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1049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82.
南海 18°N 断面 上的体积和热盐输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5—2008年4年中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所获得的水文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计算南海18°N断面的经向地转流,并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走航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进而计算出通过南海18°N断面1000m以浅的各站位以及断面上总的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结果表明,2005—2008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18°N断面上的经向地转流呈相间带状分布,各站位经向地转流流速垂向分布和ADCP观测的大体一致。从卫星高度计获得的海面高度场可知,经向地转流流向的空间变化与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活动密切相关。2005—2007年航次期间南海18°N断面上1000m以浅总的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均为南向输运,其3年的平均输运量分别为11.8Sv(1Sv=106m3.s 1)、0.38PW、418.8Gg.s 1;其年际间差别较大,经向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均为2005年最大,2006年次之,2007年最小。2008年110°—117°E之间1000m以浅总的海水地转体积、热、盐输运量分别为7.3Sv、0.22PW、259.4Gg.s 1。  相似文献   
83.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妇科养血颗粒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缺损(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妇科养血颗粒,连服2周,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行经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经期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与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经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31/35)、71.43%(25/3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35/35)、94.29%(33/35);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均缩短、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妇科养血颗粒可有效缩短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患者的行经时间,明显改善其临床证候,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5.
舒逸  张桂成  孙军 《海洋学报》2018,40(8):110-119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是凝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核心,在微尺度范围上形成了水环境结构的重要梯度,对于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循环、碳沉降以及食物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东海典型断面PN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东海典型断面PN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含量介于28~376 μg Xeq./L之间,平均值为(115±67)μg Xeq./L;呈现出明显的夏季 > 冬季 > 秋季 > 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近岸 > 外海和底层 > 表层的分布趋势。通过对比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分布趋势和硅藻、甲藻分布趋势以及统计分析得出,东海典型断面PN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硅藻,甲藻贡献不大;而外海TEP的来源可能主要由超微型浮游植物贡献。  相似文献   
86.
樊太亮 《地球学报》1998,19(3):308-314
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纪-古生代层序地层格架中,发育着6个可作为生油层的大型密集段或复合密集段。密集段在层序格架中有4种叠置型式,即进积组合,退积组合,加积组合和上超组合。不同的叠置型对应于不同的海平面变化过程。相应地,密集段的发育规模及时空展布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在退积层序组合和进积层序组合中,密集段垂向上相互叠置,侧向上彼此邻接,构成层数与厚度复杂多变的复合密集段,是盆地中的主力生油层。  相似文献   
87.
末次间冰期以来对宁黄土剖面的热释光测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细颗粒热释光技术对陇西黄土高原会宁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的8个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线性内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了会宁剖面深度-年代时间模式,以2种模式计算的S0/L1、L1/S1、S1/L2界线年龄与SPECMAP深海氧同位素1/2、4/5、5/6阶段的界线年龄可较好对比,这为末次间冰期以来会宁地区古气候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本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paper, the radar cross section of flat plates on ocean surfaces is statistically investigated. A combining method of physical optics and geometric optics is applie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backscattering analysis procedure. This method is a high-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a simplified Stratton-Chu integral equation, assuming that the radar is far away from the target so that Kirchhoff approximation is valid. A Monte-Carlo simul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effects of undulated ocean surfaces. The ocean surfaces are randomly generated by Pierson-Moskowitz ocean wave spectrum and a direction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flat plates, with the same height and width but with different inclined angles, on ocean surfaces of various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相似文献   
89.
为了全面评价和考核湘江长沙段各洲滩近几年来采取的不同灭螺措施对洲滩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螺情的影响,采用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查螺方法,2003~2008年对湘江长沙段20个有螺洲滩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与2003年相比,活螺洲滩数、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和活螺率分别下降了40.00%,99.10%,99.74%,51.09%.经统计学处理,各洲滩有螺框出现率(Z=91.560 2,P<0.01)、活螺率(Z=65.133 2,P<0.01)不相同,但年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0个有螺洲滩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5个,占有螺洲滩总数的25.00%;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逐年减少,感染性钉螺的平均密度和感染率逐年降低,2007~2008年所有洲滩无感染性钉螺分布.湘江长沙段有螺洲滩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中,药物与环改灭螺相结合的效果远好于单纯的药物灭螺.各种环改灭螺措施,又以抬洲降滩、翻耕垦种的灭螺效果更持久,更彻底.  相似文献   
90.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