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372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规定,碱性岩必须要有实际碱性矿物和/或似长石出现作为标志,但同时又同意TAS图中B区的玄武岩可以细分为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玄武岩,取决于它们是否有标准矿物霞石出现。有标准矿物霞石出现的玄武岩归入碱性玄武岩,夏威夷岩有霞石标准矿物出现,是碱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夏威夷岩分别出现在TAS图上的两个区(碱性玄武岩在B区,夏威夷岩在S1区),这是否存在概念上的混乱?早先学术界关于碱性和碱性岩的定义并不完美,由许多学者厘定的碱性-亚碱性的界线区分的不是拉斑与碱性系列,而是正常系列与粗玄岩系列。采用全球火山岩数据考察TAS图及碱性-亚碱性界线,发现碱性与碱性岩在术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2.
The morph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aline lakes in the Wadi El Natrun depression were studied. All lakes had pH values of 8.5--9.5 and a salinity from 283 to 540 g/L. The main ionic components were sulphate, chloride, carbonate and sodium. Traces of magnesium were also present. The water of the lakes is of the Cl to SO 4 2– -Cl type. Increased Cl in Wadi El Natrun brines can increase metal solubility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soluble chloro-complexes of trace elements. The metal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in the order: Pb > Cu > Cd > Ni > Zn > Fe > M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di El Natrun saline lak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saline lakes.  相似文献   
63.
平潭和漳州深成杂岩中斜长石捕虏晶与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李武显  董传万 《岩石学报》1999,15(2):286-290
在闽东南平潭和漳州火成杂岩中,广泛发育岩浆混合现象,表现为花岗质岩石中存在辉长-闪长质同深成岩墙和淬冷岩石包体。花岗质和闪长质岩石中普遍存在An>70%的斜长石捕虏晶。这种成分的斜长石是辉长岩特有的,而不是任一种花岗岩的斑晶。在斜长石捕虏晶四周,都有与花岗岩中的斜长石成分相当的斜长石加生膜。斜长石捕虏晶可分为自形的、熔融状、筛孔状和碎片状等四类,它们各自形成于不同的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64.
Dated isotopic ages for 15 alkaline intrusives in the Yanliao-Yinshan area, ranging from 268 to 190 Ma, ten of which are from 250 to 208 Ma,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m were formed in the Triassic Epoch. All the ENd(t) ratios from - 17.19 to -3.21 averaging -7.09, the ESr(t) ratios fmm 11.7 to71.5 averaging 36.63, and the Isr(t) ratios from 0.705 0 to 0.709 3 averaging 0.706 8, show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enrichment. On the ENd (t) virus ESr(t) correlation diagram, the samples from these intmsives were plotted within the enriched mantle trend lines and just outside, demonstrating their close connection to materials from the enriched mantle reservoi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am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s that of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65.
在栉孔扇贝的血清、血细胞和肝脏提取液中均发现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其中,ACP和ALP在肝脏中的活性最高。采用1.0%的虫草多糖或海藻多糖作为免疫药物,对栉孔扇贝进行注射刺激后,发现血清中的ACP、ALP和SOD活性有显著提高,血细胞中的ACP和SOD活性也有所增加,而肝脏提取液的这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不很明显。研究认为这两种多糖具有增强栉孔扇贝免疫活性的作用,在水产养殖业中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6.
在滇池福保湾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分析了底泥间隙水NH4 -N、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和近表层10cm内底泥的微生物活性(FDA)、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H4 -N和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趋势,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危害;底泥有机质(Loss-on-Ignion,LOI)、APA和FDA活性也有从表层底泥向下层逐步降低的趋势.在空问分布上,Po43--p浓度变化为河口区>湾心区>西部沿岸区>东部沿岸区,与沉积物中LOI、APA和FDA活性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间隙水NH4 6-N浓度与表层10cm内底泥的APA和FDA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1).Po43--p浓度与底泥APA和FDA活性具有负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67.
山西吕梁地区出露的紫金山岩体为我国著名的碱性岩体之一。为了探讨紫金山碱性岩体的物质来源及地质意义,对该岩体主要岩石进行了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岩体各期次岩石具有低硅、富碱、高钾的特点,属钾质碱性岩石; 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烈,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的特征; 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La、Ce、Nd、P、Ti等)亏损的特征。紫金山岩体岩浆来源较深,与富集地幔关系密切,岩浆演化机制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且存在陆壳物质混染。结合山西境内多处同时期的碱性、偏碱性岩体特征,推断华北中部早白垩世碱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华北克拉通破坏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8.
班公湖-怒江洋的关闭时间直接制约青藏高原早期构造演化的认识。最近,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凯蒙蛇绿混杂岩中发现一碱性火山岩,岩性主要是橄榄粗安岩,具粗面结构,斑晶主要是更长石和少量普通辉石,基质主要由更长石、普通辉石和少量填隙的碱性长石组成,有的具辉绿结构。岩石化学成分较一致,Si O2含量介于51.34%~53.91%之间,Ti O2含量为1.02%~1.55%,具有高Al2O3(17.06%~18.46%)和Na2O(4.90%~6.36%)、低K2O(0.05%~0.88%)含量特点,大多数Mg#大于60,最高68.62,里特曼指数(σ)介于3.65~4.47之间,为碱性系列火山岩;富集Sr、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Y、Yb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Zr、Ti,Nb/U、Zr/Nb、La/Yb等比值稳定,分别为7.45~8.51、15.92~17.26和7.26~8.06;(87Sr/86Sr)i值变化范围较小,介于0.706~0.707之间,(143Nd/144Nd)t值在0.512 368~0.512 548之间,说明源区较为一致,结合Ce/Pb-Si O2图解判断结果,认为凯蒙碱性火山岩具有原始地幔、陆壳和深海沉积物源区混合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该火山岩年龄为101.8±1.1 Ma,可能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末期,由大陆边缘陆壳与俯冲洋壳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部分熔融所致,推测班公湖-怒江洋大约在早白垩世晚期关闭。  相似文献   
69.
水体浮游植物具有捕获利用磷的能力以及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抑制水体中藻类生长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共识,但相应的潜在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沉水植物调控浮游植物捕获磷与过度生长的机制.结果显示,尽管未种植金鱼藻的对照组上覆水中总磷、总溶解态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种植金鱼藻的实验组(约4倍),但是两个系统中这3种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符合S形的对数曲线.实验组藻类密度、有效光量子产量、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以及细颗粒碱性磷酸酶活性(细颗粒APA)也远低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中粗颗粒碱性磷酸酶活性(粗颗粒APA)占TAPA的44.7%,显著高于细颗粒APA.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照组水体藻类密度对TAPA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而金鱼藻的生长显著弱化了不同形态磷与APA、藻类密度、细菌动力以及光量子产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说明沉水植物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调控具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70.
水体细菌碱性磷酸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性反应磷是浮游植物可直接利用的主要磷营养形式,细菌碱性磷酸酶催化的有机磷矿化过程则是维持溶解性反应磷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细菌碱性磷酸酶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发现主要包括Pho A、Pho X和Pho D 3种类型细菌碱性磷酸酶,其中超过50%的Pho X分布于细菌细胞的外部环境,对溶解性反应磷的循环再生尤为重要.综述水体产碱性磷酸酶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编码基因表达的环境因素,对比分析产碱性磷酸酶细菌群落鉴定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细菌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的研究多关注寡营养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同样存在磷限制问题的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鲜有涉及,而构建针对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细菌宏基因组数据库,则可为建立淡水生态系统细菌碱性磷酸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有助于认识湖泊水华频发的微生物学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