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785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铀成矿作用、核废物地球化学处置与吸附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廉 《铀矿地质》1989,5(3):158-163
在不同类型的工业铀矿床的矿石中,吸附状态的铀占了很大的比重,铁钛氢氧化物、硅胶、粘土、有机质等是常见的主要吸附剂。本文利用朗缪尔等温式、弗仑德里奇等温式、D-R等温式,讨论了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蒙脱石)对溶液中铀的吸附作用,对吸附作用在铀成矿作用、核废物处置中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吸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2.
For over a century Medicine Lake in northern Idaho has received heavy-metal-laden tailings from the Coeur d'Alene mining district. Establishing the depositional chronology of the lake bottom sediments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source and rate of deposition of the tailings. Cesium-137, an isotope produced in the atmosphere by nuclear bomb tests, was virtually absent in the environment prior to 1951, but reached its apex in 1964. Our analysis of cesium-137 in the sediments of Medicine Lake revealed that 14 cm of fine-grained tailings were deposited in the lake from 1951 to 1964 and tailing deposition downstream was greatly reduced by the installation of tailings dams in the district in 1968. Cesium-137 analysis is accomplished by a fairly simple gamma-ray counting technique and should be a valuable tool for analyzing sedimentation in any lacustrine environment that was active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相似文献   
73.
核废物处置试验场环境地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核废物处理试验场有关环境地质研究现状与进展。据核废物的放射性不同,目前或未来处置的方式不一样:中-低放射性废物(ILW-LLW)一般采用浅层处置,多置于粘土层或沉积岩层中;高放射性废物(HLW)一般通过竖井或平巷处置于深部的花岗岩或岩盐中。根据母岩的类别不同,本文分花岗岩、岩盐、粘土及其它四部分,对不同的试验场的研究计划、内容、方法、进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4.
匡耀求 《湖南地质》1994,13(4):250-254,240
本文综述指出:深部过程,可能导致放射性元素在地幔或下地壳的某些部位聚结而产生强烈的核反应,致使下地壳加热和上地壳的快速抬升和伸展垮塌,产生地震、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形成山脉。通过对来自地球内部的α─粒子辐射监测,有可能对毁灭性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75.
作者通过对核安全法规的学习和前人对辽南核电站厂址区断层的调查,并结合对断层实际踏勘,认为厂址区附近的东岗断层属于现行法规(HAF0101)中规定的能动断层。但是,仅此一点并不能构成对推荐厂址的威胁,因为断层距厂址直线距离约4km,断层的地表或近地表错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核反应堆的安全。  相似文献   
76.
甘肃西部地区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预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选择的基本要求,对区域地质及深部构造特征、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确定北山南带地区为稳定区。在稳定区内根据处置库有利围岩的出露情况,结合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初步选出了4个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场址预选区。经综合分析,认为在4个场址预选区中,以I号预选区的条件最优,其次是Ⅱ号预选区,再次是Ⅲ号和Ⅳ号预选区。场址区的最后确定尚待进一步调查和论证。  相似文献   
77.
We measured the emissions of volatile aliphatic amines and ammonia produced by the manure of beef cattle, dairy cows, swine, laying hens and horses in livestock buildings. The amine emissions consisted almost exclusively of the three methylamines and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ammonia. The molar emission ratios of the methylamines to ammonia, and data on NH3 emissions from animal husbandry in Europe, together with global statistics on domestic anima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global emissions of amines. Annual global methylamine-N input to the atmosphere from animal husbandry in 1988 was 0.15±0.06 TgN (Tg=1012 g). Almost 3/4 of these emissions consisted of trimethylamine-N. This represents about half of all methylamine emissions to the atmosphere. Other sources are marine coastal waters and biomass burning.Possible reaction pathways for atmospheric methylamines are shown. Among various speculative but possible products N2O and HCN are of interest because the emission of methylamines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budgets of these compounds. Maximum atmospheric N2O production from methylamines are below 0.4 Tg N/year, which is less than 10% of the annual N2O growth rate. Although we do not expect the methylamine emissions to contribute in a major way to the atmospheric N2O budget,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establish this conclusion beyond doubt. Similar conclusions hold for HCN.  相似文献   
78.
润湿性对岩石电阻率影响的模型估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型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润湿性对原油和地层水在孔隙系统中的分布有重大影响,因而能改变岩石电阻率、电阻增大系数和饱和度指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在含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电阻率相同的条件下,油湿和水湿岩石的电阻率相差很大,这对电测井定量解释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9.
阳朔铅锌矿的环境现状与尾矿废水处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朔铅锌矿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采矿废石、选矿尾矿、废液等,主要有害物质为Pb、Cd等重金属元素和残余的选矿药剂,对环境特别是下游环境存在潜在危害。该矿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尾矿库和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尾矿浆由坝体向内(上游)倒流排放沉淀尾矿砂、废水经二级多池串联自然沉淀澄清的处理模式,增强了坝体稳定安全;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沉淀药剂,降低了治污成本。废水处理后,水质清澈无异味,达到国家工业生产污水处理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0.
人工夹层的抑制水锥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夹层在油田开发的堵水防水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分析了底水上窜绕过人工夹层的过程。讨论了K H Coat的底水流模型 ,对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夹层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 :人工夹层处于油水界面之上对底水锥进能有效的抑制 ,使开采效果得到提高 ;夹层半径越大 ,水侵量的减小越多 ,夹层的有效作用时间越长 ;人工夹层的作用还同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速度密切相关。最后给出了带夹层底水油藏水侵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