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76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2087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以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因参数法和煤相图解方法,同时结合沉积学方法进行煤岩、煤相分析,探讨泥炭沼泽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煤相参数研究显示,B1、B11、B21和B2煤层煤相总体为偏干燥的湿地森林和湿地森林沼泽,B12、B3和B4-5煤层总体为干燥森林沼泽;垂向上B1、B2、B3、B31和B6煤表现出显著的由湿地森林沼泽或偏干燥的湿地森林沼泽向干燥森林沼泽演化,反映覆水程度逐渐变浅,泥炭沼泽表面逐渐趋于干燥,表明成煤期泥炭堆积速率与基底的相对沉降速率持平或略高于基底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972.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是一条重要的蛇绿岩带,其所代表的古大洋是中亚古生代构造框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造单元。对于该带归属何古板块之间的缝合带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认识,对卡拉麦里蛇绿岩前身洋盆俯冲闭合年限也存在多种观点。根据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综合,简要地论述了该断裂带是准噶尔洋俯冲消亡的遗迹,其闭合年限在350Ma左右。  相似文献   
973.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姜巴斯套组构造上位于卡拉麦里断裂和清水—苏吉泉断裂之间,本文根据该套地层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古生物化石特征,讨论其形成时代。同时结合前人对卡拉麦里蛇绿岩研究的资料,以及蛇绿岩被早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不整合覆盖,确定该洋盆闭合早于早石炭世,这对探讨东准地区构造演化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74.
新疆玛依勒早古生代硅质岩一般产于蛇绿混杂岩带中,为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对其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硅质岩主要为紫红色,主要由微晶自生石英和隐晶质组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均受到了酸性火山凝灰质的影响,一般具有高SiO2、Al2O3,低Fe2O3,中等高TiO2等特征,可能是火山和生物化学共同作用的产物。综合其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以及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硅质岩产于俯冲带之上的构造环境而非大洋环境。  相似文献   
975.
东海陆架盆地类型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培  张田  唐贤君 《地质学报》2014,88(11):2033-2043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处于华南陆块(包括西部的扬子地块和东部的华夏地块)之上.其基底是华夏地块在东海陆架的延伸,也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板块构造格局分析,东海陆架盆地处于西太平洋三角带区域,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巨型汇聚的地带,也是全球汇聚中心,其东西两侧分别与特提斯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演化息息相关.总体来说,东海陆架盆地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俯冲、弧后扩张,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汇聚、碰撞、楔入的远程效应,以及地球深部动力学作用”共同叠加、复合作用形成的弧后盆地.其形成机制符合被动扩张模式,向东的地幔流和软流圈下降流是导致弧后扩张的主要地球深部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976.
新疆包古图地区金矿床矿化类型和与围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波  朱永峰  安芳 《矿床地质》2014,33(3):558-574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是新疆北部重要的金铜产地,已发现中型金矿床1处,金矿点20余处,大型斑岩铜(金、钼)矿床1处。金矿床按矿化类型可分为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型以及产于斑岩型铜矿中的伴生金。石英脉-蚀变岩型是最主要的矿石类型,构成包古图地区最主要的经济矿体。蚀变岩型是包古图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化类型,矿体由就位于NW向断裂中的蚀变凝灰质细砂岩和蚀变凝灰岩组成。辉锑矿-石英脉型矿石中含自然砷、自然锑、Paakkonenite、方锑金矿和硫锑金银矿等罕见矿物,这些矿物都与金矿化直接相关。富硫化物型矿石中,自然铋和辉铋矿与金矿化紧密相关。这些金矿化在空间上与中酸性岩体和岩体附近的岩脉关系紧密,成因上金矿化与岩体密切相关,而与岩脉关系不大。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岩体附近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同一区域内岩脉的成矿元素含量最低,离岩体越远,成矿元素含量越低。Au与As、Sb、Bi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As、Sb、Bi异常是该区找金的重要化探标志。中酸性岩体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岩体附近的断裂系统是金矿最有利的就位空间。  相似文献   
977.
