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2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224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773篇
地球物理   1024篇
地质学   4629篇
海洋学   84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74篇
自然地理   4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藏纳木错流纹岩构造上处于北冈底斯南缘,地层角度不整合于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之上,归属于卧荣沟组。其中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0~112 Ma,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具高Si O2、富Al2O3和K2O,贫Ti O2、MgO、Ca O特征,A/CNK=0.94~1.91(平均1.16),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岩石。(La/Yb)N为1.49~11.08,δEu=0.12~0.55,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为略右倾V字形。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Rb、K、Th、Ta、Ce、Zr、Hf相对富集,Nb相对亏损,Ba、Sr、P、Ti强烈亏损,成岩岩浆源自地壳,可以与多尼组酸性火山岩对比。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特征,研究认为在早白垩世中期(120 Ma左右),北冈底斯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构造事件,即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冈底斯带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开始,碰撞过程中下地壳增厚并部分发生熔融,纳木错流纹岩是碰撞后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2.
The Late Triassic igneous rocks in the Yidun terrane can provide vital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Plaeo-Tethys in western China. We present new zircon U-Pb,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r-Nd-Pb-Hf isotopic data for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s, Yidun terrane. The biotite monzogranites have a zircon U-Pb age of 206.1±1.0 Ma(MSWD=1.9,n=30), which indicates Late Triassic magmatism. The biotite monzogranites display I-type affinity, high Na_2O(3.38-3.60 wt%) contente,medii SiO_2(67.12-69.13 wt%), and low P_2 O_5 contents(0.10~0.12 wt%). They enriched in Rb,and Ba and depleted in Nb and Ta, with negative Eu anomalies(Eu/Eu*=0.74—0.81). They have evolved Sr-Nd-Pb-Hf isotopic composition, i.e.,(~(87) Sr/~(86 )Sr)i=0.714225 to 0.714763, negative ?_(Nd(t)) values of -2.0 to-2.6 with two-stage Nd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1.01 to 1.05 Ga, negative ?_(Ht)(t)) values o f-3.4 to-4.1 with two-stage Hf model ages of 1.85 to1.88 Ga, suggesting a matured crustal sources. Their low Al_2O_3/TiO_2 ratios and medium Cao/Na_2O ratios, medium Mg~# and SiO_2 contents, low [molar Al_2O_3/(MgO+FeO~T)] values, and high [molar Cao/(MgO+FeO~T)]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 was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metabasaltic rock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propose that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 derived from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Ganzi-Litang ocean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The mantle wedge-derived mafic melts provided sufficient heat for partial melting of ancient metabasalt protolith within the middle-lower crust.  相似文献   
993.
观花坪铜银矿床位处南秦岭成矿带中段,矿床产于下寒武-中奥陶统石瓮子组碳酸盐岩建造与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碎屑岩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区域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但在矿区范围内,铜银矿体则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均赋存于叠加在不整合面的断裂破碎带中,明显具后生成矿作用的特点。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铜银矿床为多期次多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复杂矿床,特别是南秦岭华力西期与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本区铜银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4.
