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8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323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813篇
地质学   7126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38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梁书艺 《矿物岩石》1997,17(1):90-95
作者在桂东北发现由生物-热卤水作用形成的新类型铅锌矿床,本文提供了生物成因的硫、碳同位素证据并着重讨论矿床的生物成因。矿床产于寒武-奥陶系与下泥盆统间不整合面之下的构造角砾破碎带,有机碳含量高的地段对矿化有利。生物组构和生物踪迹在金属硫化物和蚀变岩中普遍可见  相似文献   
182.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183.
采用Pb-Pb等时线法测定了昆阳群中亚群落雪组白云岩、黑山组碳质板岩和上亚群大营盘组碳质板岩样品,获得了(1716±56)Ma、(1607±128)Ma和(1258±70)Ma的年龄,确定了昆阳群中亚群时代约为1600—1800Ma,属晚古元古代,上亚群大营盘组约为1200—1300Ma,属中元古代。还应用铅同位素化探技术系统研究了汤丹铜矿1号硐中段西14穿脉岩石-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铅同位素V1值与铜含量呈反相关系。这是运用系统剖面方法开展铅同位素化探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84.
第四纪地质定年与地质年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空、质(物质)、能(动力)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变的基本要素,其中时间是关键.任何一个自然事件、任何一个地质过程,都与时间相关联,时间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年龄的精确测量来体现。本文综述了第四纪定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以及近年来年代地层学所获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第四纪的划分简表。  相似文献   
185.
The Saxothuringian flysch basin, on the north flank of the Central European Variscides, was fed and eventually overthrust by the northwestern, active margin of the Tepla-Barrandian terrane. Clast spectra,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isotopic ages of detrital mica and zirc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order to constrain accretion and exhumation of rocks in the orogenic wedge. The earliest clastic sediments preserved are of early Famennian age (ca. 370?Ma). They are exposed immediately to the NW of the suture, and belong to the par-autochthon of the foreland. Besides ultramafic (?ophiolite) material, these rocks contain clasts derived from Early Paleozoic continental slope sediments, originally deposited at the NW margin of the Saxothuringian basin. These findings, together with the paleogeographic position of the Famennian clastics debris on the northwestern passive margin, indicate that the Saxothuringian narrow ocean had been closed by that time. Microprobe analyses of detrital hornblendes suggest derivation from the “Randamphibolit” unit, now presen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axothuringian allochthon (Münchberg nappes). Detrital zircons of metamorphic rocks formed a little earlier (ca. 380?Ma) indicate rapid recycling at the tectonic fron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lysch sequence (ca. early to middle Viséan), both in the par-autochthon and in the allochthon, contains abundant clasts of Paleozoic rocks deriv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slope and rise, together with debris of Cadomian basement, 500-Ma granitoids and 380?Ma (early Variscan) crystalline rocks. All of these source rocks were still available in the youngest part of the flysch (c. middle to late Viséan), but some clasts record, in addition, accre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shelf. Our findings permit deduction of minimum rates of tectonic shortening well in excess of 10–30?mm per year, and rates of exhumation of ca. 3?mm/a, and possibly more.  相似文献   
186.
湖北省罗田凤凰关混合岩浅色体的类型及其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混合岩浅色体的重褶、横切和叠加关系并剔除因粘性褶皱效应引起的重褶皱假象,在湖北罗田凤凰关识别出8个世代的浅色体。它们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用于锆石U-Pb定年的浅色体是深熔成因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在大别杂岩内存在燕山期的混合岩化作用,其时代为(129.3.8)Ma。  相似文献   
187.
红旗营子群研究——冀北铅锌银矿床的矿源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营子群主要分布于康保-赤峰深断裂以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北,大致相当于内蒙地轴范围内,冀北主要铅锌银矿床均分布于该地层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矿源导的红旗营子群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地质特征,据此提出了“三位一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8.
杭州地区石笋稳定同位素古气候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4C测年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古温度方法,对浙江省临安瑞晶洞穴的石笋进行了14C的测年和碳、氢、氧同位素测试,获得5~1万年间杭州地区古气候演化记录、该记录表明,在5~1万年间有三次较明显的周期性古温度变化,最高温度为14.9℃,最低温度为6.6℃,最大温差为8℃左右,平均温差3~5℃。这段时期正处在大理冰期后期,但大理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低温阶段,它至少有3次温度波动。与我们获得的石笋同位素古温度相一致。另外,我们将5~1万年间杭州地区古气候变化与同期东南沿海的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对比,在时间上也较为吻合,也就是温度上升、海平面也上升,温度下降、海平面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89.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0.
张宏飞  张本仁 《地质学报》1997,71(2):142-149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央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地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区岗岩类从晚元古代到早古生长,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铀铅和钍铅的为特征,但从晚古生长开始,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明显发生变化,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反映晚古生长及其后形成花岗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