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2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索伦缝合带之北,发育特征性的下泥盆统敖包亭浑迪组变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地层主要由安山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粉砂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磨圆度较差,具有近源沉积特征。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砂岩的SiO_2和K_2O含量中等,Na_2O含量较高,Fe_2O_3和MgO含量较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右倾型,含量和变化趋势与上地壳相似;稀土元素配分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平均为6.44,负Eu异常明显(Eu/Eu*平均为0.72)。综上并结合区域分析显示砂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源岩主要为英安岩和部分安山岩,进而推测在早泥盆世古亚洲洋仍处于向北俯冲的构造环境,敖包亭浑迪组的物源应主要为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地区上地壳长英质岩系。  相似文献   
152.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查干哈达音亨嘎强过铝质岩体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造山带中东段的兴蒙褶皱带,主要岩石类型为含石榴子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基于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地球化学分析和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对比,认为查干哈达音亨嘎岩体源区可能与变质泥岩部分熔融有关,晚古生代,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之前,二连—东乌旗一带已经发生了碰撞造山作用,之后为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扩张时期。经研究确定,查干哈达音亨嘎岩体为鲜有报道的石炭纪—早二叠世具有典型后碰撞特征的高温型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53.
内蒙古阿巴嘎旗白音图嘎地区为浅覆盖区,地表构造形迹难以识别。笔者以最新的高精度航磁资料为依据,论述了区内深大断裂的磁场特征,并对航磁在断裂构造解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根据区内构造磁异常特征,在航磁△T化极垂向一次导数基础上,全区共解译断裂构造15条。构造方向主要为北东、北西方向,其中F1、F2、F3、F4、F7、F8、F9位于白音图嘎幅,岩性主要为宝力高庙组,为基岩出露区,脉岩比较发育,为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地表出露岩脉主要呈北西向,与航磁解译构造较为吻合,经向上延拓后构造不明显,显示底部为同一岩性基底;F5、F14、F15经向上延拓构造变得更加清晰,推断该构造由深部大的构造引起。  相似文献   
154.
为查明内蒙古鄂温克旗那干楚勘查区的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开展了已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研究以及物化探测量工作。结果表明,该区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大民山组火山岩-碎屑岩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燕山期中酸性脉岩对成矿有利;已知铜多金属矿体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多呈脉状产于大民山组地层中,具有中低温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石的矿物组合和组构特征。综合信息分析表明,该区具有较好的银铜多金属找矿远景。根据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异常特征,结合总结出的铜矿和铅锌矿的找矿标志,圈定化探异常8处,其中,4处异常最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5.
陈高潮  史冀中  姜亭  张慧元  李渭  王宝文 《地质通报》2015,34(10):1884-1896
内蒙古阿拉善地块北缘塔木素地区酸性侵入岩发育,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其中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构成塔木素地区侵入岩的主体,岩体侵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组,又被白垩系、侏罗系不整合覆盖,区域上呈近东西向展布。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的塔木素二长花岗岩和笋布尔英云闪长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64.2±3.3Ma和273.0±3.3Ma,这2个年龄被解释为各自的侵位年龄,即二者均形成于中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在Si O2-K2O图解中落入钙碱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分别为0.874~1.01、1.06~1.54和0.91~1.03;Ba、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总量分别介于156.99×10-6~212.87×10-6、126.92×10-6~212.98×10-6和128.13×10-6~214.5×10-6之间,均呈负Eu异常;在构造环境Rb-(Yb+Nb)和Rb-(Yb+Ta)判别图解中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结合区域背景分析,阿拉善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可能存在与弧物质有关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6.
郭磊  李建波  童英  王涛  莫南  曾涛  焦永艳 《地质通报》2015,34(12):2195-2202
内蒙古宝德尔穹隆是发育在苏尼特左旗中蒙边境地区的不对称同构造伸展穹隆。该穹隆由内向外由核部早白垩世花岗岩、边缘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拆离断层组成,上盘为未变形的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泥盆系片岩和早白垩世盆地,韧性剪切带和拆离断层仅发育在穹隆西南部。区域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岩体侵位和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指示上盘统一向NW方向剪切,变形程度由未变形的岩体核部向外侧逐渐增强,面理的形成与岩体的侵位和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该穹隆和东北亚其他岩浆穹隆相似,是不对称的花岗岩穹隆,反映了区域伸展拆离环境下侵位的同构造花岗岩穹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7.
提要: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层序齐全、植物化石丰富、划分标志明显,通过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即据岩性组合、生物面貌等特征划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为河湖相灰色、灰绿色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在粉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化石;二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其中粗面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 Ma;三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四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在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群化石。据植物化石鉴定结果、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58.
赵浩  何涛  李强  尹飞 《探矿工程》2015,42(8):35-38
内蒙古东乌旗阿吉勒铅锌矿区地层复杂,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多个构造破碎带,以凝灰岩和碳质板岩为主,蚀变发育,在泥质、硅质胶结段极易遇水膨胀、水化分散,造成坍塌、缩径等护壁难题。在采用多种冲洗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试验应用了植物胶低固相冲洗液,达到较好的防塌效果,且适应性强、粘度适中,形成的泥饼薄而致密且有韧性,成功地解决该矿区钻孔护壁难题。以ZK1507钻孔为例,阐明了所采用的冲洗液在水敏性地层取得明显的防塌效果。  相似文献   
159.
胡彬  陈建平  安文通 《江苏地质》2016,40(3):486-492
分析了内蒙古额济纳旗红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在深部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域的找矿地质模型,利用Surpac软件对区内地层、断裂构造、岩体、已知矿体、物化探异常等成矿预测因子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空间分割,并依据建立的找矿地质模型,给每一个立方体单元块赋相应属性值,建立数字找矿模型;进而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9个预测变量进行三维成矿有利条件分析与提取,采用三维信息法计算并统计各预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量,确定成矿有利组合的空间部位,并结合研究区内实际地质情况、已有见矿工程分布等因素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最后采用体积估计法计算得到3处找矿靶区的总资源量为4.67 t。  相似文献   
160.
An incomplete postcranial avian skeleton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ngchuan Formation of Otog Banner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referred to a new species of Cathayornis, C. chabuensis sp. nov.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Cathayornis from outside Liaoning Province. The new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Cathayornis coexisted with Otogornis genghisi, and a more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enantiornithine genera shows that Otogornis represents a more primitive genus than Cathayornis. Our analyses further indicate that Cathayornis is an arboreal bird. The discovery of a Cathayornis from this region also confirms that the avian fossil-bearing Jingchuan Formation is comparable to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Jehol Group in western Liaoning, and should be referred to the middle-late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