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Evaporation of intercepted rain by a canop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vapotranspir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humid boreal forest, which is subject to frequent precipitation and where conifers have a large surfac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Unfortunately, our knowledge of interception processes for this type of environment is limited by the many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canopy water bala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and estimate canopy storage capacity and wet canopy evaporation at the sub-daily and seasonal time scales in a humid boreal forest. This study relies on field-based estimates of rainfall intercep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partitioning at the Montmorency Forest, Québec, Canada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1600 mm, mean annual evapotranspiration: 550 mm), in two balsam fir-white birch forest stands. Evapotranspiration was monitored using eddy covariance sensors and sap flow systems, whereas rainfall interception was measured using 12 sets of throughfall and six stemflow collectors randomly placed inside six 400-m2 plots.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water stored on the canopy were also directly monitored using the stem compression method. The amount of water intercepted by the forest canopy was 11 ± 5% of the total rainfall during the snow-free (5 July–18 October) measurement periods of 2017 and 2018. The maximum canopy storage estimated from rainfall interception measurements was on average 1.6 ± 0.7 mm, though a higher value was found using the stem compression method (2.2 ± 1.6 mm). Taking the average of the two forest stands studied, evaporation of intercepted water represented 21 ± 8% of evapotranspiration,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piration and understory evapotranspiration was 36 ± 9% and 18 ± 8%. The observations of each of the evapotranspiration terms underestimated the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observed, so that 26 ± 12% of it was not attributed.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to account for the evaporation of rain intercepted by humid boreal forests in hydrolog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22.
三化螟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水稻,在田阳一年发生完全4个世代,开展各世代螟蛾盛发高峰期气象预警,对科学适时防螟灭虫,虫口夺粮意义重大。利用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三化螟蛾盛发高峰期虫情资料和气象部门气象观测同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各世代预警模型输出的盛发高峰初日与实况误差3天的拟合正确率为82.2%~92.9%。试报2015—2016年,第1世代预报与实况误差为3天,第2代至第4世代误差为1~2天。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试报结果误差范围比较理想,可投入日常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3.
张凤旭  张凤琴  刘洋  张智 《世界地质》2003,22(2):176-180
根据薄互层地区地质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分辨率的要求,确定了所要保护的主频频率和施工参数。针对影响分辨率的因素,在激发时使用小药量和“钻杆扫描”的方法选择激发深度;在接收时使用中高频检波器、小组合和检波器下井接收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逐一论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碧口群火山岩系中部的基性熔岩以拉斑系列为主 ,基性火山岩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和Nd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 ,分别为 0 .70 12 4 8~ 0 .70 4 4 13和 0 .5 110 80~ 0 .5 12 341,大部分样品的εNd(t) >0 ,表明母岩浆主要来自地幔源区。岩石显示明显的富2 0 7Pb及2 0 8Pb特征。在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的演化过程中岩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 ,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等表现了从亏损到富集的变化特点。基性熔岩的稀土与微量元素表现出与俯冲碰撞型的弧区玄武岩相同的特点。分析表明 :碧口群火山岩系形成于岛弧环境 ,它与横丹群浊积岩系在扬子板块西北缘构筑了一个弧盆系统 ,其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25.
取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漂筏苔草(Carexpseudocuraica)无性系种群在生长季(5~9月)进行桶栽实验,设计了6个水分梯度,即持续干旱(土壤含水量S1和S2分别为20%和50%)和持续淹水(S3、S4、S5、和S6的淹水深度分别为0cm、10cm、30cm和50cm)6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了漂筏苔草株高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6月末以前,各水分处理(S1~S6)下株高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值分别出现在S3、S4和S5处理下。从7月份开始直到生长季末,随着生长时期的延续、土壤湿度的增大和水位的加深株高值不断增加,即株高在S6处理下最大,S1处理下最小。到8月末以后,深水处理S6的株高远远高于其它处理。生长季各水分处理下(S1~S5)的株高增长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S6状态下株高增长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处理S1、S2、S3和S4的植株高度绝对增长速率(HAGR)随着植物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S5和S6状态下HAGR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和水位的提高(6~9月),植株高度相对增长速率(HRGR)不断增加,S1处理下最小,S6处理下最大;5月份的HRGR值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植物的生长各水分处理下植株HRGR5月时最大,6~9月依次减小。综合分析认为,漂筏苔草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无论是缺水(土壤20%含水量)或淹水环境下均可生长,淹水50cm时更有利于株高的增长,不同水分条件下株高及增长速率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6.
桩-土共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乾青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4):169-172,193
桩端刺入量与桩身压缩量之和等于桩端以上桩间土的压缩量,这是桩与土共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从这个基本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种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求解任意荷载水平下桩间土的荷载分担量,进而可以方便的求解出用桩量,同时将基础沉降分为桩间土变形量及桩端下卧土层的整体压缩量两部分进行分析,可以方便的预测基础沉降量,最后根据建筑物的允许变形来确定桩的设计荷载值。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植物枝条失去50%水分传导时对应的水势(ψ50),称为枝的水分传导脆弱性。该指标是反映植物干旱适应能力的关键指标,也决定着植物沿降水梯度的分布。乔木和灌木枝水分传导脆弱性沿降水量递增的变化是否一致,有待揭示。基于已发表的文献,筛选出236种乔木、137种灌木,建立ψ50与分布地年均降水量及分布地干旱指数关系,来确认两大类植物的ψ50沿降水递增的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乔木和灌木的ψ50均随降水梯度、干旱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ψ50与降水梯度、干旱指数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在乔木和灌木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降水量下,乔木比灌木具有较低的ψ50值。我们认为灌木和乔木枝水分传导脆弱性对降水量和干旱指数递增具有相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8.
沙枣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热平衡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中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树干液流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 沙枣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窄峰曲线;液流在10:00时迅速上升,在12:00时达到高峰,14:00时又迅速下降;日累计液流为2.43 L·d-1,白天液流量占全天的92.6%~93.9%,晚上占6.1%~7.4%;由于存在根压,沙枣在夜间有微弱上升液流。② 1月份液流量最小为22.0 L;7月份最大,为76.6 L;非生长季节的液流量占全年液流的35.6%;生长季节占64.4%。③生长季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在日变化中大小依次是净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为0.69,决定系数为0.49;在季节变化中影响大小依次是空气温度、总辐射、净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都是0.91。  相似文献   
29.
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气象水分参数对甘蔗茎伸长量的影响,用2003-2007年柳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蔗生育状况观测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水分参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水分盈亏量以及水分收入量),利用SPSS软件对甘蔗蔗茎旬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7年各年旬甘蔗伸长量与旬水分收入量关系最密切,呈显...  相似文献   
30.
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深0.5 -4 m各实验组,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各实验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