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2篇
  免费   1101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测绘学   2990篇
大气科学   1205篇
地球物理   1392篇
地质学   1957篇
海洋学   961篇
天文学   212篇
综合类   1066篇
自然地理   544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577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623篇
  2019年   708篇
  2018年   539篇
  2017年   711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1043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幼苗鳞被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在躯干部胸鳍基后至肛门直上方的侧线处。黑鲷只具一个鳞被起始中心。最早出现鳞片的个体为体长9.5—14.1mm,平均11.51±0.85mm,全长11.2—16.5mm,平均13.65±1.01mm,孵后日龄23—35d。鳞被发育完全时的最小个体为体长12.1—18.5mm,平均14.57±1.55mm,全长14.8—23.5mm,平均17.99±2.17mm,孵后日龄27—42d。  相似文献   
52.
53.
54.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5.
56.
57.
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库是GIS的基础。以渤海区域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海洋地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组织方法,及所包括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数据分类、分层方案,命名及编码规则,以及二者之间的联接。  相似文献   
58.
Abstract. Four sites were sampled in kelp (Macrocysiis pyrifera) forests occupying rocky bottom habitats along a wave exposure gradient in central California. Consistent betwecn-sit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three major structural elements - the surface canopy, the undcrstory assemblage, and the ground cover/turf assemblage - of kelp forest communities. Macrocysiis pyrifera was found at all four sites. Nereucyslis tuelkeana only at the most exposed site. The understory kelps Laminaria setchellii and Pterygopltora californica were also characteristic of exposed sites. Articulated coralline algae were more abundant at exposed sites than protected, while fleshy red algae showed the opposite pattern. All four study sites were located along 8.5 km of coastline, and thus were assumed to have available to them the same species pool for colonization. The substrate composition was the same and the amount of unconsolidated substrate was similar at all four sites. We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wave-generated water motion, through its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canopy and therefore on the amount of light reaching the bottom, is responsible for these between-sit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59.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环境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琳  聂红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7,29(6):134-140
由于海岸带的地理条件和海洋动力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建立系统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应用所构建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水环境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对应年份的入海流量及其变化,分析了天津渤海湾海岸带污染的主因子和区域水环境的分布特征,结果可以对海洋功能区的划分和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60.
陈水明 《海洋与湖沼》1994,25(4):399-407
针对常垂直湍流系数和变垂直湍流系数两种情况,给出了开阔静止海面对风应力的非定常响应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水深,风应力强弱对响应过程的影响,尽管没有考虑风场的非定常性,但本文的结果对理解海洋对风应力的非定常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帮助,对分析海面停风后的消衰过程也具有实际意义。通过与实测资料比较,认为垂直湍流系数模式要比常垂直湍流系数模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