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778篇
地质学   2089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5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是一个以白垩系沉积为主的陆相断陷区。采用条件分析法,对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条件及其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贝尔凹陷在剖面上有3套成藏组合,其中中部成藏组合最佳;在平面上可分为5个运聚系统,其中以位于凹陷西北部的3个系统为最佳。该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运聚条件相差较大,生烃洼陷深部位的油气运移以砂岩储集层和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构造高部位的油气运移以断裂为主,而两者之间的油气输导则以不整合面和断裂为主。在油气运聚和成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贝尔凹陷油气运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生油凹陷有充足的油源、生油区内有继承性发育的圈闭构造以及各运聚要素间存在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3.
林学辉  刘昌岭 《岩矿测试》2003,22(3):225-227
建立了用单道扫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珊瑚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方法。珊瑚礁样品经酸溶解后,直接进行Ca、Mg、K、Na、V、Sr、Ba、Co、Ni、Pb、Li、Rb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04~0.1mg/L,精密度RSD<5%(n=6),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5%。测定w(CaO)为50%的样品,结果与传统的EDTA容量法相符。方法经碳酸盐岩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可行,已用于大批量的珊瑚礁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曾祥平 《云南地质》2003,22(2):217-222
云南富源胜境关金矿开发生产初期,运用堆浸理论,根据矿山工业场地实际和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矿石中的有害杂质(组织)的含量,多次试验、调整技术参数(堆浸场地物理性质、矿石粒度、矿堆高度、矿堆渗透性、氰化物浓度、浸出液碱性、浸出温度、喷淋强度、吸附流速或流量等),完善浸出工艺,缩短浸出周期,提高浸出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
对于充填物为松散介质的溶洞灌浆检测,孔内声波法由于其能量限制效果较差,而孔内地震法能弥补其不足并在检测中发挥较好作用。本文以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6#隧洞岩溶发育段灌浆检测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 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 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王海燕 《第四纪研究》2003,23(4):357-361
文章通过读德日进1923~1924年第一次来华工作期间的书信,介绍了德日进思想中的几个重要侧面:其宗教思想中的“上帝”及“现世”;学术研究应跨学科综合进行;精神生活的首要地位以及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99.
Illustration All the data in this catalog are chosen from the (Preliminary Seismological Report of Chinese Seismic Stations( “Its abbreviation is "Monthly Report"). The catalog includes the events of M≥4.7 in and near China and M≥6 all over the world. The "Monthly Report" is monthly compiled by the Ninth Section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SB.  相似文献   
100.
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single‐degree‐of‐freedom (SDOF) systems provides the essenti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both strength‐based design and displacement‐based evaluation/design methodologi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The recursive solution procedure called the piecewise exact method, which is efficiently used for the response analysis of linear SDOF systems, is re‐formulated in this paper in a unified format to analyse the non‐linear SDOF systems with multi‐linear hysteresis models. The unified formulation is also capable of handling the P‐delta effect, which generally involves the negative post‐yield stiffness of the hysteresis loops.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method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provides the exact solution when the loading time history is composed of piecewise linear segments, a condition that is perfectly satisfied fo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Based on simple recursive relationships given for positive, negative and zero effective stiffnesses, the unified form of the piecewise exact method proves to be an extremely powerful and probably the best tool for the SDOF inelastic time‐history and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including the P‐delta effect. A number of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