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1.
丹江口水库向白洋淀补水生态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入淀水量和降水量持续减少导致淀水位持续下降。尽管国家实施了多次的生态补水调度,但由于缺乏长效补水机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使利用丹江口水库向白洋淀补充生态环境用水成为可能。本文通过研究丹江口水库不同运行调度方案,探讨了利用水文和气象预测、预报信息来指导水库生态调度的可行性。在分析生态预报调度方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丹江口水库相机补充白洋淀生态用水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预报信息的生态优化调度方案,可使白洋淀多年平均补水量增加48%以上。  相似文献   
112.
新疆北部地区积雪深度变化特征及未来50a的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比较参加CMIP3计划的全球气候模式,在20C3M下各模式1961-1999年平均积雪深度和观测资料比较的基础上,检验了模式对积雪深度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选用INM-CM3.0和CGCM-T47_1模式对北疆地区未来50 a的积雪变化进行了预估.由于受GCM的空间分辨率和新疆北部地区地形、盆地沙漠下垫面、水汽来源和干旱气候环境的影响,CMIP3模式的GCM在新疆北部地区的模拟能力有限.通过相关系数和均方差误差的双重检验,选取了在新疆地区模拟能力较好的INM-CM3.0和CGCM-T47_1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新疆地区未来的积雪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A1B、B1情景下,2002-2050年,总体上新疆北部地区的积雪深度均呈减少趋势;A2情景下,INM-CM3.0、CGCM-T47-1模式在准葛尔盆地地区积雪变化的模拟结果存在差异,但未来40 a新疆地区除天山附近外,积雪深度变化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3.
识别关键源区可以为非点源污染的优先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本次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老鹳河流域为研究区,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氮磷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老鹳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模型,进行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内处于高风险区以上的地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3.4%,主要分布于老鹳河中上游地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老鹳河干流及其支流沿河地区,零星分布于西峡境内东部和北部局部,为该流域地表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其中,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只占流域总面积的3.75%,可划定为重点关键源区进行重点治理,同时应兼顾污染风险次之的区域。基于GIS的指标体系法能够快速而方便地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域并量化污染风险大小,从宏观上掌握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实施有效管理和治理。  相似文献   
114.
An intercomparison campaign was conducted at the Observatoire de Haute Provence (OHP) in Southern France in September 1989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three instruments used for vertical tropospheric ozone profiling in the European TOR (Tropospheric Ozone Research Project) network: balloon borne ECC and Brewer-Mast sondes and a ground based UV-DIAL (DifferentialAbsorptionLidar). Additionally, a stratospheric lidar system and the Dobson spectrophotometer of the OHP were operated. Seven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vertical ozone profiles gave evidence for systematic differences of 15% between both types of electrochemical sondes in the troposphere, the Brewer-Mast sondes reading the smaller ozone values. These differences might be explained on the one hand by a possible contamination of the ozone sensor with reducing substances, causing a negative bias mainly for Brewer-Mast sond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sonde background current during the flight, causing a positive bias for ECC sondes and a negative bias for Brewer-Mast sondes. The tropospheric lidar system, measuring the vertical ozone distribution between 6 and 12–15 km, showed ozone concentrations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sonde results. Thi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its estimated systematic error of better than 7%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In the stratosphe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lectrochemical sondes and the lidar are between 5 and 10% before the normalisation with the total ozone values measured by the Dobson spectrophotometer, and always below 5% after. While the Dobson normalisation thus corrects rather well the stratospheric part of the sonde profile, it only partially reduces errors occurring in the troposphere.  相似文献   
115.
基于PPAR模型视二维地震时间序列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琼  王海涛  李莹甄 《地震》2003,23(3):10-18
PP投影寻踪是一种长于分析非正态、非线性的高维数据的新统计方法,它通过投影降维,客观地寻找反映高维数据结构特征的投影方向,从而解决“维数祸根”和高维数据间的非正态、非线性问题。将PP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自回归(AR(K))模型结合起来,建立投影寻踪自回归预测模型(PPAR)。尝试实现地震震级和时间的视二维预测,即在固定研究区里。实现震级和时间二要素的预测,进而建立视二维地震时间序列的投影寻踪自回归模型。研究中首先选取北天山地区作为实验区,模型的回归拟合和外符检验效果较理想,可实现视二维预测目标。考虑到实际预测意义。即中强地震的预测,又以天山地区为研究区。令其震级序列的震级阈值分别为5.0和5.5,分别以未删除余震和删除余震的序列建立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后所建立的模型要优于前的模型。特别是对时间间隔序列的预测。两外符检验的合格率均较高,故认为对于震级和时间二要素的预测是有一定实效的。  相似文献   
116.
顾芒  陈泽民  许友清  沙富家 《现代测绘》2005,28(4):37-39,42
简略介绍了MicroStation J下的项目定制的机制、项目设置文件中主要字段的含义、项目的目录结构以及自定义用户的项目内容等。最后介绍了结合江苏省1:50000DLG生产而开发的项目定制实例。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通过对PMC项目阶段的划分、进度控制管理的特点、进度控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浅谈一点在PMC项目中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进度控制.实现项目目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8.
Introduction During an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e annual observation was continuously undertaken by the Three Gorges gravity observation network established around the head area of the reservoir (the section between Sandouping and Badong). This network has pro-vided substantial high precise data related to seismic activity. However, the annual gravity survey together monitoring of the existed observation stations can hardly effective monitor some potential sei…  相似文献   
119.
龙滩水电工程左岸B区边坡压脚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滩水电工程左岸蠕变体B区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是工程安全的关键。根据边坡地质与稳定性分析,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坡脚岩体的稳定性,因此,B区边坡治理采取了压脚的工程措施。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三维离散单元法)分析了压脚前后B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结果表明B区边坡压脚工程可有效控制边坡岩体的变形。同时,数值分析结果也与边坡地表和深部位移动态监测结果一致,证明了压脚工程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15.37-15.45,^208Pb/^204Pb=37.20-37.66),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高。钻孔中部岩段(800-1600m)发育有韧性剪切带,相应的Pb同位素比值开始降低且有起伏(^206Pb/^204Pb=16.26-16.72,^207Pb/^204Pb=15.27~15.38,^208Pb/^204Pb=36.73~37.40)、钻孔下部岩段(800~1600m)样品放射成因Ph同位素含量低但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05~16.46,^207Pb/^204Pb:15.22~15.29,^208Pb/^204Pb=36.68~37.48),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h同位素比值比较低。实测数据同模拟数据对比表明,钻孔上、下两岩段样品普通Ph同位素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继承了原岩初始Pb同位素不同,另一方面是由它们的μ值不同所致。结合氧同位素研究,本文认为800m以上和1600m以下分属上地壳和中地壳.前者是从俯冲大陆岩石圈解耦的上地壳,在大陆岩石圈俯冲过程中,上部岩片同俯冲的大陆岩石圈发生挤离,率先沿着这一个挤离面逆冲折返至浅部。下岩片是随后从俯冲岩石圈解耦的中地壳岩片,并折返至浅部下伏在先期折返的上部岩片之下。考虑到中部岩段(800~1600m)既发育有韧性剪切带又具有异常低^18O峰值(Xiao et al.,2006),挤离面是在地壳内部晚元古代的断裂带及冷水活动通道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