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0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黄河北煤田煤系广泛发育潮坪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研究,认为潮坪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潮道(潮沟或潮渠)、泥坪、沙坪、砂泥混合坪及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相类型,其特征是砂泥比值较高,沉积厚度大,为含煤地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在沉积环境演化方面与整个鲁西南地区沉积特征相似,整体为海水逐渐衰退的过程;在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中形成含硫量相对较高的煤层与海平面的变化密不可分,潮坪沉积物中发育的10煤、8煤、7煤、6煤等与潮坪泥炭沼泽沉积在该区分布特点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潮坪沉积体系的沉积物与煤层形成特点和形成规律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区成煤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2.
针对宝山-振兴煤田第三系煤田地质勘探中地层松散,易坍塌、掉块、缩径的问题,采用普通双管和普通绳索取心钻进,各有利弊,而将SA75绳索取心钻具钻头、扩孔器加大到Φ80 mm,并采取相应的钻孔、取心技术措施,取得了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453.
龙永煤田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倾角变化大,断层破碎带多,在应用金刚石绳索取心工艺钻进时,常常存在着掉块、坍塌和漏失现象,造成孔内事故多,钻进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反复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根据不同的地层特性,选择适宜的钻孔口径、钻具级配和钻头型号,配制不同的冲洗液;针对地层的漏失特点和漏失量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堵漏材料的技术措施,从而初步解决了在该区钻进时遇到的技术难点,减少了孔内事故的发生,将钻月效率由430m提高到603m,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4.
依据华北地台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建造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系残余地层中识别出了6个层序界面,并据此建立了由DS1-DS55个三级层序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由海相到陆相演化的过程。DS1-DS5层序地层岩性岩相分析表明:DS2、DS3层序是石炭—二叠纪主要聚煤期。DS2层序发育堡岛体系,岛后泥炭坪与滨岸沼泽相沉积在区内形成了厚度较大且连续性较好的12、13煤;DS3层序发育三角洲体系,泛滥盆地与分流间湾相沉积发育了多层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与DS3层序海陆过渡相沉积成煤相比,DS2层序海相沉积煤层的灰分与硫分相对较高,且在区域上都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与海水退出红阳煤田的方向相吻合,表明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纪聚煤期古地理格局对煤层发育及煤质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5.
贵州省织金—纳雍煤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金—纳雍煤田主要发育NE、NW、EW及近SN向四组褶皱与断裂,其中以NE向最为发育。在早燕山期近EW向最大主应力作用下,黔中隆起及其邻区发生剧烈造山运动,在煤田东部边界形成向西逆冲的区域性大断裂—遵义断裂,并伴生一系列近NS向褶皱及断层。自东向西的强烈挤压使得垭都—紫云断裂带发生压剪性活动,在西部边界靠近断裂带形成一系列NW向褶皱及断层。随后主应力转变为SE—NW向,受到隆起的阻隔及纳雍—瓮安断裂、垭都—紫云断裂的限制,在煤田中部形成NE向褶皱及断层,此时奠定了织纳煤田的基本构造格局。晚燕山期将早期NE向构造左行剪切成"S"形,晚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构造的继承性发展。  相似文献   
456.
以经典沉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场工作的成果,对浑江煤田石炭—二叠系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由海侵到海退的连续沉积过程。太原组煤层聚煤模式有5种,分别为泻后泥炭坪成煤、岛后泥炭坪成煤、潮汐三角洲泥炭坪成煤、支流间湾泥炭坪成煤、混合泥炭坪成煤;山西组1号、2号、3号煤层均形成河流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457.
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井田童子岩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及其内主要煤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子岩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其沉积序列共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海侵开始,以海退结束,每一旋回缓慢海退背景都是由一系列的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由于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形成童子岩组中煤层的泥炭沼泽发育呈现出波动式特征,由此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构成了包括碎屑滨岸、障壁岛—潟湖、泥炭坪、潮坪、潮汐三角洲和河控三角洲等沉积相在内的复杂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58.
张鑫  孙文斌  章强新  韩建光  牛云飞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32-2024030032
地震干涉方法能够从背景或环境噪声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于地下地质构造成像。通过对煤田采空区产生的被动源地震信号进行干涉成像可以定位出采空区的范围。笔者等基于被动源干涉成像原理,采用被动源地震干涉方法进行震源定位研究。通过对不同界面数值模型进行被动源干涉成像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而且测试结果表明被动源干涉成像横向分辨率高于纵向分辨率,不同的偏移速度对纵向位置影响较大,但对横向位置定位几乎没有影响。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煤田的采空区定位,成像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笔者等提出的被动源地震干涉成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实际煤田采空区探测应用中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9.
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田与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和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受东亚晚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演化影响,我国煤田(除鄂尔多斯煤盆地外)的地质条件,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加拿大、俄罗斯近郊煤田和波兰卢布林煤田复杂得多。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田少,地下井工开采将是煤矿的主要生产方式。以我国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华南、滇藏含煤区的煤田不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东北、华北和西北(鄂尔多斯盆地除外)许多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对于建设安全、高产、高效、大型煤矿来说,也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