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4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2210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黑龙江省东部勃利盆地在早白垩世为陆缘断陷盆地。经晚白垩世和新近纪的构造反转改造后,呈改造残留型含油气、含煤盆地。该盆地在下白垩统发育有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和多套煤系地层。盆地内源岩有机质以生气为主,煤系地层为重要的气态烃的来源。在研究了勃利盆地中生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法初步估算了盆地内的油气资源量,得出盆地油气资源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图,取得不同概率下的油气资源量值。盆地的中部断陷为有利含油气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松辽盆地外围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濮阳市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钻探资料和近年的勘查研究成果,结合部分已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情况,对濮阳市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规律和地热田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濮阳市地热资源的分布在平面上可分为3个区,即西区、中区和东区。西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 5℃/100m,地下热水主要储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溶洞溶隙中,温度>60℃,而30~60℃的温水和温热水储存于上第三系明化镇组砂岩裂隙孔隙之中,埋深300~1080m;中区和东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储存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砂岩裂隙孔隙之中,中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 2℃/100m,东区平均地温梯度为2 8℃/100m,地下热水埋藏深度在中区和东区依次加深。文中还对濮阳市地热田的储、盖、通、源等主要条件及其形成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4.
开封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开封市大雾天气分布规律、天气特征,并总结出大雾产生的几种天气形势,找出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5.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1991(1993)、1999和200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临近大震发生时两区域运动强度同步减弱且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认为,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运动变形的关联性变化与大震孕育后期大范围应力应变快速积累所形成的扰动应力场有关;随着块体内部大震的发生、应变能的大量释放和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可能会促使块体边界地带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相关构造部位(尤其是未被历史强震破裂贯通的地带)的应力应变的进一步积累或破裂释放。  相似文献   
116.
Clay fractions in the non-calcareous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eastern Pacific were analyzed for clay minerals, REE and 143Nd/144Nd. Montmorillonite/illite ratio (M/I ratio), total REE contents ((REE), LREE/HREE ratio and cerium anomaly (бCe) may effectively indicate the genesis of clay minerals. Clay fractions with M/I ratio >1, бCe (0.85, (REE (400 μg/g, LREE/HREE ratio (4, and REE patterns similar to those of pelagic sediments are terrigenous and autogenetic mixed clay fractions and contain more autogenetic montmorillonite. Clay fractions with M/I ratio <1, бCe=0.86 to 1.5, ΣREE=200 to 350 μg/g, LREE/HREE ratio (6 an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similar to that of China loess are identified as terrigenous clay fraction. The 143Nd/144Nd ratios or (э)Nd values of clay fractions inherit the features of terrigenous sources of clay minerals. Clay fractions are divided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э)Nd values.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s of type I with the (э)Nd values of -8 to -6 originate mainly from North American fluvial deposits. Those of type II with the (э)Nd values of -9 to -7 are mainly from the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n fluvial deposits. Those of type III with (э)Nd values of -6 to -3 could come from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volcanic islands. Those of type IV with (э)Nd values of -13 to -12 may be from East Asia eolian. The terrigenous and autogenetic mixed clay fractions show patchy distribu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volcanic or hot-spot activities in the eastern Pacific plate, while the terrigenous clay fractions cover a large part of the study area, proving that the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s are dominant in the 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117.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油气勘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其地质情况复杂、研究程度较低。世界上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的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在中国中西部则主要为与古特提斯造山带在新特提斯阶段再活动有关的陆内会聚形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因此与世界典型前陆盆地相比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两期前陆的叠合程度差异造成的盆地几何形态、挠曲沉降、地层层序、沉积充填、构造变形特征的特点,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纳为改造型、新生型、叠加型和早衰型四种组合类型的前陆盆地。中西部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8.
在边境测图过程中,经常遇到较大面积云层问题,使航测测图无法顺利进行。能充分利用的影像资源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影像,有国产高分2号、SPOT-6、资源3号等单片卫星影像,无立体像对影像。通过对国情普查的影像分析选取,选取一试验区域进行试验,用国产高分2号卫星影像与SPOT-6卫星影像组成立体像对测制地物地貌,用Worldview卫星立体像对影像测制同一区域的地物地貌,将两种影像源组成立体模型测制的地物地貌进行比较及精度统计,说明单片卫星影像在航测测图中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9.
Mineral exploration drilling 60 km west of Leonora in 2008 intersected >95 m of poorly consolidated granitoid-dominated breccia at the base of a Cenozoic paleochannel beneath Lake Raeside. The breccia, initially interpreted as a kimberlite, is composed of poorly consolidated fragments of granitic gneiss, felsite and metamorphosed mafic rock within a matrix of fine to medium-grained breccia.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quartz grains displaying well-developed 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PDFs) dominated by the ω? {1013} planar set, diaplectic silica glass and diaplectic plagioclase glass. These features constitute the diagnostic hallmarks of shock metamorphism owing to high-velocity impact of a large meteorite or asteroid. The PDFs in quartz grains of the breccia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metamorphic deformation lamellae produced tectonically or in diatremes. Airborne total magnetic intensity data suggest an outline of an 11 km-diameter crater, consistent with the significant thickness of the shock-metamorphosed breccia at >95 m, suggestive of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impac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