神农架群的底界问题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神农架群底界能否获取,已成为神农架群能否完美成为待建系候选层型的关键。距神农架东南几十公里的黄陵穹隆东北部地区自下而上发育中-新元古代西汊河组、吴家台组、浇园山组、南沱组和陡山沱组等地层,且胡正祥等(2012)认为该地吴家台组为神农架群中下部地层,那么该地是否存在神农架群的底界自然就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该地浇园山剖面西汊河组石英片岩样品(0529-1),吴家台组底部砾岩(0228-4)和砂岩(0228-5)3件样品,应用LA-ICP-MS方法进行了碎屑锆石年龄的测试分析,同时结合地层单元间接触关系和岩石学与沉积学特征等标志,最终约束吴家台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崆岭北部樟村坪以北浇园山剖面西汊河组与上覆吴家台组呈不整合接触;西汊河组碎屑锆石年龄谱仅显示太古宙和2.0Ga两个明显的峰值;但吴家台组碎屑锆石年龄谱不仅包含了与西汉河组相同的太古宙和2.0Ga两个年龄峰值,而且还含有0.8Ga的弱峰值,由此断定西汊河组和吴家台组形成时限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应年轻于2.0Ga,但由于其为角闪岩相变质岩,又不同于扬子克拉通最终(1.8Ga)固结前的变质结晶基底岩石组合,因此推测西汊河组大致为中元古代,同理,吴家台组应形成于0.8Ga以后,结合吴家台组之上具有典型的南沱组冰碛杂砾岩,因此其时代应界于青白口纪晚期-南华纪早期之间,进一步结合各岩组砾岩中砾石组分的证据认为,吴家台组应相当于区域上莲沱组。同时研究表明,西汊河组和吴家台组物源主要来自黄陵穹隆核部中太古代TTG片麻岩和新太古代的花岗质片麻岩,古元古代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崆岭杂岩中部的火山-岩浆岩以及黄陵穹隆南翼的新元古代岩浆岩。  相似文献   
995.
张岳桥  施炜  董树文 《地质学报》2019,93(5):971-1001
作为大陆内部典型的伸展断陷区和强震活动区,华北地区处于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和西部印欧大陆碰撞构造的双重大地构造背景之下,其新构造运动相当复杂:西部沿鄂尔多斯地块周缘两个地堑盆地系引张伸展断陷作用、中部太行山块体的局部断陷和整体隆升、东部华北平原区和渤海湾海域区的区域沉降,南缘沿秦岭构造带的左旋走滑拉张活动,东缘沿郯庐断裂带的右旋挤压走滑活动。这些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在晚新生代的阶段性活动,产生了复杂的构造地貌组合特征。综合研究发现,华北晚新生代经历了3期伸展断陷-挤压隆升演化阶段:新近纪晚期(10~2.5 Ma)、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以来。地壳引张应力方向或NW-SE、或NE-SW向;地块隆升导致湖盆的消亡,挤压应力方向为NE-SW至W-E向。研究认为,华北地区新构造受两个岩石圈构造过程的相互影响:印欧碰撞产生的远程效应和东部岩石圈地幔的上涌。一方面,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块的持续推挤及其构造应力向东的传递导致鄂尔多斯地块反时针旋转和秦岭山地的向东挤出逃逸,这个挤出构造动力学统治了华北地区晚新生代的引张伸展、斜张走滑和挤压变形。尤其是,新近纪晚期强烈的NW-SE向地壳伸展变形与青藏东缘挤出造山作用同步(10~9 Ma至4.2 Ma);上新世末期(约2.5 Ma)、晚更新世早期(约200~70 ka)和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约20 ka以来)3次构造挤压事件与青藏高原东缘构造事件基本对应。另一方面,岩石圈地幔上涌主导了华北东部平原区的区域地壳沉降,同时伴随着早、中更新世的5期幔源火山活动。这两个岩石圈构造作用力此消彼长,深刻统治着华北地区新构造与现今活动构造以及地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6.
西藏阿里盐湖地区发育不同类型的火成岩,通常被认为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板片发生断离的构造背景。本文报道了盐湖石英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以及Sr-Nd-Pb-Hf同位素数据。盐湖石英闪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8.5±1.9Ma,属早白垩世晚期。石英闪长岩样品主量元素表现为富钠的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值介于0.84~0.89之间,属准铝质。微量元素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81~0.98),无白云母和碱性暗色矿物,属准铝质未分异的I型花岗岩。盐湖石英闪长岩的(~(87)Sr/~(86)Sr)_i值为0.7045~0.7048,ε_(Nd)(t)值介于+0.5~+2.1之间,ε_(Hf)(t)值介于+7.9~+13之间,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283~674Ma之间。基于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盐湖石英闪长岩很可能是具亏损地幔印记的新生下地壳在角闪岩相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结合本文以及区域上的研究资料,盐湖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盐湖复式岩体中的花岗岩存在较大差异,具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596~614℃),表明该岩体的形成尚未受到幔源物质上涌带来的热作用影响,很可能形成于板片断离前,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持续南向俯冲的板片发生折返,俯冲角度变陡的深俯冲背景。  相似文献   
997.
