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35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163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川东及邻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白云岩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雷卞军  强子同 《地质论评》1994,40(6):534-543
白云岩化是川东及邻区上二叠统礁体的重要成岩事件。根据矿物岩石学、X光衍射、流体包裹体、碳氧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及阴极发光等项目的研究,笔者认为,礁体白云岩主要是埋藏交代成因,礁顶有少量微-粉晶白云岩为潮坪成因。本文着重讨论礁体围岩为生屑灰岩的埋藏压实流体白云岩化模式,简述礁控白云岩储集特征及其成因。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白云石结构成因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42.
143.
甘肃武都龙家沟盆地地层时代及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化石组合,龙家沟盆地的地层可划分为中侏罗统龙家沟组,上白垩统及上中新统保德组。龙家沟组是盆地的主体沉积,含有多层煤层及油页岩。保德组中发现有我国著名的“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是保德期庙梁亚期的主要代表动物群之一。  相似文献   
144.
傅碧宏 《沉积学报》1995,13(4):153-160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各组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选择了TM3/1(Y)2/3(M)7/5(C)减色比值合成影像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划分出O12、O22、O32、S11和S21等5个影像岩石地层单元,它们与研究区的岩性组一致,但其精度高于研究区1:20万地质图。通过影像岩石地层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西部皮羌断裂以西在中奥陶世几乎未接受沉积,皮羌断裂以东出现了坎岭组,再往东至研究区东部,中奥陶统沉积较全;早志留世早期研究区西部沉积了海相红层,往研究区东部则相变为海相绿色地层。尤其是通过TM比值图像的分析,发现前人认为分布很局限,但具有很大生油潜力的印干组在研究区分布范围较广,并推断其沉积中心位于与研究区相邻的塔北隆起和北部坳陷一带。这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评价和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并表明TM遥感数据的应用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的一种很有潜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5.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由一套巨厚的页岩、泥岩层夹生物礁及透镜状和不规则层状风暴生屑灰岩、瘤状灰岩组成。根据区内特征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分布和相应的化石生态,作者认为本区兰多维列期至早温洛克期时为一典型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均斜缓坡,并且从浅到深划分为滨岸、浅缓坡、深缓坡及盆地等亚环境。滨岸区位于潮间带,以潮坪碳酸盐岩为代表;浅缓坡位于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之间,岩性组合为A、B类风暴岩,A、B类瘤状灰岩、生物礁灰岩及粘结岩;深缓坡位于风暴浪基面至最大风暴浪基面之间,岩性以D、E类风暴岩、C类瘤状灰岩及泥页岩组合为特征;盆地处于最大风暴浪基面之下,为黑色泥页岩沉积。结合早志留世时全球冰川作用,文中讨论了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1990 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90年京津冀地区三次暴雨过程,结果发现:(1)三次暴雨是属于相伴有冷锋的高空槽影响的暴雨;(2)暴雨开始前约10小时雨区的西南方存在湿有效能量高能舌,高能舌的西方和北方有能量和水汽的积聚;(3)对流层低层的锋生和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是触发暴雨开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7.
根据产状和成因,本文将西秦岭中志留统含铀岩系中的硅质岩分为,(1) 成岩过程中硅化交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硅质岩,产于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所组成的透镜层的顶部或碳酸盐岩层内;(2) 早期成岩阶段形成的纹层状硅质岩,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透镜层底部或呈薄层夹于粉砂岩、泥质岩层中。根据沉积环境分析及硅质岩的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和氧同位素组成,提出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受大气淡水影响的局限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48.
利用地面遥感O3垂直分布的逆转方法〈C〉测量出的北京上空O3剖面资料,对雨云7号卫星的SBUV系统测量的同地区的O3垂直分布数据进行了订正.对订正后的长达8年(1979-1986年)的完整的SBUV资料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分析,得出了这一时期内的O3垂直分布长期演变呈下降趋势.并在上层O3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周期振荡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9.
华北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与盆地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华  廖素琼 《地震地质》1991,13(3):276-282
在综合分析华北东部深部构造、盆地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离心技术讨论了该区盆地形成机制与上地幔运动的关系。这种离心技术采用物质密度差代替温度差是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上地幔对流、上地幔隆起(或底辟)以及重力均衡作用产生了华北地壳的单向引张力,从而导致箕状盆地的形成。 作者认为,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与上地幔的运动和重力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0.
刘建中 《地震研究》1991,14(3):257-264
本文从走滑型断层活动所应具备的应力条件出发,讨论了走滑型断层活动区的水平主应力的上限和下限。经与现有的绝对应力测值对比,发现3000米以上深度,仅有那些有明显垂直运动的地区的应力值可能超出这个界限。3000米以下深度,实测应力值向所给出的界限内集中。本文所给出的水平应力界限可以做为对深部水平应力值的一种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