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2篇
  免费   2065篇
  国内免费   1581篇
测绘学   2128篇
大气科学   1871篇
地球物理   4291篇
地质学   4331篇
海洋学   82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767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8 毫秒
961.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 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l 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l 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62.
热带太平洋地区风场异常和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 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l 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l 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63.
甘肃代家庄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忠平 《甘肃地质》2006,15(2):42-47
代家庄铅锌矿床是通过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在西秦岭地区发现的SEDEX型铅锌矿床。本文根据代家庄矿区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剖面测量结果,对Pb、Zn等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归纳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64.
夏广清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144-148
哈巴特盖测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4个异常区,多元素组合异常多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本区成矿是多期次的,多元素组合异常在露头矿和盲矿上方均有出现,且异常连续、浓集中心明显,异常的强度和规模大,呈带状、宽带状或面状产出。  相似文献   
965.
磁异常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郁柏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49-154
文章以冀东一些铁矿区地面磁测成果为例,总结了磁异常转换、定量解释推断一些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966.
中国春季气温异常变率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NLPCA)对中国1951-2003年53 a春季气温距平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异常变率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非线性主元u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对应的空间气温异常分布型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967.
登陆热带气旋"北冕"异常路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热带气旋"北冕"(登陆前复杂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用一个P坐标系下支配热带气旋移动的诊断方程(包含气压梯度力、柯氏力、相对速度的局地变化、系统的水平动量交换、摩擦力以及温度的局地变化、感热平流和非绝热加热随高度的变化八个物理因子)对其进行动力分析,定量计算的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移动的不同阶段,决定热带气旋移动的物理因子不同;左折阶段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右折阶段除了显式热力因子外其它因子几乎都是有利因子,其中相对速度的局地变化项的贡献最大;正是由于不同因子的不同作用过程,使得"北冕"在登陆前移动路径异常、复杂。  相似文献   
968.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基于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NLPCA),对中国近50 a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当夏季降水距平的一维NLPCA近似在非线性主成分取极端相反位相时,对应的空间分布型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一维NLPCA对夏季原始降水距平场的近似,比传统一维PCA的近似更为逼真。  相似文献   
969.
对45个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密集度场与北太平洋500 hPa位势高度滤波方差场作奇异值(SVD)分析.结果表明:SVD得到的第1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异常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显示:海冰异常导致大气环流调整,气压梯度、急流、850 hPa天气尺度涡动热量经向通量和垂直通量、局地斜压性均发生改变,从而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及中心位置位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70.
张庆云  常蕊 《大气科学》2007,31(6):1160-1170
利用1971~2000年逐月SODA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同化资料(Carton等,2004)、1980~2000年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Kalnay等,1996)探讨中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西)和东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东)El Ni?o事件赤道纬向风应力及洋流的异常变化与暖海水信号的传播特征。研究指出:(1)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赤道海表最大西风应力距平在西太平洋地区都有显著的东传现象,但中部型El Ni?o事件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强,造成西太平洋赤道表层的东向流可达东太平洋地区,这类El Ni?o事件强度偏强。(2)中部型El Ni?o事件,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传播,辐合下沉运动抑制了深层冷海水上翻,西太平洋暖水能够传到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的东移有关。(3)东部型El Ni?o事件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没能直接传到东太平洋地区,东太平洋暖水形成与局地(120°W以东)辐合下沉运动抑制深层冷海水上翻有关;东部型El Ni?o事件暖池次表层的暖水,不是沿着西太平洋赤道次表层向东传播到东太平洋地区,而是由南太平洋西边界流将暖池海水带到40°S左右的西风漂流区, 再由西风漂流平流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