郭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省西成矿集区东端,是近年来在西秦岭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寻找厂坝式矿床的重大突破。该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生物灰岩、硅化-铁白云石化灰岩以及千枚岩中,明显受层间断裂带的控制。由于其新发现不久,该矿床控矿因素和成因认识尚不清楚。文章在系统成矿地质特征观察的基础上,将成矿期次划分为沉积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包括: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铁白云石(菱铁矿)阶段(Ⅰ)、石英-方铅矿-闪锌矿-碳酸盐阶段(Ⅱ)和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Ⅲ)。在综合分析该矿床成矿过程与控矿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成矿受压扭性逆冲断层相关的断裂构造系统和褶皱构造变形带控制,硅化和铁镁碳酸盐化与铅锌矿化密切伴生,表现出热液交代蚀变矿化为主的特征,矿脉穿切矿区内的花岗岩墙,推测成矿作用发生在三叠纪或者更晚,后生热液成矿作用造成了铅锌的巨量富集。  相似文献   
998.
对于喀喇沁变质核杂岩早白垩世构造过程与形成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及擦痕应力场反演,并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有效地制约了喀喇沁变质核杂岩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并对其形成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起源于晚侏罗世的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在早白垩世(141~100 Ma)再次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与岩浆活动。在此伸展活动中,沿着核部杂岩两侧分别发育了NE走向、倾向相反的楼子店-八里罕和上店-东风大型正断层,进而控制两侧半地堑式的小牛与平庄盆地的发育。在这两条边界断层的伸展运动及随后的均衡隆升中,核部杂岩不断抬升与剥露,先后发育了NE-NNE向的伸展韧性变形带与脆性正断层。这些早白垩世韧性和脆性伸展构造一致指示拉张方向为NW-SE向。综合分析表明,区内早白垩世伸展活动经历了141~134 Ma的初始伸展与同构造岩体侵位阶段、133~126 Ma的边界断层强烈活动与核部快速抬升阶段以及125~100Ma的均衡隆升阶段。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在早白垩世的伸展活动中转变为地垒式伸展穹窿,其强烈伸展活动出现在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动力学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远场弧后拉张。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精确圈定出大面积榴闪岩,榴闪岩常以似层状、条带状、豆荚状和透镜状产于秦岭岩群郭庄岩组混合片麻岩内,空间上可划分三个带:南带与松树沟一带的麻粒岩构成一个较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带则与官坡-双槐树一带的榴辉岩构成一线,而中带向西可能延伸至丹凤大寺沟一带。区内榴闪岩主体受秦岭岩群郭庄岩组的展布形态控制,呈面状遍布于整个郭庄岩组内,而非局限于某一侧或两侧,暗示秦岭岩群可能整体卷入早古生代的俯冲和碰撞作用。野外宏观特征、岩相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榴闪岩原岩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654.1±5.6Ma、656.1±6.7Ma,获得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472.9±6.0Ma、485.0±33.0Ma,其后分别在455.4±9.0Ma、416.7±1.9Ma和401.1±6.2Ma遭受了多期次退变作用的叠加。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基性岩石的原岩至少存在于新元古代中期和晚期,其成岩时代分别与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晚期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床群一致,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两者是否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同期侵位的产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甘肃天水黑沟金矿床位于北秦岭、中秦岭构造带接合部位,属北秦岭柴家庄-庞家河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商丹深大断裂在矿区通过,是区内的重要导矿、导热构造,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热液来源与印支期柴家庄二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有关;矿床为较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建造及深部钻探等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