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235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05年   1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21.
华北北部地区地下水10年准周期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以来华北北部发生5.0级以上地震16次,根据时间上的密集程度可分为5个地震丛。地下水资料经过排出地下水超采造成的趋势下降干扰后,多井地下水资料呈现出10年准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特征。地震丛发生在地下水多年周期的高值段,低值年份则没有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将10年准周期按一定规则分成低值段、上升段、高值段和下降段,在地下水10年周期4个时段的发震概率分别为0%、25%、50%、25%。  相似文献   
922.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根据1998—1999和2000—2004年在胶州湾10个大面观测站考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其中,平均栖息丰度在1998—1999年为381.7ind/m2,2000—2004年为304.6ind/m2;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1998—1999年为22.22g/m2,2000—2004年为16.30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1998—1999年为18.65 g/(m2.a),2000—2004年为3.41g/(m2.a);P/B值在两个时间段均为1.05a-1。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由湾口—湾北部的湾顶呈梯度升高,2000—2004年次级生产力较1998—1999年有所下降,湾顶的高分布区下降更为明显,且高分布中心向西偏移,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保持稳定。文中分析了次级生产力下降和偏移的原因。通过比较,发现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高于渤海,远高于南黄海和东海,验证了次级生产力受水深的影响,随水深加大而降低;P/B值较渤海高,较东海低,与南黄海大部分海域平均值接近,验证了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也说明了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渤海,低于东海,与南黄海其它水域近似。  相似文献   
923.
J.T.Stafford证明了 n阶 Weyl代数的每一左理想都是由 2个元素生成的。本文对一阶Weyl代数 A1 进行研究 ,在 J.Dixmier结果的基础上 ,利用 Groebner基知识 ,根据原有生成元 ,能算法性的构造出 A1 的每一左理想的 2个生成元 ,从而在一阶 Weyl代数上实现了 Stafford定理  相似文献   
924.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负调控蛋白酶,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本文利用酶动力学实验和分子互作技术检测了溴酚衍生物LXQ-5的PTP1B抑制作用类型和体外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特点。测定糖尿病小鼠口服给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等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化合物LXQ-5在小鼠体内的降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LXQ-5是PTP1B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且在体外能够与PTP1B特异性结合。LXQ-5在糖尿病小鼠体内能显著的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含量,在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25.
黄河源区距今13万年来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分析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地区斗格涌盆地钻孔剖面的孢粉及易溶盐等气候代用指标,揭示了该区130ka B 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规律。即:130.0-110.0ka B P寒冷干旱;110.0-82.0ka B P寒温较湿;82.0-10.4ka B P寒冷干旱;10.4ka B P至现代(即全新世)温湿冷干交替。全新世古气候又可划分为3期:早全新世升温期(10.4-7.5ka B P)(Anathermal);中全新世大暖期(7.5-3.5ka B P)(Megathermal);晚全新世降温期(3.5ka B P至今)(Katathermal)。本区古气候总的规律是:冷期长且比全球其它地方提前,暖期短且开始时期滞后。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具有千年尺度的振荡规律,晚全新世至今,气温有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6.
近年来,海浪灾害是威胁近海民众生命安全最为突出的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整体上升的趋势。基于31 a(1986-2016年)汕尾市观测站的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白天的海浪数据,本文定义并提取了31次灾害性海浪(1/10大波波高≥4 m)事件。在灾害性海浪发生时,热带气旋主要位于观测站点的西侧(115.57°E以西)。31次灾害性海浪事件集中发生于6-9月;其中,虽然6月份影响研究海域的热带气旋数量相对较少,但引发灾害性海浪的概率约是7-9月份的两倍。有26个热带气旋生成于121°E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且移动路径相对较集中:途经吕宋海峡(16°-22°N)的热带气旋总数为25个,其中22个热带气旋途经16°-20°N之间,是最为重要的通道。途经此处的热带气旋在汕尾海域引发灾害性海浪的估算概率约为25%-50%。本研究可为汕尾市灾害性海浪的预警报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27.
Relief generation in non‐glaciated regions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river incision into bedrock but datable fluvial terraces that allow quantifying incision rates are not always present. Here we suggest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river incision rates in regions where low‐relief surfaces are dissected by streams. The approach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and requires the 10Be concentrations of a stream sediment sample and a regolith sample from the low‐relief surface. In the first ste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10Be surface concentrations in the given catchment is modelled by assuming that denudation rat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hillslope angles. The slope–denudation rate relation for this catchment is then quantifi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lope angle and denudation rate until the average 10Be concentration in the model is equal to the one measured in the stream sediment sample. In the second step, curved swath profiles are used to measure hillslope angles adjacent to the main river channel. Third, the mean slope angle derived from these swath profiles and the slope–denudation relation are used to quantify the river incision rate (assuming that the incision rate equals the denudation rate on adjacent hillslopes). We apply our approach to two study areas in southern Tibet and central Europe (Black Forest). In both regions, local 10Be denudation rates on flat parts of the incised low‐relief surface are lower than catchment‐wide denudation rates. As the latter integrate across the entire landscape, river incision rates must exceed these spatially averaged denudation rates. Our approach yields river incision rates between ~15 and ~30 m/Ma for the Tibetan study area and incision rates of ~70 to ~100 m/Ma in the Black Forest. Taking the lowering of the low‐relief surfaces into account suggests that relief in the two study areas increases at rates of 10–20 and 40–70 m/Ma, respectively. Copyright © 201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8.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发生后,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汶川地震相关的地学研究,包括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经过十年的持续探究,在地震地质、震源物理、地震实验、地震动力学、深部地球物理和长期监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地球物理学报》集中在2018年第5期刊发39篇文章作为汶川地震十周年专辑,专辑涵盖了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与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关领域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汶川地震断层作用、地震参数及地震动力学数值模拟、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性与多参数异常、晚第四纪构造与地震活动及其地表作用、青藏高原东部壳幔结构与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九寨沟地震等六方面的研究.本文将从这六个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收入本专辑论文的研究工作,呈现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大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2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和医院等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要求。通过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计算的原理以及国内外规范抗震设计的方法的阐述,讨论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何种方法对乙类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并通过对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的实例分析和验证,提出设计建议。为规范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0.
The site of Gongwangling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hominin sites in China due to the discovery of a partial Homo erectus cranium. Until recently the cranium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1.15 Ma (million years) in age based on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loess/paleosol correlation. However, a revised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pedostratigraphic study assigned a much older age of 1.63 Ma, making Gongwangling the second oldest hominin cranium-bearing site in Eurasia. Here we apply the isochron burial dating method as an independent check for the magnetostratigraphy. Samples from the top of a gravel bed ∼7 m below the fossil-bearing layer give an isochron burial age of 1.82 ± 0.12 Ma,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Olduvai subchron in the revised magnetostratigraphy, supporting the antiquity of the cran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