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有色地质部门找矿勘查与成矿研究的若干成果概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首先概述了有色地质部门50年来发现与探明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次总结了成矿方面研究的若干成果,重点论述了矿区成矿与找矿模式、成矿理论和区域成矿预测等方面的新认识及新观点。  相似文献   
272.
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应力场研究-以川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继钧 《地质科学》2000,35(2):140-150
川东北地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向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和北东-北东东向川东弧形褶皱带,发育早期北东向纵弯褶皱和晚期北西向纵弯褶皱,两者构成明显的纵-纵复合叠加,形成典型的限制褶皱、横跨褶皱、斜跨褶皱和移褶等。早、晚两期褶皱和共轭“X”节理均反映出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水平挤压,晚期应力场为北东-南西向挤压。  相似文献   
273.
再论同位成矿与的矿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同位成矿概要部分论述了同位成矿的前提与大矿、富矿形成的关键及同位成矿的特征与类型;找矿规律概要部分论述了矿区(矿集区)级的有关找矿规律及具体部位的有关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274.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存在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伸展作用相对应,形成了大量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文章详细总结了华南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作用和铀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要深刻揭示岩石圈伸展与区域铀成矿的关系,至少尚有两大重要科学问题未解决:其一是华南白垩纪—第三纪岩石圈伸展和铀成矿的准确期次及其空间迁移规律;其二为岩石圈伸展期铀成矿的必然性或铀为什么会集中在岩石圈伸展期成矿。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对铀矿床和岩石圈伸展期形成的基性脉岩开展系统的高精度定年工作;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系统研究成矿流体中CO2等气体组分在铀成矿中的作用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75.
甘肃北山地区位于华北—塔里木板块北缘及邻区A型花岗岩带的中段部位,A型花岗岩分别出现于中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3个时期。该文仅对甘肃北山地区的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成矿作用提出若干认识。A型花岗岩在空间分布上呈东西向带状发育,达3条以上,并具成群分布的特点。中生代A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的总的特征是:SiO2,K2O+Na2O,Yb,Y,Rb含量高,K2O/Na2O比值大于1;Al2O3、MgO、CaO、Sr、Ba、Eu含量低。该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成矿作用强烈,成因类型多样,成矿元素有W、Sn、Mo、Bi、Cu、Pb、Zn、Be、Rb、Nb、Ta、Au、Ag等。  相似文献   
276.
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在2007-2008年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详细的地质编录成果表明,矿体同样受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控制.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已经确定(164~177 Ma),因此,雄村铜金矿不同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Ar-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显得尤为关键.文章通过对穿切I号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云煌岩脉的黑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到一组十分重要的年龄数据.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样号6187-335)坪年龄(46.96±0.42)Ma,穿插矿体的无矿化的云煌岩(5053-324.4)(Cu含量0.0551%,Au含量0.034 g/t,Ag0.6 g/t)中的黑云母给出了一个较好的似坪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49.59±0.58)Ma.结合其他研究者测定的中侏罗世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不含矿)[锆石U-Pb年龄为(177.1±2.0)Ma]中黑云母的At-At同位素年龄为(48.57±0.31)Ma;含矿凝灰岩围岩[锆石U-Pb年龄为(176±5)Ma,MS3VD=0.63}的蚀变绢云母Ar-Ar年龄为(47.07±0.30)Ma;似伟晶岩中长石的At-At年龄为(47.62±0.7)Ma,认为不同形成时代、不同产出空间、不同矿化程度的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的Ar-Ar同位素年龄的一致性,反映了后期岩浆热事件对中侏罗世早期形成的地质体和矿体的黑云母氩同位素体系产生了较强的扰动或置换.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致使各地质体发生显著的退变质,形成典型的角岩化带,这种退变质的时限在46-48 Ma之间的始新世lutetian期,进而认为各地质体中云母类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不能作为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277.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68  
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作为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大陆最典型的发育地区,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演化历史:从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泛大陆解体与原特提斯洋形成,经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发育与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盆山转换,到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与叠加改造,完好地记录了超级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和大陆动力学过程,可谓是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典型缩影。复合造山和叠加转换导致了三江特提斯域复杂的成矿演化,主要表现为:①在构造转换阶段,于元古代刚性基底基础上发育大量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独特的金属组合(Sn-Cu,Sn-Pb-Zn,Fe-Cu等);②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伴随特提斯岩石圈演化,连续发育于陆缘裂谷(Cu)→初始洋盆(Cu-Zn)→大洋岛弧(Cu-Zn-Pb)→弧间裂谷或弧后盆地(Pb-Zn-Ag)→弧-陆碰撞裂陷盆地(Cu-Pb-Zn)等阶段及诸环境;③特提斯阶段的岛弧型斑岩Cu矿被碰撞造山阶段的大陆型斑岩Cu矿所取代;④世界级规模的金属成矿带和巨型矿床,在新生代碰撞造山期爆发式产生。尽管已有的研究从整体上勾画出了三江特提斯域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成矿面貌,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①三江复合造山带构造叠加、...  相似文献   
278.
牛山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内,为一钻孔揭露的隐伏花岗斑岩岩体。近年来,勘探发现了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化。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岩体含有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Th/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17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1.8±1.9)Ma,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垩纪岩浆晚期活动的产物。该岩体的精确定年和成矿发现,为本地区火山盆地内寻找铜、金矿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79.
牛山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内,为一钻孔揭露的隐伏花岗斑岩岩体。近年来,勘探发现了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化。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岩体含有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Th/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17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18 ±19)Ma,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垩纪岩浆晚期活动的产物。该岩体的精确定年和成矿发现,为本地区火山盆地内寻找铜、金矿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80.
华南地幔柱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2010,26(2):65-72,94
文章应用地幔柱构造理论,对华南多金属成矿省铀、钨等矿种的成矿作用与地幔柱构造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华南的核心地段存在以桂东幔凹大型构造网结-浆源活动中心的同位套环(内环Ⅰ、中环Ⅱ、外环Ⅲ)的亚地幔柱构造。初步厘定准幔柱(热点)构造20余处,总体上它们控制了华南核心地带的钨、铀等金属矿种的空间展布。指出应以华南亚幔柱内环为重点,兼顾中环和外环准幔枝(热点)构造成矿有利地段进行深部探索的择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