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08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basement of the central Qilian fold belt exposed along the Minhe-Ledu highway consists of psammitic schists, metabasitic rocks, and crystalline limestone. Migmatitic rocks occur sporadically among psammitic schist and metabasitic rocks.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psammitic schist is muscovite + biotite + feldspar + quartz ± tourmaline ± titanite ± sillimanite and that of metabasitic rocks is amphibole + plagioclase + biotite ± apatite ± magnetite ± pyroxene ± garnet ± quartz. The migmatitic rock consists of leucosome and restite of various volume proportions; the former consists of muscovite + alkaline feldspar + quartz ± garnet ± plagioclase while the latter is either fragments of psammitic schist or those of metabasitic rock. The crystalline limestone consists of calcite that has been partly replaced by olivine. The olivine was subsequently altered to serpentine. Weak deformations as indicated by cleavages and fractures were imposed prominently on the psammitic schists, occasionally on me  相似文献   
62.
柳沟峡花岗质片麻岩是在鱼儿红幅1∶5万区调过程中从北大河岩群变质杂体中解体出的古花岗质侵入体。通过对其进行单矿物锆石U-Pb法年龄测定,获得了(1463±74)Ma和(623±138)Ma两组年龄值。结合区调成果认为(1463±74)Ma代表古花岗质侵入体上侵就位时代,(623±138)Ma代表后期叠加的变形变质热事件时代。两组年龄的获得为北祁连山早期大陆裂解及碰撞造山作用的确定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63.
北祁连山东段新元古代火山岩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5万石门川幅、老龙湾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北祁连山东段上吊吊坡地区存在一套不同于下奥陶统阴沟群的火山岩,经全岩样品Sm-Nd同位素测定,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723±25.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说明当时北祁连东段仍处于洋壳俯冲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64.
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及垂直气候带的划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气候特征,森林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定位预测研究,对祁连山北坡中部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气候指标和生物学原理,将祁连山林区按不同海拔高度划分为:1.山地荒漠草原气候带;2.山地草原气候带;3.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带;4.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5.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气候带;进而提出了合理开发祁连山山地气候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5.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7,他引:16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相似文献   
66.
钱青  孙晓猛 《岩石学报》2001,17(3):385-394
北祁连九个泉蛇绿岩中的玄武岩的MORB,根据其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剖面下部的玄武岩为N-MORB,上部的玄武岩主要为E-MORB。玄武岩多数具有Nb负异常,从下向上,九个朱武岩的Th,Nb,LREE,Zr等含量及(La/Yb)N,(La/Sm)N,Ce/Zr,Zr/Y,Th/.La,Th/Yb比值逐渐增加,并伴随着Y,Yb,Lu,Sc含量,Zr/Nb和La/Nb比值以及εEd(t)的逐渐减小,不相容元素比值及εNd(t)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上述特征反映不均一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N-MORB源区和富集地幔之间的混合作用,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九个泉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中的海山环境,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在垂向上的变化记录了海山生长并逐渐远离扩张脊的动态的地质过程,海山可能是形成蛇绿岩的一种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67.
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对南祁连盆地热水-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有机母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该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为前三角洲和湖沼相的泥质岩沉积,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和混合型,主要处于成熟阶段,有机母质主要为高等植物和一定数量的藻菌类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其中一些层段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8.
镜铁山式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时空展布规律,沉积建造特征,含铜性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含铜带状铁建造为元古宙大陆裂谷环境下,幔源岩浆活动间隙期的热水沉积作用产物,其内预富集的成矿元素Cu应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69.
文章主要论述了北祁连山西段石居里矿田内Ⅵ号沟、Ⅷ号沟、九个泉等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与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地区银硐沟、猪嘴哑吧等矿床对比。结合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古洋脊或弧间、弧后拉张环境确定矿床类型,将上述3个矿床归属为蛇绿岩Cu(Zn)-S型矿床(类塞浦路斯型)。建立综合成矿模式的基本要求:(1)矿床具有一定的时控性,有一定的含矿层位;(2)生长性断裂的积极参与;(3)海底火山喷发、喷气中心与次级盆地双向控制;(4)多元热流体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蛇绿岩型超镁铁岩铬铁矿床成矿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连山造山带目前已发现不同规模的超镁铁岩体(群)1000余个,产有铬铁矿床(点)和矿化点80余处,这些岩体及其矿产主要产在北祁连优地斜增生地体边部的海沟带中,少数产在祁连中间地块的边部。岩体成因类型为蛇绿岩组合中的超镁铁质单元,铬铁矿的富集部位是地幔橄榄岩和堆积杂岩带底部的纯橄榄岩。岩石多为铝过饱和系列,岩体的平均化学成分接近于斜辉橄榄岩;Cr203的平均含量大于0.40%,Al203的平均含量近于或者大于1%。铬尖晶石的化学参数特征反映出低铁富镁的介质对形成富铬尖晶石是有利的。富铬岩体中Cr、Co、Ti、V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