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C、O—S、C—P3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笔者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4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 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碳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相似文献   
432.
地球深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力过程与矿产资源的形成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地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深层动力过程这一科学问题的提出,乃是近年来地球科学发展与逐步向量化“进军”的必然,它是探索一系列地学前沿课题的基础。地球表面所见到的一系列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格局,地球化学组分变异,无一不受到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深层动力过程的制约。如地球圈层的形成与演化,大陆伸展与裂谷,资源与能源等,均为深部物质运移和物理学、化学效应及地质构造耦合的产物。本文讨论了金属矿产资源与地壳、地幔结构及深部物质运移的动力学响应。通过几个典型矿床和其形成要素分析了成矿作用的深层动力过程。文中主要讨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金属矿产资源成矿和分布与地壳、地幔结构及深部物质运移和成矿带。第二,金的形成与深层过程。第三,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与深部物质及能量的交换。第四,地幔热柱与成矿作用。第五,地球内部深层动力过程与流体运移和必须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33.
Analysis of tectonic settings of global superlarg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out three quarters of superlarg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world occur along the eastern Pacific basin rim, most of 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esozoic-Cenozoic.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often occur in the upper parts of a subduction zone and in a within-plate orogenic belt. Som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inconsistent with plate subdu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ir formation time, and most of them in the world are associated with tensional environment. Metallogenic porphyries originated from the mantle, and the involvement of the lower-crust or oceanic crust material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s of the ore-bearing porphyries in the Gandise and Yulong metallogenic zones, it is proposed that delamination may b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相似文献   
434.
Many of the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related to Cu-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Yangtze Block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l2O3, Sr contents, while low in Y, Yb contents, thus with high Sr/Y, and La/Yb ratios, and variational isotope signatures in particular, e.g. εNd(t) = -11.92-1.96, (143Nd/144Nd)i = 0.5120-0.5125, TDM = 0.70-1.71 Ga,(87Sr/86Sr)i = 0.7043-0.7076.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ocks suggest that: (1) these rocks are geochemically similar to adakite, which might have been stemm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basaltic lower crust due to basalt underplating; and (2) the high pressure (1.2-4.0 GPa) and high temperature (850-1150℃) surroundings of the lower crust favor both the fluid and adakite-like magma to generation. Not only can the adakite-like magma carry abundant fluid and Cu-Au ore-froming materials, but also can it bring them to the shallow part with eas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u-Au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435.
王强  许继峰  赵振华 《地学前缘》2003,10(4):561-572
文中概述了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或埃达克质岩)的研究历史、现状和意义,列出了扬子地块东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北部与铜金成矿有关的同类岩石的一些特征,重点分析了当前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或埃达克质岩)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或埃达克质岩)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可能与俯冲、拆沉、底侵、板片窗或地幔交代等深部过程有关),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Cu、Au成矿意义。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及其成矿作用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但是来自大陆内部的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的成因、岩石组合及其成矿作用是否类似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一些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或埃达克质岩)的所表现出的高钾特征很可能与高压(>1 GPa)条件下的熔融或源岩的高钾有关。文中提出了一个有别于俯冲洋壳熔融+埃达克岩+Cu、Au成矿的新工作模型——拆沉洋壳或下地壳熔融+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的中酸性火成岩(或埃达克质岩)+Cu、Au成矿。拆沉洋壳或下地壳熔融形成熔体的Fe_2O_3对地幔的交代(氧化)作用可能是Cu、Au从地幔迁出并最终成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增厚下地壳环境中流体的作用也不?  相似文献   
436.
叠合盆地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效应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断裂沟通叠合盆地不同层位、不同时代的烃源岩和生储盖组合,成为连接烃源岩和各种圈闭的重要渠道,导致形成了多种类型与断裂有关的油气藏。断裂上、下盘油气聚集差异现象十分普遍。通过剖析松辽盆地、柴达木盆地典型断裂带油气藏成藏条件,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断裂上、下盘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它们往往具有互为消长的关系。油气富集在断裂的上盘还是聚集在断裂的下盘,主要取决于:断裂的作用,断距与储、盖层的厚度关系,断裂倾角,区域盖层之下断裂断开烃源岩或油气层的层数,断裂形成或活动时期与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时期的关系等 8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7.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对“上覆岩石重力在数值上等同于该点所承受的静水压力”这一通常的认识提出了不同见解,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比重(或密度)方法得出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差应力的众值。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求得成矿深度仅3.5km或更浅,进而提出更深部位存在深部金矿富集带的预测意见。胶东几个大型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已揭露的勘探资料证实这一认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用这一方法测算出大别超高压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32km多,而不是用压力/比重方法估算的100多公里,这为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提出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38.
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成矿条件约束及勘查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北地区是中国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大部分矿山开发已进入暮年,加快矿山后续资源的找矿勘查工作已成为重要的地质任务,也是保持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通过对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西北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古生代造山系中,为鲜明的中亚成矿特色,成矿时代集中发育于晚古生代,但北祁连山是一个例外,形成于早古生代为特点。总体上西北地区可划分为lO个有色金属成矿带,提出北祁连的夕卡岩型钨、南秦岭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和北山等地的斑岩型铜是最有找矿远景成矿类型和富有找矿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439.
开合构造的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清禄  杨巍然 《地质通报》2004,23(3):232-237
“开”“合”是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存构造带的开合演化过程中,有相应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响应。拉脊山及东秦岭早古生代开合旋回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从开到合,稀土元素含量、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等由低到高演化,而碱度则由高向低演化;由地球化学反映的一些岩浆作用属性、地壳构造属性也有相应的演化规律。作为地质作用过程的一部分,内生成矿作用过程与构造的开合有着密切的联系。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地球构造动力之间的耦合作用是认识构造开合地球化学响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0.
胶东矿集区金矿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矿地质事件评价方法就是恢复相关矿床形成过程并建立成矿模式,通过矿源岩系的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追溯恢复与成矿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事件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在这一系列地质事件中成矿物质分布规律和逐步富集成矿的标志及规模,并用以进一步探索与指导开展区域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的方法。应用这一思路对胶东矿集区金矿进行了区域成矿地质事件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