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41.
微山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鲁西地块,为与碱性岩相关的伟晶岩型稀土矿床.根据单颗粒云母Rb-Sr定年,其形成于119.5 Ma,属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稀土矿物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激光Nd同位素研究表明,稀土矿的成矿物质与其围岩碱性岩一样,来源于富集地幔.对稀土矿脉中的石英、萤石和重晶石的流体包...  相似文献   
142.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一种含铁的硅质沉积岩,广泛分布于早前寒武纪沉积序列。BIF根据沉积构造环境划分为Algoma和Superior两种类型(Gross,1965)。二者岩性组合及反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前者被认为是形成于较深的海洋环境,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常与枕状安山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等火山岩密切伴生,岛弧/弧后盆地或克拉通内部裂谷带是其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3.
瑶岗仙钨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部,由瑶岗仙黑钨矿床、青山里铅锌矿床以及和尚滩白钨矿床组成。野外地质调查显示,这3个矿床空间相邻,矿体产状和控矿因素相近。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瑶岗仙黑钨矿床与和尚滩白钨矿床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8±1.2)Ma(n=7,MSWD=1.3)和(160±3.3)Ma(n=6,MSWD=2.7),表明两种钨矿化是同期形成的,与瑶岗仙复式岩体的成岩事件在时空上吻合,是南岭地区第2次大规模成矿事件的典型代表。3个矿床的矿石矿物(黄铁矿、闪锌矿、辉钼矿)δ34S值介于-1.8‰~+1.4‰之间,分布集中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综合上述特征,这3个矿床系同一岩浆成矿作用,在成矿岩体不同距离、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类型金属矿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4.
张家口赤城县万全寺银金矿床为冀北地区在成矿作用上与火山期后热液活动有关的代表性矿床。银金矿物主要以包裹体形式嵌布于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中,硫化物是银、金的主要载体,硫化物的形成时间可代表银金矿床的成矿时间。本研究采用Rb-Sr法对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这三种共生硫化物矿物进行了测定,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为(144.1±4.0)Ma(MSWD=3.3,n=6),认为该年龄代表万全寺银金矿的成矿年龄。该年龄与区内已知的其他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接近,也与区内北东向上黄旗—乌龙沟构造-岩浆岩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相吻合,表明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张家口地区存在一次强烈的与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的贵金属与多金属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5.
黔东北(沿河)-渝东南(酉阳)一带广泛发育萤石、重晶石及铅锌(汞)矿化,关于其成矿时代,一直缺少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黔东北大竹园萤石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控制,是本区热液脉型萤石矿床的代表。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矿物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成矿年龄测定,获得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6±15 Ma(MSWD=0. 85),萤石与共生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0±13 Ma(MSWD=1. 02),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期,该年龄与湘西-黔东MVT铅锌矿床成矿时代(477~410 Ma)一致。本区萤石-重晶石矿床与区内产出的主要铅锌(汞)矿床关系密切,推测它们有相近的物质来源,是在同一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个有亲缘关系的成矿系列。研究结果指示加里东期是区内重要的萤石-重晶石-铅锌(汞)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相似文献   
146.
邦铺钼多金属矿是形成于印亚板块碰撞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大型富Mo(~0.09%)、贫Cu(~0.32%),并且伴生Pb-Zn的斑岩-矽卡岩矿床。邦铺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东段北侧,其成矿年代(~15.32Ma)与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内其它典型的斑岩矿床具有一致性(12~18Ma)。邦铺矿床除了富Mo(Cu),还含有大量的Pb-Zn矿石,其中Mo(Cu)以斑岩型矿化为特征,而Pb-Zn则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之中。本文立足邦铺矿床两大问题:矿床富Mo原因和斑岩-矽卡岩两期矿化的关系,借助含矿岩体二长花岗斑岩Sr-Nd-Pb和锆石Hf同位素及共生闪锌矿和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研究,为更好地了解矿床成因和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成矿规律提供依据。对矽卡岩矿区共生的黄铁矿闪锌矿进行Rb-Sr定年,87 Rb/87Sr=0.2351~7.903,87Sr/86Sr=0.714011~0.715539,闪锌矿和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93±0.87Ma,其成矿时间与斑岩成矿时间(辉钼矿Re-Os年龄15.32Ma)近于一致;同时,在空间上,随着距离二长花岗斑岩距离的增大,石榴子石减少,方解石及其它碳酸盐矿物增多,矽卡岩矿物组合由高温向低温转变,闪锌矿颜色由不透明向半透明过渡,暗示了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所以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邦铺斑岩矿化和矽卡岩矿化都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87Sr/86Sr)i值介于0.707504~0.710012之间,变化范围较小;εNd(t)值为-3.96~-3.56,TDM2为1020~1050Ma;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Pb/204Pb分别为18.304~18.439、15.744~15.793、38.842~38.904;锆石176 Hf/177 Hf为0.282826~0.283009,平均值为0.282916,εHf(t)值为2.2~8.7,平均值为5.4;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指示邦铺二长花岗斑岩为壳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壳源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典型的含矿斑岩更高。幔源物质来源于上涌的软流圈地幔而壳源物质为加入大量古老地壳成分的新生下地壳;由于Mo、Pb、Zn主要来自于古老的下地壳,含有大量古老地壳物质的新生下地壳源区解释了邦铺Mo(Cu)-Pb-Zn的金属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147.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由1号、2号及7号含矿岩体组成,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矿石。其Re-Os等时线年龄研究显示:2号岩体Re-Os等时线年龄((215.0±24.0)Ma)与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212.2±2.6)Ma)一致;而1号岩体Re-Os等时线年龄((237.0±16.0)Ma)则明显老于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216.0±5.0)Ma)。这表明浸染状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应慎重使用。浸染状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偏老原因多被解释为地壳混染引起的Os同位素不均一所致,但研究显示:红旗岭1号岩体和2号岩体均有一定量的地壳物质混入,浸染状矿石的187 Os与188 Os初始比值分别为0.215±0.043和0.302±0.089,γOs值分别为67.5~155.8和113.9~206.9;且2号岩体地壳物质混入量略高于1号岩体,混入的壳源Os所占比例为20%~30%。这说明地壳物质混染并非是导致Os同位素不均一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而地壳物质的混入可能是促进熔离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8.