位于东准噶尔北缘的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属于一个与辉石闪长玢岩有关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笔者在矿区露天采场及勘探钻孔调查中发现该矿床的成矿母岩可能为粗面英安斑岩,粗面英安斑岩多发育脉状和浸染状铜、钼矿化,且由浅部到深部热液活动逐渐加强,显示其与成矿关系密切:粗面英安斑岩的K2O+N2O为9.38%~10.3%、K2O/Na2O为2.63~3.17、A/CNK为0.89~0.98,属准铝质、富钾碱性岩系列,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方面,相对富集Rb、Ba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强不相容元素(如U和Xh),有明显Sr、Ti、Nb和Ta的亏损,与岛弧型花岗岩的特征一致:粗面英安斑岩的(87Sr/86Sr)i为0.70100~0.70384,(143Nd/144Nd)j为0.512387~0.512436,CNd(t)为(+4.8~+5.8),T2DM为663~741Ma,显示其可能源于地幔楔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78.
西昆仑柯岗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岗蛇绿岩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与北部的奥依塔格蛇绿岩、南部的库地蛇及苏巴什绿岩组成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本文对柯岗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分析。柯岗辉长岩SiO2含量为43.65%-49.29%,在TAS分类图解上,样品主要落在辉长岩区域,与野外及镜下观察一致。柯岗辉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范围在12.12-45.45μg/g,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布模式显示,3个样品显示轻稀土略亏损特征, Eu*为正异常,平均为1.34,1个样品显示轻稀土富集特征, Eu*为0.86,为岩浆分异结晶不同时期的产物。柯岗辉长岩锆石Th/U范围为0.28-0.67,且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震荡环带结构或扇形结构特征。22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88.8±2.6) Ma, MSWD=0.81,代表柯岗蛇绿岩套中辉长岩结晶年龄。通过柯岗蛇绿岩中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柯岗蛇绿岩形成环境为岛弧或者弧前环境。  相似文献   
979.
Geological, petrological and structural observations were obtained along a 30-km-long traverse across a segment of the Valle Fértil shear zone, central-western Argentina. On a regional scale, the shear zone appears as numerous discontinues belts over 25 km in width and is approximately 140 km in length, extended o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Sierras Valle Fértil – La Huerta mountain range. The steeply dipping shear zone with a vertical mylonitic lineation is composed of amphibolite facies ribbon mylonites and amphibolite to greenschist facies ultramylonites derived from Early Ordovician plutonic and metasedimentary parent rocks. Locally, syn-kinematic retrogression of mylonites formed greenschist facies phyllonites. During the later stages of deformation, unstrained parent rocks, mylonites, ultramylonites and phyllonites were affected by pervasive cataclasis under low greenschist facies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localized faulting. One new 40Ar/39Ar age on biotite and published 40Ar/39Ar ages on amphibole in the shear zone yield an average cooling rate of 6.2 °C/Ma for a time period that crosses the Silurian–Devonian boundary. Since in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youngest zircon's rims dated at 465 Ma marks the beginning of cooling, nearly continuous uplift of rocks within the shear zone occurred over a minimum time span of 55 Ma. During the period of active deformation, dip-slip movement can explain uplift of several kilometers of the Early Ordovician arc crust. The Valle Fértil shear zone, which was formed near above the inferred suture zone between the Famatinian arc and Cuyania microcontinent, is a major structural boundary nucleated within the Early Ordovician crust. The simplest geodynamic model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Valle Fértil shear zone involves the collision of the composite Cuyania/Precodillera microcontinent against the Famatinian arc.  相似文献   
980.
天水阴崖沟草滩沟群中发育有变质火山岩,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变玄武岩、变安山岩、变英安岩和变流纹岩;研究区变火山岩主体属于拉斑系列,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变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Th和U,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Y;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俯冲消减带之上的岛弧环境;结合已有年代学资料,显示天水—武山洋在晚奥陶世已经存在并开始俯冲,形成阴崖沟草滩沟群岛弧火山岩;同时从岩石组成、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来看,阴崖沟草滩沟群火山岩与东秦岭丹凤岩群火山岩相似,这为确定天水一武山构造带是早古生代商丹古缝合带的西延部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