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利用P波初动和直达P、S波最大速度振幅比联合求解小震震源机制的方法求出珊溪水库ML2.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得到了珊溪水库震源机制各参数时空特征如下:主压应力为SN向,主张应力为EW向,应力主要为水平应力,发震断层倾角较大且多为走滑断层。在个别4级左右地震前P轴方位都有偏离再恢复的现象。在北纬27.65°~27.69°间,P轴方位集中在0°±30°或者180°±30°,节面走向集中在45°±15°或者135°±15°。震源深度大于4km的地震倾角多集中在70°~90°度之间。  相似文献   
832.
利用小浪底水库台网8个台站的地震波形数据,采用垂直向P波、S波最大振幅比和初动方法测定2009年1月—2012年12月水库区域45次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该区域45次震源机制中正断层13次、逆断层15次,走滑断层17次;主压应力轴(P轴)总体为NEE方向(220°~230°),与华北地区近水平构造应力场不完全一致,显示了小浪底水库区域受华北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作用较弱,应该与水库区域地下介质构造复杂和水库蓄水有关。  相似文献   
833.
吕小伟 《物探与化探》2012,36(4):617-622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流程多以构造成像为重点,而忽略了处理方法及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影响了处理结果的保幅性。基于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对面波压制、几何扩散补偿、预测反褶积等几项关键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保幅性的处理思路和流程。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流程,使面波压制、几何扩散补偿等处理环节的相对保幅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34.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S盆地南部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具有井少、二维地震测网较稀、储层预测难的特点。由于沉积地层的变化能引起地震波在动力学和运动学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能较好地进行储层特征的定性研究,即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砂岩储层横向预测。其研究技术路线实际上为先找储层,再进行初步油气检测,最后进行勘探目标优选。根据这个技术路线,地震属性的研究则相应地以三个方面的分析为主:即利用振幅属性来寻找砂体富集区,利用有效带宽判断砂层的均质性,再利用频率属性判断其含气性。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早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可以推广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35.
地下工程岩体开挖卸载后,围岩体承受的地应力随空间位置呈梯度形式变化。梯度地应力导致岩石的波阻抗呈梯度形式变化,进而影响应力波传播衰减特性。为研究梯度地应力对岩石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具有梯度静应力岩石应力波传播试验系统,对红砂岩长试件进行了9种应力梯度工况下的应力波传播试验。通过分析岩石应力波传播速度、波阻抗随应力梯度的变化规律,构建应力波幅值与传播距离、传播时间和应力梯度之间的经验模型,探索梯度应力影响红砂岩应力波传播衰减的机制。结果表明,相同应力梯度工况下,随传播距离增加,应力波形状变化较小,但幅值逐渐减小。随应力梯度增大,岩石各测点区段内应力波传播速度、波阻抗均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减缓,相邻测点区段波阻抗差值比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随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增加,应力波幅值均呈指数形式减小;随应力梯度增大,时空衰减系数均呈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趋势变化。随应力梯度增大,相同测点应力波幅值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变化,在低应力梯度阶段,距离自由端越远的测点幅值衰减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836.
选取恩施台、涪陵江东台、石柱黄水台以及武隆仙女山台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地磁数据进行异常分析,得到各个台站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并结合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M5.0地震震中附近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前后地磁异常现象。分析结果认为大部分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特征类似于地电阻率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下降-转折-上升"过程。本次地震大致发生在转折上升的初期阶段,其中震中距较小的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趋势不同步,但变化幅度大致相同,而震中距较大的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趋势较为同步,变化幅度较大。此外,研究还表明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高值在时空分布上与震中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37.
文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合成和分解。利用了声速、幅度、频率来反映天然气水合物的合成。建立了一个3层前向型网络,通过实验,人工神经网络的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