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沟-弧-盆体系恢复对于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解析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多宝山岛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区带,其沟-弧-盆体系恢复对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拓展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宝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岩石和构造的野外调研和系列编图,结合最新的年代学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地层单位——多宝山组、铜山组的形成时代和层位:确定多宝山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芙蓉世-早奥陶世,铜山组形成时代为早-中奥陶世;将铜山组置于多宝山组之上,暗示地表以下保存有规模较大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多宝山组,由此扩大了深部找矿空间。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多宝山岛弧带早古生代地层序列。在多宝山岛弧带西北侧多宝山-三卡一带划分出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根据俯冲增生杂岩带与岩浆弧、伴生沉积盆地的沉积建造及时空关系,划分出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建立了多宝山岛弧带古生代沟-弧-盆体系格架,认为多宝山岛弧带西北侧多宝山-三卡一带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并于奥陶纪发生南东向俯冲。指出岩浆弧靠近俯冲增生杂岩带一侧是成矿有利部位,为多宝山岛弧带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依据岩心、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的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滩相储层为发育良好的中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岩主要为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与具残余颗粒结构的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残余粒间孔、裂缝及溶洞,孔喉配置关系好。储层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滩核和滩翼微相有利于储层发育,滩相储层在沉积早期具有典型的宏观非均质性,这为储层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同生岩溶作用控制了早期储层的孔隙演化,表生岩溶作用决定了储层分布的基本特征,埋藏岩溶作用有利于先期孔渗层的优化改造。提出滩相储层的演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沉积—同生成岩阶段是早期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表生岩溶改造阶段是滩相储层大规模增孔时期,埋藏成岩阶段为滩相储层孔隙调整和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53.
在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室内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东部龙王庙组22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测试,在充分论证样品的有效性后,分析研究区龙王庙组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而探讨龙王庙组沉积期的古气候及古海洋环境。样品实验数据显示δ13C值分布在-1.533‰~2.619‰,平均为0.046‰;δ18O值分布在-9.916‰~-3.580‰,平均为-7.746‰;碳、氧同位素整体变化趋势与扬子地台其他区域基本相同。古海洋环境恢复表明,龙王庙组沉积期四川盆地东部整体处于海相环境,海水盐度呈先降低、后增高、复又降低的多段式变化;海水温度主要分布在20~30℃,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在海平面缓慢波动性下降、陆架暴露、生物灭绝的沉积环境影响下,龙王庙组δ13C值具有负漂移的演化趋势。龙王庙组沉积中期的水体深度最浅,古盐度最高,是白云岩最为有利的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54.
针对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吸附气量大(70%~80%)的特性,对该页岩气区11口井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的岩心样品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等温吸附分析测试,结合大量泥页岩含气量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及评价表明:研究区地层因素中,生烃条件如总有机碳含量(0.17%~4.3%)、有机质类型(Ⅰ、Ⅱ1型)和成熟度(2.4%~3.0%),以及储层条件如矿物成分、孔隙体积(3%~6%)、孔隙结构(中孔为主)和湿度,主要是通过改变页岩气生成量和吸附活性表面的大小而产生影响;外部因素如温度和压力主要是通过改变气体分子的活化能和结合能而对泥页岩吸附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在观察兴县关家崖野外露头剖面马五_5亚段核形石灰岩岩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薄片镜下鉴定,开展了全岩X衍射,主、微量元素,锶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及有机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形石灰岩形成于开阔海环境,准同生阶段核形石发生重结晶作用,浅埋藏期压实作用使巨晶方解石呈镶嵌接触并产生压力双晶纹;马五_5亚段底部核形石灰岩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过程,未受早期淡水溶蚀;马五_5亚段顶部核形石灰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过程,明显受早期大气淡水淋滤与溶蚀作用影响;在中—深埋藏阶段受地下热液影响,在水-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同位素交换及有机质成熟及排烃作用。该套核形石灰岩的发现,明确了马五_5亚段形成于开阔海环境,这对于马家沟组烃源岩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6.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从渤海A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发育特征入手,以砂体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响应的匹配关系为研究思路,探究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沙二段储层预测的适用性。通过开展最大振幅之和的地震属性计算、已钻井砂体厚度趋势约束、古地貌联合校正的储层预测,表明在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沟谷与洼地被两凸起分隔的古地貌格局,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西南及东北古地貌低洼处,东北部是后期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基于该储层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得到了5口设计井实钻结果的检验,证实了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油田下步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储层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供海上类似中深层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57.
胡世忠 《江苏地质》1999,23(4):225-228
介绍清理后的一个地层单位———龙潭组。江苏地层清理项目组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经 3年多工作 ,搜集了江苏近 10 0年来大量新太古代至第三纪地层资料。以岩石地层为主与生物、年代地层等进行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从近 3 0 0个地层单位名称中 ,经清理筛选确定采用 10 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 4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重编了地层表 ,并建立了地层库 ,使江苏地层划分由统一划分发展到多重划分阶段。  相似文献   
58.
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宁夏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富含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在这套地层的上部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鱼化石,为该套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鱼群化石在中国石炭纪亦是首次发现。初步研究表明,该鱼群包括古鳕类(palaeoniscoids)和软骨鱼类中的近似于Listracanthus化石。根据埋藏特征推断,这些鱼类的沉积环境为近岸滨海,但可能非原地沉积。建议在宁夏采用土坡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来代表本区原定为“靖远组”和“红土洼组”的地层,而仅将靖远阶作为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9.
长期以来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存在多种划分方案。根据巴楚组的原始定义及井下化石特征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对卡拉沙依组的习惯用法 ,厘定了卡拉沙依组 ,将底界放在生屑灰岩段与中泥岩段之间 ,顶界放在顶灰岩段与含灰岩段之间 ,厘定后的卡拉沙依组自上而下可进一步划分为“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五段。塔中 4 0 1井卡拉沙依组发育全 ,岩性段划分清楚 ,生物发育 ,地层时代确定 ,被指定为卡拉沙依组次层型。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通过120d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O3-(5.00~10.00mg/dm3)刺激了丝状绿藻根枝藻在缸内的爆发式生长,在实验27d时根枝藻在缸壁的面积覆盖率达到90.5%,藻丝长度为10~15cm.在海藻的胁迫作用下,盾形陀螺珊瑚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值逐渐从0.712降至0.626,降幅为10.7%~13.5%.放入4尾4~6cm长的点斑篮子鱼后,实验缸壁根枝藻的面积覆盖率在2d内从90.5%下降至10.0%.但解除根枝藻胁迫后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并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也不显著;随着海藻胁迫因子的消除,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逐渐升高,并在第120天时恢复至初始状态.本研究结果从珊瑚光合作用效率的角度验证了啃食者的存在确能缓解富营养化对造礁珊瑚的不利影响,为“下行控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