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169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4556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1∶25万鹤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小兴安岭中南段摩天岭一带发现了具环斑结构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环斑长石多呈自形晶宽板状或宽板柱状,少数为圆球状.大小不一.2~3.5 cm,内核为肉红色碱性长石,外壳为宽1~2 mm的灰白色斜长石,有时也见无环的卵圆形斑晶.其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摩天岭环斑花岗岩及其岩石组合为不同于前寒武纪典型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为形成于造山带与板块俯冲体制有关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的Ⅰ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2.
华南早中生代大地构造过程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地区早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换.这个时期大地构造过程及其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焦点同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华南早中生代构造变形样式和岩浆活动序列,区分了印支构造事件和早燕山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地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晚三叠世(245~225 Ma),构造运动产生的变形形迹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褶皱和冲断-推覆构造以及NE-NNE向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其动力与华南-华北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和华南地块南缘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作用有关.这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华南东部加里东褶皱基底强烈复活,地壳重熔型花岗岩沿十万大山-云开大山-武夷山构造带和雪峰山地区分布.早侏罗世早期(205~190 Ma)在华南存在一个岩浆活动沉寂期,早侏罗世晚期(190~180 Ma)沿南岭构造带发育具有伸展特征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起始于中侏罗世晚期(~170 Ma)的早燕山构造事件,在华南形成了宽1300 km、NE-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统,地壳增厚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软弱的华夏加里东褶皱基底的再次强烈复活,诱发了强烈的岩浆活动,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弧相继出现.这期构造事件记录了东部大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作用过程,并主导了华南晚中生代一系列陆内构造和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南天山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南天山碰撞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北亚造山区南部的天山造山系的中南部,是塔里木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之间的一条构造带,地理上由哈尔克山、额尔宾山、虎拉山等组成,地质上主要由古生代地质体组成,其南北两侧均为活动陆缘,中间由洋壳残片、洋岛和增生杂岩组成,是南天山古生代洋盆演化的产物。南天山古洋盆从震旦纪裂解,寒武纪持续扩张,奥陶纪—石炭纪向南北两侧俯冲闭合,至二叠纪南天山造山带进入后造山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994.
西藏西部班公湖铁铜多金属矿带的成矿特征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班公湖铁铜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构造-岩浆-成矿带西段,带内广泛出露的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是对成矿极为有利的地层,沿带侵入于二叠纪至三叠纪地层中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则是成矿有利的岩浆岩。横贯区内的班-怒结合带(北西西向)及与之伴生的次级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层间破碎带构造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容储空间。航磁异常显示为一级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有利,铁铜矿资源潜力较大。在分析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区调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地质勘查新成果,初步分析了班公湖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并在班公湖矿带内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国际地层表(2004)>C/P界线的划分方案,兴蒙-吉黑造山带一些已知剖面C/P界线附近的(竹蜓)化石带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典型剖面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剖面有吉林省永吉黄榆剖面、吉林省双阳光屁股山剖面、内蒙西乌旗米韩高巧高鲁剖面,这些剖面在C/P界线附近岩石地层学普遍为单一的碳酸岩相.生物地层学表现为以(竹蜓) P. uddeni带或P. borealis带的代表性分子或其主要成员覆盖在Triticites带之上,与贵州罗甸、紫云场、云南安乐、广西宜山等知名剖面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将P.uddeni带底界作为本区C/P界线.  相似文献   
996.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带位于扬子板块、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交接的碧口地体北缘的文县弧形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模糊,研究矿区围岩蚀变特征对下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矿床的化学成分特征,成矿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热香铜矿为地壳源区的缺水环境中在板内岩浆作用下花岗岩系列最晚期演化阶段形成的铜矿,它们的形成没有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998.
根据胶济客运专线工程勘测定界工作的成功施测经验,探讨了GPS在狭长带状工程中的应用。针对狭长带状控制网,探讨了如何合理布设GPS点,使控制网更趋于合理,各项指标更完备,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999.
赵绳武  王猛 《西北地质》2009,42(4):46-52
前震旦系碧口群,属四川古陆核西北缘,中新元古代发育的岛弧型建造,经晋宁运动碰撞拼贴,组成扬子地台的一部分,本身固结成为古陆。在其周边及东部成带分布了含锰岩系。目前各含锰矿带上的锰矿床,具体层位归属有蓟县纪、震旦纪、寒武纪等之不同认识。经分析研究认为,含锰岩系均属前震旦纪摩大岭复背斜褶皱带(即碧口古陆)之上的盖层型震旦寒武纪沉积,大致应为同一时代,即晚震旦世。由于各带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不同,锰矿特征明显有异,南含锰矿带临接扬子地台,为弱还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以优质锰矿类型为主;北含锰矿带紧邻秦岭地槽,凹陷较深为还原环境,以高磷锰矿为主。在该带含锰岩系的构造岩性有利部位,易形成风化淋积型锰矿床。故在寻找锰矿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注意优质锰矿的辨认,并对本区锰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古巴前陆盆地三区块是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的风险勘探开发合同区块,位于墨西哥湾西南部,属古巴西部前陆盆地中租赁区块之一。结合该盆地的勘探现状及盆地内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相关资料,分析了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潜力,预测了有利区带。三区块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中—下侏罗统泥页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储层以泥晶灰岩、灰岩和砂砾岩为主,区内早期形成的圈闭在造山期基本遭到破坏,有效的圈闭主要形成于古近纪晚期,圈闭类型以背斜、断鼻、断块为主,推测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盆地内有两大潜力勘探区域:北部前陆冲断带发育古近系盖层,是下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南部盆地北缘发育较厚的古近系和新近系,属南部盆地系统,推测是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