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1374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用覆盖中国的358条勒夫面波路径资料,研究了10.45-113.80s范围内中国西部的三维SH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的SH波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差别.作为稳定块体的塔里木盆地,壳内重力分异程度较高,上、中、下地壳厚度差别小,壳内无明显的低速层,地壳平均速度比较小;上地幔低速层埋深大且层中速度大;区内横向变化小.构造活动区如天山、青藏高原,其突出的特征是下地壳厚度大且速度大,上地幔盖层速度值相当高.这与西伯利亚、印支板块的挤压有密切的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北、东边缘地区壳内存在低速层,上地幔低速层埋深浅,一些地区存在壳幔过渡层.面波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天山及印支板块北缘下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以构造边缘地区及上地幔低速层附近最为突出.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大陆间的碰撞引起强大的水平压力和一定的下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隆起、地壳增厚、天山隆起的最根本的因素,同时也促成壳幔中辉石、橄榄石的定向排列和物质运移,因而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112.
陕西北秦岭中段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文龙 《地震地质》1991,13(2):161-172
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北秦岭中段,在系统测量微断层的位移参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滑动矢量拟合法,获得了该区自新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的平均应力张量。三期应力场的方向及性质分别为:(1)以280°—310°方向拉伸为主的松弛期;(2)以305°—336°方向挤压为主的压缩期;(3)以294°—340°方向拉伸为主、辅以21°—68°方向挤压的现代扩张期。研究表明,最新一期即第三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与华北板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3.
岷山隆起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麒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429-439
岷山隆起为一第四纪强烈抬升区,构成川西高原的西界。岷山隆起的东、西边界分别受岷江断裂与虎牙断裂的控制,为地震活动带,南部向龙门山构造带过渡。岷江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始于距今2Ma以前,为一逆走滑断层,观测到的左旋位移量为2.4km,左旋滑动速率为1mm/a。岷江断裂控制了沿隆起西界分布的地震活动,包括1933年叠溪和1960年漳腊地震  相似文献   
114.
Significant short-term fluctuations are characteristic of geological history since Precambrian times. Only the younger Quaternary climatic fluctuations are known in more detail as a result of a high grade time resolution. Climatic change can also be postulated with respect to older, cold periods during which polar inland ice sheets developed. From a discussion of endogene and exogene interpretations it is shown that global climatic changes, and the sea-level changes induced by them,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and extent of climatic zones throughout the world provide a control mechanism for sediment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cyclic sedimentation in Late Palaeozoic times, and also if the basin subsides non-cyclically. The model allows an expla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mo-Carboniferous sedimentary cycles without numerous short-term vertical oscillations of the earth's crust. In reality, exogene and endogene controls on sedimentation act together in great variety of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115.
1932年昌马地震构造力学特征探讨郭万武,张范民,邢成起,温增平(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DISCUSSIONONTHETECTONOMECHANICFEATURESOF1932CHANGMAEARTHQUAKEMs7.6¥GuoWanwu;...  相似文献   
116.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7.
吉林省北部A型花岗岩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吉林省北部的香水、治安一带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研究后认为属A型花岗岩。其行征钾长石为微斜长石一条纹长石,斜长石大部分为奥长石An=13-17。并有碱性碱物无辉石。  相似文献   
118.
大同盆地现今构造活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量震源机制结果推断出大同分轩现代地壳应力场和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仰角变化不定,主张应力方向为NW-NNW,仰角很小的结论。这与区域构造应力场NE-NEE向挤压作用的结果相符,另据大同一阳高6.1级、5.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孕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相一致,而不是受本地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9.
广西钦州地区侏罗纪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宝林  陈耀 《地层学杂志》1995,19(1):25-29,57
钦州、钦州湾盆地的侏罗系划分与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钦州地区1/5万区调资料,提出一些新的认识;认为该区侏罗系下部可创建那周尾组,反映其与十万大山地区和桂东的西湾地区下侏罗统在岩性组合上的差异;明确了东兴组的含义及使用范围;首次报道了钦州盆地诛罗纪的孢粉组合并讨论了其地层学意义;根据钦州盆地沉积相序的特点,论述了钦州盆地的沉积背景及沉积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0.
对苏北~胶南一带胶南群的变质岩系进行研究,其边界特征、横向不连续性、岩石类型及相互关系、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表明,胶南群不具有单一地层单元的含义,而是挟于五莲-荣成断裂与海州-泗阳断裂之间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它由上壳岩类和深源岩类组成,前者包括了3个构造位。其形成可能与边界深大断裂的开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