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1055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991.
隧道断面测量仪中的激光测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阐述了隧道断面测量仪及激光测距技术,从激光测距的原理入手,探讨高精度测距系统的研究,从而解决困扰隧道工程界的非接触监测断面收敛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2.
泥石流排导槽水力最佳断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游勇 《山地学报》1999,17(3):255-258
根据怕导出三角形和复式三角形排导槽的最佳水力断面,三角形水力最佳断面β=√1+m^2-1,对梯形、矩形、三角形排导槽优化断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对规划设计有很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3.
The Siwaliks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 containing molasse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e rising mountain front, represent a foreland fold-thrust belt which was deformed during the continued northward convergence of the Indian plate following the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present balanced and restored cross sections along a line from Adampur through Jawalamukhi to Palampur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Punjab and Himachal Himalayas using published surface/subsurface data. The cross section incorporates all the rock units of the Sub-Himalaya Zone as well as that of the northern Lesser Himalaya Zone. The structural geometry of the fold-thrust belt in this section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ree buried thrusts within the Sundernagar Formation of the Lesser Himalaya Zone. Two of these buried thrusts splay from the basal detachment and delineate a buried horse. Three thrusts towards foreland, including the Main Frontal Thrust (inferred to be a blind thrust in this sector), splay from these buried thrusts. In the hinterland, an anticlinal fault-bend fold was breached by a sequence of break-back thrusts, one of which is the Main Boundary Thrust. A foreland propagating thrust system is inadequate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fold-thrust-belt in this section. We show that a “synchronous thrusting” model in whichin-sequence initiation of thrusts at depth combined with continued motion on all the thrusts leading toout-of-sequence imbrication at the upper structural levels better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the fold-thrust belt in the Jawalamukhi section. The estimated shortening between the two chosen pin lines is about 36% (about 72 km).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沙漠公路不同地貌部位的产式沙障阻沙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强  雷加强 《干旱区地理》2000,23(3):227-232
对塔里木沙漠公路不同地貌部位的高立式沙障的阻沙效果分析表明:垄间平地路段高立式沙障可以在2 ̄3年内有效阻止防沙体系外的沙子进入体系内,不但能有效阻止体系外风沙流进入体系内,而且降低了体系外沙丘移入体系内的速度;垄体、垭口和过渡区路段的高立式沙障,仅在短时间内有效阻止体系外风沙流进入体系内,不能使体系外沙丘移入体系内的速度降低;垄间新月型沙丘(链)路段的高立式沙障能明显降低体系外沙丘移入体系内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5.
丽水-椒江凹陷断裂构造运动学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毅  姜亮  杨伟利 《地质科学》2000,35(4):441-448
丽水-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计算了丽水-椒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各裂陷伸展期的盆地伸展量、伸展系数和伸展率.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白垩世至古新世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渐进发展的特征,可划分为三个裂陷伸展期:早期(晚白垩世)的断陷主要由相对分散、独立的小断陷组成,控制半地堑凹陷的主断层主要以书斜式(domino-style)为主;中、晚期(古新世)的断陷由相互连通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其主干断层以犁状(listric)或坡坪状(ramp-flat)正断层为特征.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其水平伸展率不同,表现为水平伸展量由南西向北东由大变小的特征,最大伸展期亦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晚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6.
川鄂湘边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川鄂湘边区从西向东由隔槽式褶皱向隔档式褶皱的变化反映在深部构造样式上 ,其卷入的构造层次逐渐变深 ,至湘西带已由侏罗山式薄皮构造转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 ,构造样式也更趋复杂 ;但由地表向下构造样式却普遍表现为由复杂向简单的变化。平衡剖面分析揭示了上述规律性。区域构造分析表明 ,上述构造是燕山期由南东向北西不断推进的挤压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徐州铜山吴桥—睢宁张圩一带主要出露一套新元古代地层 ,包括贾园组、赵圩组、倪园组和九顶山组 ,贾园组未见底、九顶山组未见顶。贾园组主要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砂质、粉砂质泥质微晶灰岩 ,赵圩组主要为中厚层微晶灰岩 ,倪园组主要为薄层—中厚层微晶白云岩和灰岩 ,九顶山组主要为中厚层微晶白云岩。岩层受推覆构造运动影响强烈变形 ,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 ,文中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方法 ,对二朗山—宋湾剖面进行了平衡后得出该区造山运动缩短量为 3 .0 km ,缩短率为 15 %。  相似文献   
998.
溃屈型滑坡滑动面特征及滑带土强度参数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溃屈型滑坡顺层滑带和切层滑带形成条件、物质组成、破坏方式的差异性以及强度参数的差异性,并用力学理论证明了这类滑坡滑动面顺层和切层滑带强度参数的关联性,其结论为工程实例应用证实。  相似文献   
999.
蒋良潍  黄润秋  许强 《岩土力学》2008,29(5):1188-1194
分析探讨了锚索桩设计计算的几个力学问题及有关概念。传统上对于桩身嵌入段的计算,须根据桩身与桩周岩土的相对刚度划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并各自对应不同的算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对两种模型计算式的数学极限分析表明,刚性桩模型算式仅为弹性桩计算法中将嵌入段的桩身刚度取很大值下的特例,两种模型算法在力学本质上是统一的。由锚索桩嵌入段分别按弹、刚性桩模型算式的位移、转角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弹性桩模型计算出的锚索受力大于按刚性桩模型,以弹性桩模型进行锚索设计偏于安全,而嵌入段的换算长度取1.3(“m法”)或0.8(“常数法”),从工程设计角度方可作为刚/弹性桩模型的划分判据,此时两种模型的最大位移或转角差别才小于5 %。桩上锚索倾角的力学效应除矢量分解作用影响水平锚拉力大小外,更重要的是将影响锚拉点处的水平约束刚度,进而改变锚索桩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担,因此锚索最优倾角的选取可使较好地控制桩身位移且降低锚索初拉力得以兼顾。力图令桩身正负弯矩峰值大致相等的所谓“平衡设计原则”实际上具有较强条件性,须依赖于锚索既要初拉力合适又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备足够大的锚拉力。  相似文献   
1000.
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锚杆作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土隧道系统锚杆的作用效果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结合正在修建的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现场对比试验方法对系统锚杆作用效果进行研究。为了使试验结果有可比性,选取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贺家庄隧道洞身段作为试验段,分别设置有系统锚杆段40 m和无系统锚杆段40 m。对比试验的内容包括:拱顶下沉、拱脚下沉、水平收敛、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锚杆轴力等。试验结果表明,有系统锚杆段比无系统锚杆段的拱顶沉降大40 %左右、水平收敛大25 %左右,两者的土压力和钢架应力相差不大;锚杆轴力较小,且拱部受压。经综合分析认为,拱部锚杆的支护效果不明显,取消拱部锚杆可减少施工工序,加快隧道初期支护断面及早封闭,能更好地控制支护沉降与变形,并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