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以Landsat TM/ETM+为基础数据源,利用空间分析方法、3S技术方法等定量分析于田绿洲平均温度的分布特征,得出地表温度受下垫面类型的影响比较明显,地表土地类型的分布基本决定地温的总体分布;通过对温度相异图的研究,发现温度的分布同时也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影响;对克里雅河下游河段进行温度变化的趋势分析,得出在南北方向上,没有温度变化趋势,而在东西方向上,温度变化比较明显。同时也说明克里雅河对其河道两边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2.
论山西褐土区农田土壤干燥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山西褐土区离石、忻州、太原、寿阳、临猗等地玉米、小麦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5个代表性样点12个剖面采集0~600cm深度土壤样品,研究分析不同季节土壤垂直剖面水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玉米、小麦等农田中普遍存在土壤干层,轻度和中度干层都有显现;季节性干层的存在是该地区农作物易于发生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晋中玉米地轻度干层发育到了600cm以下;晋南由于长期气候干旱,导致干燥化程度加重,轻度土壤干燥化也已发育到了600cm;晋西玉米地400cm接近轻度干化,晋北玉米地轻度干层也已达到600cm深度。农田季节性干层、深层土壤干层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田土壤的水循环;降水量少是本区农田干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农田生产力提高、植被密度和蒸发对临时性干层形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选择低耗水、深根系的旱地作物,同时合理密植、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灌溉等都是减缓农田干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3.
开展"多规合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统一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的空间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协调各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实施严格的空间管控。最后,以常州市新北区为试验区,分析各规划的差异并落实重点项目,引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一张图"。  相似文献   
104.
乌兰布和沙漠农田沙害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沙严重威胁着乌兰布和沙漠农田的健康运行。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田沙害形式、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流沙入侵和土壤风蚀是危害农田的主要形式,其沙源主要为绿洲内部土壤风蚀和零星分布的流动沙丘及绿洲外部的流沙前移和风沙流活动;②农田沙害具有普遍性、季节性、各向异性、累积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等特性;③绿洲内农田土壤风蚀由绿洲边缘向绿洲中心逐渐减弱,风蚀深度和强度下降。同一林网内,则由边缘向中心增加,防护林及地埂后一定距离内表现为沉积,其余地段表现为风蚀;沙质农田较黏质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强度大。时间变化上,表现为秋季弱,春季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平度市国土资源局全面推进“双保”行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先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5):55-56,5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平度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立足部门职能,扎实工作,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新机制,有效保障扩大内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6.
2006年,国土资源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济南市每年设立1 333.33 hm2(2万亩)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通过科学选定项目、明确建设任务、完善建设标准,逐步实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7.
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退耕地在恢复过程中,植被从沙蓬(Agriophyllum 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土壤无脊椎群落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由简单向复杂化演变。退耕地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主要为线虫、螨类、拟步甲科、象甲、土蝽科和金龟甲科等组成,土壤无脊椎动物从退耕1年的14类逐步增加到7年的28类,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与退耕年限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增加前期快后期慢,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增加主要由植被和土壤的改善决定。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10,65(12):1602-1612
利用1996 年、2000 年和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数据,基于GIS 技术和模型方法,分析了县域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力变化态势及其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① 县域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变化均呈先增后减态势。1996-2000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增长2.70%和1.40%;2000-2005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减少1.51%和8.18%。②“胡焕庸线”是刻画中国耕地和劳动力变化格局的重要分界线。沿此线带状区域内因退耕还林造成耕地快速减少,而农业劳动力转移滞后;其西北部区域耕地快速增加,农业劳动力也在增长;其东南部区域耕地明显减少,而农业劳动力减少速度更快,二者呈现协调态势。③ 耕地非农化进程中县域劳动力转移效率呈下降趋势。1996-2000 年和2000-2005 年,全国分别有447 个和505 个县域的耕地减少和劳动力转移呈良性变化,90%的县域劳耕弹性系数(LFEC) 的中位数分别为4.58 和2.97。④ 基于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可将1996-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劳动力变化的耦合特征划分为9大类型区。多情景模拟分析表明,2005-2015年的LFEC趋势值为2.55。  相似文献   
109.
The Common Land Model (CLM)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land surface models (LSMs) due to the practicality of its simpl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and its versatility in embracing a variety of field datasets. The improved assessment of land surface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using CLM can b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in data‐limited regions. The understanding of water and energy cycles in a farmland is crucial because it is a dominant land feature in Korea and Asia. However, the applications of CLM to farmland in Korea are in paucity. The simulations of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by CLM were conducted against those from the tower‐based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06 at the Haenam site (a farmland site) in Korea without optim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IGBP)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a homogeneous cropland was selected initially for this study. Although the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had a similar pattern to that of the observed, the former was relatively drier (at 0·1 m3 m?3) than the latter. The simulated net radiation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with a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 of 41 W m?2, whereas relatively larg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observation were found in sensible (RMSE of 66 W m?2) and latent (RMSE of 60 W m?2) heat fluxes. On the basis of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soil moisture was more receptive to land cover and soil texture parameterizations when compared to soil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t fluxes. Despite the uncertainty in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CLM employed without optimization, the initial performance of CLM suggests usefulness in a data‐limited heterogeneous farmland in Korea.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identify the controls on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with an improved parameterization.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0.
以环境小卫星高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野外实测样本的支持下进行光谱反射率及其变换形式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盐渍化土壤响应敏感波段,利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高光谱影像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壤含盐量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影像响应波段基本位于近红外波段,其中以780~924 nm波长范围最佳,相关系数R≈0.8;反射率对数的倒数一阶微分土壤含盐量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回归方程为Y=-4.152-27.735X+769.813X2,模型及其检验的决定系数都在0.88以上,均方根误差约为3.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区域盐渍化土壤信息的提取及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