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93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3708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别造山带北缘西部的一套火山岩及其上的"红层",依据叶肢介、同位素年龄值和较丰富的恐龙蛋和少量介形虫化石,从下而上划分为陈棚组、周家湾组,时代归属早、晚白垩世.陈棚组角度不整合于上侏罗统朱集组或段集组之上,向东与安徽省境内的早白垩世毛坦厂组、白大畈组为相同层位.周家湾组角度不整合于陈棚组之上,含较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始-古新世李庄群不整合覆于其上.  相似文献   
6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63.
1Introduction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South LancangjiangBelt refers to the terrain about200km east of theYunxian-Lingcang granite in the South LancangjiangBelt(Fig.1).During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Mo Xuanxue et al.(1993)undertook the resear…  相似文献   
64.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地层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 ,证明晚白垩世有一次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事件 ,在宗山剖面宗山组近底部的年龄值为 89.4 Ma,并讨论了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5.
贵阳乌当上古生界的海侵—海退层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家仁 《现代地质》2005,19(1):119-126
在位于上扬子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泥盆纪至石炭纪剖面上, 泥盆系包括蟒山群碎屑岩和高坡场组白云岩, 其中可以识别出 5个三级层序; 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括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黄龙组、马平组和梁山组,其中祥摆组和梁山组为含煤碎屑岩系地层, 其余各组为碳酸盐岩地层, 可以划分出 5个三级层序。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较为完整的泥盆系和石炭系相对比(泥盆系包含 13个三级层序,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含 6个三级层序 ), 贵阳乌当剖面以较薄的地层厚度和较多的三级层序的缺失为特征, 成为间断大于沉积的典型地层代表, 这是由于古陆边缘海退作用的沉积响应大于海侵作用所致。石炭纪与二叠纪过渡时期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改变了这种局面, 同邻区一样研究区域也进入了大片海域发育的时期, 所以阳新统和乐平统的层序大致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相近, 这是由于与相应的三级海平面上升相关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7.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广东河源盆地蛋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源盆地沉积了白垩系-古近系,笔者将这套地层划分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新建仙塘组和东源组,沿用格岭组。在河源除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脚印、龟鳖化石外,于白垩系东源组中还产有大量蛋化石。该组蛋化石的分布,下部以圆形蛋为主,中-上部多见长形蛋。报道了三王坝村副圆形蛋(新种)Paraspheroolithus sanwangbacunensis Fang sp.nov.、风光村树枝蛋(新种)Dendroolithus fengguangcunensis Fang sp.nov.和瑶屯巨形蛋Macroolithus yaotunensis、长形长形蛋Elongatoolithus elongates。  相似文献   
69.
巨齿兰州龙(新属、新种)是发现于中国甘肃省兰州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一新鸟脚类恐龙,其牙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最大的。兰州龙下颌长1m,每侧有14个齿槽,而单个牙齿宽约4cm,这是已知恐龙中的首次报道。分支系统学分析发现巨齿兰州龙与非洲早白垩世Lurdusaurus arenatus关系密切。它们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新支。兰州龙的发现也表明欧亚大陆与非洲在早白垩世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0.
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单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构单元分析法(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古代河流沉积研究.本文首次根据钻孔资料分析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5~1+2砂层组河流沉积的结构单元.该段5~1+2砂层组岩石类型简单,可分为11个岩相类型.根据界面特征、岩相组合、内部几何形态、外部几何形态和垂向剖面特征等划分出6个结构单元:河道滞流沉积(CHL)、侧向加积砂坝(LA)、天然堤(LV)、决口扇(CS)、决口水道(CR)和洪泛平原细粒(FF).其中洪泛平原细粒(FF)、决口扇(CS)和侧向加积砂坝(LA)结构单元最为发育,其次是天然堤(LV)和决口水道(CR)结构单元,而河道滞流沉积(CHL)结构单元则不甚发育.决口扇(CS)结构单元是馆陶组上段砂体发育的主要单元之一,且富含油气资源.因此,进一步加强决口扇的研究对油气资源的勘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