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817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新街岩体位于昌宁-孟连带北段,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新街岩体侵位于约82Ma。岩体Si O2含量为74.28%~75.17%,富钾(K2O/Na2O=1.44~1.73)和较低钙Ca O(0.37%~0.41%),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1.156,富集Rb、Th、K、LREE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Ti、Zr、Hf等高场强元素。这些特征表明,新街岩体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新街岩体负且变化范围大的锆石εHf(t)值(-16.9~-0.5)和古老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19~2.28Ga),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并有不同程度的幔源物质加入。由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洋封闭发生在65Ma左右,新街岩体很可能是在喜马拉雅新特提斯洋洋壳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2.
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中洋岛玄武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岛玄武岩(OIB)起源研究是当代固体地球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最基本问题之一,通常被认为源于地幔柱。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该地区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主要包括唐巴勒、玛依勒、达尔布特及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它们组成相似,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铬铁矿、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拉斑质和碱性)、硅质岩及斜长花岗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中不断有不同时代OIB被识别。这些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高TiO2和FeOt,低MgO,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特征,没有明显Nb、Ta负异常,与日喀则及夏威夷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极为相似,可能形成于大洋板内的海山或洋底高原,认为其成因与地幔柱相关,表明在西准噶尔(洋)的演化过程中,不仅是洋内俯冲系统,还伴有地幔柱活动。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中亚造山带可能是洋内俯冲+地幔柱复合的演化模型。同时,对中亚造山带中的OIB及OIB型玄武岩形成时代进行系统总结发现,它们不仅时代宽度大,并且具有连续发育的特点。对正确认识地幔柱活动在显生宙中亚造山带地壳增生过程中的贡献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93.
花岗岩的源区、温压条件及与其他岩石的共生组合的研究可以限定其形成构造背景,了解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本文对浙江中部中生代芙蓉山花岗斑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Ti温度计和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芙蓉山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及其与镁铁质包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限定其...  相似文献   
94.
余群  王重刚  陈荣  郁昂  郑微云 《海洋科学》2008,32(10):56-61
探讨了微量硒(Se~(4+))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碱性磷酸酶(AKP)的作用。以催化动力学原理研究了不同缓冲系统中微量硒时AKP的影响。结果表明,Se~(4+)对谈酶的作用与酶所处的环境有关。在0.05 mol/L Na_2CO_3-NaHCO_3(pH 9.0)缓冲溶液中Se~(4+)浓度小于12.5 mmol/L时呈现出激活作用;Se~(4+)浓度大于12.5 mmol/L时呈现出非竞争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为6.81×10~(-2)mol/L。在0.05 mol/L Tris-HCl缓冲系统(pH 9.0)中,微量Se~(4+)对AKP具有强烈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为3.79×10~(-1)mol/L。经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谱的实验表明,微量Se~(4+)与AKP作用后,该酶的构象已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海水环境中若含有微量Se~(4+)(SeO_3~(2-)),可以促进扇贝AKP的水解。利于贝类的生长发育和外壳的形成,并有益于贝类的繁殖。  相似文献   
95.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origin of alkaline granitic rocks in the Keivy area on the Kola Peninsula were investigated.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relation of major petrogenetic elements in alkaline granite and surrounding alkaline metasomatites. Estimates of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urned out to be different, and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data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main components influencing vari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se factor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petr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are different for alkaline granite and for the surrounding metasomatites, indicating a different origin of the rocks.  相似文献   
96.
碱型地幔流体与富碱热液成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杜乐天  王文广 《矿床地质》2009,28(5):599-610
碱交代作用是整个热液作用成矿的一个基本机理,包括:①所有的热液作用是碱型地幔流体从对岩石(或岩体或地层)进行碱交代(K、Na的带入)开始的;②提供矿源(靠富K、Na热液的强烈交代作用在热液上升路途中萃取岩石矿质);③形成碱交代岩,使热液由强碱性向酸性([H+]离子浓度增长)演化,以破坏稳定的矿质迁移形式,导致沉淀、卸载、成矿;④碱交代岩是高压高温爆裂岩,角砾和次生孔隙度由此大增,有利于热液和构造再活动,成为金属成矿和油气成藏的有利储矿围岩.文章用新的证据证明此富碱热液来自深部碱型地幔流体(A-HA00NS).通过碱金属地球化学这条纲把热液作用和地幔流体作用串联为深浅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97.
