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8篇
  免费   3337篇
  国内免费   2178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8660篇
地质学   7688篇
海洋学   1345篇
天文学   151篇
综合类   774篇
自然地理   149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634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1046篇
  2006年   1075篇
  2005年   915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84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层序和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的充填史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格架,但其在源岩评价和预测中的意义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莺海、琼东甫盆地的各沉积层序进行了有机相分析,发现(1)浅水型沉积层序中各体系域的机相构成基本相同,且有机相的侧向变化不明显;(2)在深水型层序中,海进体系域上部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有机相层序呈S性,但有机的侧向变化明显;(3)多层序有机相的总体演化趋势反映了盆地  相似文献   
952.
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及成矿作用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内碰撞作用和流体作用都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前沿,它们的研究必然会大大促进成矿作用研究的发展,也是跟踪和超越世界地球科学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拥有最多最复杂的陆内碰撞带,为中国学者开发有关研究并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陆内碰撞、流体作用和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研究的相互结合是薄弱环节,限制了有关问题的深入,但为我国学者开发该方向的研究,取得领先于国家水平的成果,提供了  相似文献   
953.
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强调研究大陆裂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评述了当前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1)建立大陆裂谷深部结构模式,介绍了张性破裂模式和地幔柱模式;(2)研究大陆裂谷与板块构造关系,认为大陆裂谷的发育与变化的板块运动密切相关;(3)探讨大陆裂谷的热流作用,证实了裂谷深部存在高温驱动的流体和热循环,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幼年大洋产生的地带;(4)总结大陆裂谷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动力学状态划分了五种类型;(5)完善大陆裂谷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多数大陆裂谷为一复杂的动力体系,系统论是全面研究这一复杂动力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4.
地球油气资源潜力是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层序地层学自1987年问世以来,在国外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石油地质界对它的发展尤为关注。然而,在我国却显得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本文讨论了出现这种状况的起因:①不认识地震反射界面基本上是等时面;②认为地震/层序地层学是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地层产生的,不适于非海相地层;③常规剖面中的地震反射频率和分辨率太低,不足以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④层序地层学属纯理论科学,脱离油气勘探实际,采纳它的概念可能打气生产秩序。最后文章从正面阐述了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55.
具体分析了本文Ⅱ的模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试验较清楚地再现了青藏高原地形对西风气流的影响,也显示了不同地形、急流的有无、强度和位置以及初始槽强度和基本气流斜压性的强度对东移槽的影响。这些结果有的清楚地再现了过去熟知的或还不很清楚的地形影响事实,有的可为东移槽的预报提供着眼点。  相似文献   
956.
根据浙闽台站记录的台湾琉球近震资料,研究了该区Lg波的组成及各震相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该区Lg波由多个速度不同的波群组成,在Lg1和Lg2两种波中可以分出Lg′1、Lg″1;和Lg′2、Lg″2四种震相,不同震区各震相的记录特征明显不同,鲜明地反映出地壳结构由大陆型向海洋型过渡的特点。此外,还对波列中的未知震相、影响震相记录特征的其它因素,以及震相标注和Lg波走时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7.
圆弧型沉积盆地对平面SH波的散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波函数展开方法给出圆弧型沉积盆地对面SH波二维散射问题的封闭级数解答。利用外域Graf加法公式将解答归结为无穷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通过截断计算得到解答的数值结果,并通过连续条件的满足程度检验了截断计算的精度。将本文结果已有的近似解析解进行比较,指出了近似解答的误差来源和适用范围。给出一些典型算例说明盆地深度比对地震动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958.
中国大陆原地复发强震的基本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罗灼礼  闻学泽 《地震》1995,(1):1-11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块相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弧板块边界力作用下,中国大陆有自己独特的现代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基本格架。格架是两组近似于对数螺线的现代构造滑移线,即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释放的区,带。在这种格架控制下,强震和大震在原地或基本在原地重复发生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重要特征。本文还提出了i-f-j复发轮回模式和估计当前轮回强震复发时间的概率分布以及计算未来强震复发概率分式。为中,长期预测原地复发  相似文献   
959.
大同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使用CDSN长周期地震波形记录,利用Helmberger(1968)的广义地震射线理论得到的线性反演地震矩张量的方法,对1989年10月18日-1991年3月25日发生在大同的4个Ms>5.0的地震进行了反演,计算了这些地震矩张量和断层面解。  相似文献   
960.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