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6篇
  免费   1637篇
  国内免费   1739篇
测绘学   28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310篇
地质学   7809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991.
四川1∶25万阿坝县幅区调,在三叠系多重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演化、新近—第四纪阿坝盆地演化、主要断裂带的断裂结构及其活动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编制了一期工程区带状地质图、引水线路评价剖面图,提出了引水线路优选方案,为区域地质调查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了经验,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系统应用试点工作,对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适宜于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为侧重点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流程与方法,提高了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成果报告的社会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云雾复杂气候条件下无人机可见光影像难以获取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地质灾害应急遥感监测伴随的复杂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无人机传感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对各种红外滤片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基于红外滤片元器件的无人机传感器红外改制技术和红外影像数据增强方法,对航摄传感器进行红外改装。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红外传感器在多云雾条件下能够获取高精度清晰影像,有效解决云雾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数据获取难题,为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矿山三维地质模型及数字化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质建模中数据源的复杂性及工程、地质现象差异等困难,该文提出多元、多方法集成和多层次干预的建模思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矿山整体三维模型。依托ArcGIS桌面系统、GoCAD、Flac3D等软件模拟滑坡动态、岩层分布等信息。通过空间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其潜在信息和规律,有效地实现了数据库、三维模型、数值模拟的一致性,为数字矿山开发、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以GIS空间数据处理为平台,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攀西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对攀西矿区的地质环境作了评价分级,该评价分级结果反映出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并分析了问题原因,为攀西矿区的地质环境管理和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地貌单元的小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汶川县城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分别以栅格单元与地貌单元作为单位评价单元,以信息量法与逻辑回归法两种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根据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在小区域范围内,基于地貌单元的区域易发性分区不仅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区域内局部综合特性,而且评价分区结果与地质灾害实际分布情况更加吻合,分级层次更加明显,数学模型的适用效率很好。由此可见,在小范围区域内,基于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可塑性,在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制图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启发。  相似文献   
996.
调查了衡水滏阳河岸景观带植被配置现状,在剖析景观带植被配置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从适地适树,丰富季相景观,注重种植密度及乔灌藤花草合理搭配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本区植被配置优化,充分发挥河岸植被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7.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天山—帕米尔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跨古亚洲、特提斯两大全球性构造域,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卡拉库姆—塔里木、中伊朗—冈底斯、印度四大古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自中新太古代(或古元古代)以来分为5大演化阶段:1太古宙—古元古代演化阶段,本区古陆可能是组成Pangea-Ⅳ泛大陆的一部分;2长城纪—青白口纪泛大陆裂解事件导致了西昆仑地区第一次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新元古代超大陆汇聚形成阶段,中天山地区广泛沉积了一套文德系含炭质岩系,形成金的矿源层,为后期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3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及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岩浆活动强烈深部壳幔物质交换频繁,尤其是晚泥盆世—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期,是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期;4研究区工作程度低(部分地区为空白区),特提斯洋演化阶段矿床发现较少,但找矿潜力巨大;5欧亚大陆形成后的后造山阶段,伴随着造山带强烈的挤压、褶皱、抬升、走滑、推覆等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形成了一系列与韧性剪切构造有关的金矿化,以及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铁、铜、多金属、锂铍(铌钽)、钨、锡、钼等矿产。  相似文献   
998.
岗仁地体位于额尔古纳超地体北部边缘,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南部,该区分布着大量的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这些矿床在成因上与中酸性侵入岩和浅成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合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或基本无Eu异常,无Ce异常,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反映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组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且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火山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含矿闪长玢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3.8±2.0Ma,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赋矿二长闪长斑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7±2.8Ma,与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和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成矿有关的奥列佳花岗闪长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17.2±1.3Ma和117.0±3.6Ma。由此可知,皮奥涅尔金银矿床和博尔古利坎铜金钼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与中国黑龙江地区三道湾子金矿、东安金矿等金矿床形成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999.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 15m)、次浅层(15~ 30m)、次深层(30~ 50 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引发广西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忠  黄嘉宏  曾小团  农孟松  黄海洪 《气象》2013,39(11):1402-1412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雨团和致灾区最大中尺度雨团值分别>100 mm·h-1和>70 mm·h-1,集中降雨时段为02—06时。灾害开始于后半夜,发生在最大过程雨量和地质条件脆弱区,不同的地质状况对应不同的灾害;灾害性天气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强度强及引发灾害重等特征。(2) 暴雨发生在欧亚地区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季风云系活跃的背景下。高空为槽或低涡、地面为干线或锋面,属低涡暴雨型。(3) 高空要素变化为雨前降压升温、后降温。不稳定能量及层结、低层辐合、中低层涡旋、整层大气的上升运动、高温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物理量特征。(4) 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TBB值<200 K可以作为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强雷达回波产生的列车效应或回波停滞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