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本文论述了修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成矿预测及斜坡稳定性评价中应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2.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鸟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103.
云南东部及邻区黑色岩系内的矿(化)特征与找矿设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杨勤生 《云南地质》2001,20(1):59-72
黑色岩系的找矿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的找矿实践证明,无论在世界带是在国内,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化)种类多,分布广,其中不仅探明了诸多中一大型矿床,还有不少超大型矿床的发现,黑色岩系中包含的非传统型有潜在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矿化,近年见国内外陆续报导,去年在我省某地含煤黑色岩系中也发现了含Pt0.21w/10^-6的样品,这一发现,对在黑色岩系中探索铂族金属矿化新类型,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4.
湖南省热液硅化成矿作用与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潜明 《湖南地质》1991,10(2):129-134
根据成矿作用与热液硅化极为密切的锡矿山锑矿床、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磺厂雄磺矿床和320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对热液硅化、角砾化、矿质沉淀和矿床剖面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这类矿床属于浅成热液类型矿床或热泉型矿床,进而认为对司空见惯的硅化带的找矿意义要重新认识,由此提出了寻找这种类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5.
王英超  刘志逊  刘玉霞 《地质论评》2016,62(S1):131-132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重要和紧缺矿种新增资源储量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增强。通过近5年的探索和努力,找矿效果显著,新发现一批重要矿产地,新增一批矿产资源,发现并查明了大湖塘钨矿床、大营铀矿床、沙坪沟钼矿床等一批世界级矿床,西藏甲玛铜矿床、多龙铜矿床、青海夏日哈木镍矿床等一批超大型矿床,并有望形成西藏扎西康铅锌矿床、贵州铜仁锰矿床等一批新的资源基地,对于立足国内资源保障,优化矿产资源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5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总额为899.3亿元,新发现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产地144处。  相似文献   
106.
王军  廖明英  卜安  朱沛云 《地质论评》2016,62(S1):51-52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床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大型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分为马山、崆角、赤告岭、黄竹嶂4个区段,地层为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地层走向30°~50°,倾向SE,倾角20°~40°。断裂构造为区域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为NE向、NW向和近SN向三组,岩石片理化强烈,层间滑动构造发育,为主要的容矿空间,岩浆岩出露于矿区西北部,为早白垩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晚白垩世石英斑岩,闪长岩和辉绿岩。“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对该区开展锡铜多金属矿的找矿预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7.
铬铁矿贺根山蛇绿岩带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汇聚部位,该带出露中国北方最大的超基性岩体群,大小有超过超过30个超基性岩块,其中自西向东分布的朝根山,贺根山,崇根山,乌兹尼黑为最大的蛇绿岩块。与超基性岩关系最密切的矿产莫过于铬铁矿,数年来很多学者针对贺根山蛇绿岩的含矿性做了大量工作(白文吉等1993,1995; Miao Laicheng et al.,2008;段明,2009,2015;黄竺,2015;王成,2016),该带分布的铬铁矿床(点)众多,有代表性矿床(点)为赫根敖拉、733和3756,然而能达到工业开采的矿床只有3756。近些年在该地区的找矿勘查工作未取得突破,笔者认为很多原因在于该区覆盖面积太大,找矿靶区定位不准以及对隐伏的矿体勘查力度不够。2013-2015年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在2009~2011年度新飞的航磁资料基础之上对该区进行了航磁异常查证与评价研究工作,对该区的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提出了心得认识。  相似文献   
108.
王京  牛丽贤  苏永津 《地质论评》2016,62(S1):15-18
1999年以来,我国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方面,先后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青藏专项、新疆358专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地质调查评价专项(2013~2020年)、整装勘查等工作。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投入上逐年增加。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勘查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铜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或特大型矿产地。本文对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在过去14年的找矿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找矿成果分析,期望为我国今后对主要有色金属的勘查工作的科学部署和实现进一步的找矿突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9.
气候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的定量影响是目前生态脆弱敏感区对气候变化响应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前人已在气候变化对农牧交错带界线的定性影响方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仍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气候贡献率进行有针对性的定量辨识。本文利用1970年以来长时间序列的国家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别提取了基于气候要素和土地利用的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4个时期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动探测方法(FishNet)和界线变迁方向变动探测方法(DSAS)对气候界线与土地利用界线的时空变化进行探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气候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气候与土地利用界线空间分布格局及气候贡献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在西北地区变幅最小,东北地区变幅最大。在大兴安岭东南缘农田控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西北段以及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农、林、牧业生态—生产功能区西北段,气候与土地利用界线空间耦合关系最为密切,在该地区基于FishNet方法下水平方向上气候贡献率达10.7%~44.4%,垂直方向上达4.7%~55.9%;基于DSAS方法下气候贡献率为1.1%~16.8%。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大部分趋于一致,但DSAS方法精度高,适用于小范围精确探测;FishNet方法更简单,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快速直观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内农牧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土地生产潜力、保护农牧交错带区内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0.
《China Geology》2022,5(4):595-613
By the end of 2020, 83 silver deposits (or ore occurrences), including four super-large-scale deposits, nine large-scale deposits, 33 medium-scale deposits and 37 small-scale deposits or ore occurrences, have been proved. The amount of silver metal exceeds 86000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00 g/t, which makes Daxing’ anling region one of the the most important silver ore belt in China. However, 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esis need to be clarified. The silver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in types, which a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 continental volcano-subvolcanic type and skarn type, respectively. The supergiant deposits include the Shuangjianzishan deposit (silver metal amount of 15214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38 g/t), the Baiyinchagandongshan deposit (silver metal amount of 9446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87 g/t), the Huaobaote deposit (silver metal amount of 6852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70 g/t), and the Fuxingtun deposit (silver metal amount of 5240 t with average grade of 196 g/t). The silver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 of the Daxing’anling area, and mainly formed in the Yanshanian period. The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Daxinganling area are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regional faults and the junction zone of volcanic rock basins and their margins. The north-east trending deep faul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along the main faults is obvious, and the intersection area of multiple groups of faults often form important mine catchments. The Permia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e-bearing formation in this area, but some important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occur in Mesozoic volcanic basins or pre-Mesozoic strata. The magmatic rock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are mainly intermediate acidic or acidic intrusions, intermediate acidic lavas, pyroclastic rocks, and small intrusions of ultra-shallow or shallow facies of the Yanshanian Period. The mineralization element combinat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elemental geochemical background of surrounding rocks or source layers. In addition, the type of deposit, the distance from the mineralization center, and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ore-forming rock mass are also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each silver deposit type in the study area,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center and deep prospecting, and proposes that porphyry silver deposi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silver deposi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multi-target prospecting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because silver can coexist or be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metals.©2022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