玄武岩分相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方法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玄武岩精确测年一直是困扰地质学家的重大科学问题。玄武岩结构和组成特殊,岩石中矿物组成单一、锆石十分稀少,颗粒很细,采用物理方法挑选单矿物和锆石十分困难,很难应用内部等时线法和锆石U-Pb法研究其成岩时代。而全岩样品间因岩浆分异产生的147Sm/144Nd比值差别很小,等时线年龄相对误差较大;Rb含量很低,Rb/Sr比值很小,全岩Sm-Nd法、Rb-Sr法常常不能给出正确可信的年龄。根据内部等时线法原理,本文通过化学方法,采用王水和氢氟酸-硝酸对玄武岩样品进行分步溶解,分别对同一件样品的王水溶解相、王水不溶相和全岩开展Sm-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酸介质分步溶解,可提取玄武岩中石英、透辉石、长石等矿物组合,该组合与其全岩具有相同的εNd(t)和一致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矿物与全岩构筑的内部等时线中,147Sm/144Nd比值的变化由全岩之间的0.005扩大到0.11,143Nd/144Nd值的变化由全岩的0.512500~0.512547扩大到0.512500~0.513145。通过该方法获得了与已有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t=(991±21)Ma(MSWD=2.1)。通过对比研究,本文认为:玄武岩分相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方法,适用于前寒武纪及更古老的玄武岩样品的年龄测定。该方法的建立不仅有效提高玄武岩Sm-Nd等时线定年成功率,也为其他隐晶质且不易挑出单矿物样品的年龄测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9.
东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目前对其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以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143Nd/144Nd)i变化幅度小,εNd(t)和T2DM近乎相同,具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和良好的封闭条件。利用Sm-Nd等时线定年方法获得的玄武岩全岩等时线年龄为(319.7±5.9)Ma,(143Nd/144Nd)i=0.512414±0.000006,MSWD=0.34,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已有化石证据基本吻合,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背景复杂。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存在双向俯冲消减过程。南向俯冲带位于扎河坝-克拉玛依一线,俯冲作用至少延续至(319.7±5.9)Ma。持续的南向俯冲造就了东准噶尔地区扎河坝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火山岩代表的岛弧和卡拉麦里蛇绿岩代表的卡拉麦里不成熟弧后盆地的形成。东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就是该过程中不成熟弧后盆地的产物,成岩过程可能是:古亚洲洋持续南向俯冲,导致卡拉麦里地区幔源物质大量上隆并引起弧后扩张,并在消减沉积物和(或)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不断底侵至壳幔边界,引起少量主体由古生代残余洋壳和岛弧体系组成的年轻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生成岩浆,并发生相互较完全的混合,而后随着混合岩浆的不断聚集和构造伸展作用的进一步持续,岩浆沿构造薄弱带快速上升至地表,喷发成岩。319.7~311 Ma左右的中亚造山带持续南向增生导致了卡拉麦里弧盆北侧古亚洲洋的消亡,并最终迫使卡拉麦里弧盆北向俯冲消减而闭合。  相似文献   
150.
埃塞俄比亚北部施瑞地区具有造山前、造山期和造山后3种花岗岩类型,全岩Sm-Nd等时线测年结果表明,造山前和造山后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824.4±15.5Ma和517.9±5.8Ma.3类花岗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微量元素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造山前花岗岩属于低钾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属轻稀土弱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和Ti高场强元素;造山期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造山后花岗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分配模式具强烈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P和Ti高场强元素.综合研究表明:造山前和造山期花岗岩均为I型幔源花岗岩,构造环境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环境;造山后花岗岩为A2型壳源主花岗岩,是在洋盆关闭和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成熟后,由减薄的地壳部分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