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1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600篇
地球物理   1928篇
地质学   2978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371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7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6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2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以图像处理、GIS为平台,对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地区的重、磁、电、遥感及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该地区重、磁力资料信息含量较高,对于确定盐下构造分布具有积极意义。使用遥感资料对小断层及裂隙发育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裂隙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注水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对扎纳若尔、阿里别克莫拉等油田的井网状况进行监控和地面设施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2.
段莉 《四川测绘》2005,28(2):89-91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测绘生产中。作为培养测绘实用型人才的测绘职业学校,测绘专业如何重新划分、测绘教育与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是测绘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3.
非地转强迫对Fitow(0114)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 0 114号台风Fitow从 2 0 0 1年 8月 31日 0 0时~ 9月 2日 0 0时 (UTC ,下同 )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M5对Fitow登陆过程中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暴雨的中尺度特征。正是维持少动的台风倒槽和嵌入其中的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暴雨的发生、发展 ,而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对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华南台风暴雨区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 ,都存在很强的非地转作用 ,非地转涡度项对散度倾向项是重要的强迫因素 ;但非地转作用的实现与中高纬度地区有本质的区别 ,在低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 ;而高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反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反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非地转作用是暴雨中尺度系统上升运动发展的触发机制。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用非地转 Q矢量散度场来判断暴雨落区要比用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4.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和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中利用改进的K B模式和牛顿扩散方法及 196 1年以来的长江三角洲 (2 8~ 33°N ,118~ 12 3°E)地区的 4 8个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 ,估计了该地区近 4 0a来的蒸散量和感热通量。结合该地区的气温、太阳辐射等气候资料和 196 0年以来该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等有关信息对该地区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时 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地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平均蒸散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与 1980年相比 ,1998年区域年平均蒸散量减小了 2 4mm。区域平均感热通量与蒸散量相比在此期间变化并不明显。通过对该地区的云量、太阳辐射及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认为 ,造成该地区平均蒸散量减少趋势的的原因之一是用于蒸发的能量即太阳辐射的减少 ,而造成太阳辐射减少的可能原因为云量及大气透明度的变化所至 ;原因之二是该地区地表覆盖条件的改变。近 2 0a来 ,该地区的水田、旱地及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分别减少 1.35 3% ,4 .4 4 2 %和2 .5 97% ,而城镇建设、工矿及其它建设用地面积则增加 3.345 %。耕地及水面的减小和城镇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从整体上使区域平均蒸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南极长城站1998年大气降水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报告了 1998年 1~ 12月 ,在中国南极长城站 (6 2°13′S ,5 8°5 8′W ,海拔 10 .0m)采集的 115个有效降水样品的 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长城站地区降水的年平均 pH值为 5 .6 2 ,电导率年平均值为 85 .16 μS/cm。秋季期间降水的 pH值和电导率较高 ,其它季节较低。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为Cl-,Na+ ,其他离子按平均浓度值依次排列为SO42 -,Mg2 + ,Ca2 + ,K+ ,NO3 -,NH4+ 。除NO3 -,NH4+ 外 ,各主要离子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其来源具有同一性。降水样品的离子组成比例与周围海区的海水接近 ,显示了海盐是降水中可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 ,而其它源只对Ca2 + 有一定贡献。该地区的降水具有较典型的海洋性降水的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6.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楠生 《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数据,首次系统地报道了中国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内的岩石热导率、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对600多个岩石热导率和100多个实测岩石生热率的统计分析表明,沉积盆地中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与其岩性、埋藏深度和地层时代密切相关.随深度和地层时代的加大,岩石热导率增大;塔里木盆地的岩石热导率的总体平均值最大,而柴达木盆地的最小.岩石生热率在上地壳的分布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但在沉积盆地的深度范围内几乎不变,其分布是均匀的,仅不同岩性的生热率差别较大.估算的岩石放射性生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占到盆地地表热流的25%~45%.因此,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参数不仅与盆地的地温分布和大地热流特征密切相关,还可以为该地区盆地热历史恢复及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数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37.
黑龙江省矿区生态破坏与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矿产分布情况和开发概况以及矿业开发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引起的诸多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及其引起的危害 ,已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在综合论述黑龙江省矿区发展所带来各项利弊后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8.
湘西金矿床构造成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西金矿的大地构造、中、小构造、显微构造成矿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作了构造成矿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9.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140.
A novel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aluminium hematites, based upon the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of Fe and Al oxinates in various proportions, is presented. The precursor precipitates are heated in air at 700?°C. X-ray diffraction, thermal analyses, BET, FTIR, optical reflection analysis, TEM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80?K of the resulting products indicate that single-phase hematites are formed with structural Al substitution of up to 10 at%. Interestingly, the particle size (>100?nm) is not substantially reduced by the Al content. Although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obtain a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Al substitution in the final hematite, this processing line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eparate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and Al substitution on the Morin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 M) of Al hematite.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sent hematites and a series of Al-substituted hematites with lepidocrocite as precursor, it could be shown that the effect on T M, associated with a change of a factor 10 in grain size, is about 1/3 of the effect caused by a change of 10 in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proper thermal treatment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same precursors are likely to produce spinel ph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