低温条件下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酸和无机酸对长石的溶解能力以及不同有机酸对长石溶解能力的差异,笔者等在80℃条件下,在不同pH值(4、6和8)的分别含有盐酸、乙酸和草酸的溶液中,对碱性长石和斜长石进行了溶解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酸性(pH=4)和弱酸性(pH=6)条件下,乙酸对两种长石的溶解能力大于草酸,碱性条件(pH=8)下草酸的溶解能力最大,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有机酸对长石的溶解能力均高于无机酸,酸性(pH=4)条件下,斜长石与碱性长石溶解量差别不大,在弱酸性(pH=6)和碱性(pH=8) 条件下,斜长石的溶解量高于碱性长石。  相似文献   
98.
江苏省东海地区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南缘,区内广泛出露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本文对东海地区磨山、虎山和房山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产状、岩石结构构造、碱性铁镁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成因及SHRIMP定年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岩石具有高硅、富碱、富铁贫镁和含碱性铁镁矿物等特征,说明其为碱性花岗岩;岩体还保留有沉积岩特有的层理(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等一致的产状),长石等造岩矿物显示在固相条件下结晶的特征,以及继承锫石大部分是不同时代的岩浆或变质锆石碎屑等,均证实其原岩是沉积岩.SHRIMP定年对变质锆石的边部获得两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24.7±9.4 Ma和209.4±2.5~212±3.5Ma,反映了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成岩时间属于印支期,相当于晚三叠世,变质锆石的核部206Pb-238U年龄变化于866~248 Ma,反映原岩时代不会早于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99.
碱性暗色矿物作为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矿物,其存在对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毛家屯花岗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南段,岩体内部发育碱性暗色矿物。以毛家屯岩体内部发育的碱性暗色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碱性角闪石的类型为铁-镁铝钠闪石,具有富碱,尤其富钠、富硅、富铁、贫钙、镁、钛等特征。辉石的类型为霓辉石,化学特征上高硅-高钠,高铁,低钛、镁、铝、锰。碱性暗色矿物主岩为碱性岩,成因类型为铝质A型花岗岩类。毛家屯花岗岩碱性角闪石具有很低的M值,证明其来源于地壳物质的熔融。毛家屯花岗岩中碱性角闪石的特征指示,在结晶过程中,岩浆体系处于封闭还原条件,且岩体从中央到边部存在偏酸性和偏基性组分分带现象。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和年代学方面的分析资料,认为毛家屯碱性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期伸展转换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0.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 in the northwest Tibet Plateau is related to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of Proto-and Paleo-Tethys from early Paleozoic to early Mesozoic.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LA-ICPMS zircon U-Pb ages and Lu-Hf isotopes,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r–Nd isotopes of two Ordovician granitoid plutons(466–455 Ma) and their Silurian mafic dikes(~436 Ma) in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 These granitoids show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characteristics, with(87Sr/86Sr)_i value of 0.7129–0.7224, εNd(t) values of -9.3 to -7.0 and zircon εHf(t) values of -17.3 to -0.2,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ancient lower-crust(metaigneous rocks mixed with metasedimentary rocks) with some mantle materials in response to subduction of the Proto-Tethyan Ocean and following collision. The Silurian mafic dikes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a low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of primary mafic magma. These mafic dikes show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0.7101–0.7152 and εNd(t) values of -3.8 to -3.4 and zircon εHf(t) values of -8.8 to -4.9,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enriched mantle in response to post-collisional slab break-off. 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y, our new data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into late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