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767篇
地质学   1115篇
海洋学   51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地震波场定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个震源组合激发通过改变激发延时,可以得到沿某方向传播的地震波场,即定向地震波场激发技术,它可用于特定目标体的照明与探测之中.本文以水平地表的组合震源定向激发原理为基础,推导了倾斜地表情况下的组合震源定向激发公式,并计算绘制了其理论方向图.另外本文将组合震源波场定向方法推广至任意起伏地表,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提出了旋转坐标方法,即将水平坐标旋转至定向波场传播方向法向的倾斜坐标,可方便地计算震源传播至定向波场波前面的走时,作为组合震源的激发延时.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我们分别计算了倾斜地表条件与复杂地表条件定向地震波场的组合震源延时参数,通过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技术得到的波场快照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2.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情况的资料得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诱发地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已有断层或破裂的控制,有感地震尤其是可导致一定灾害的中强地震往往都是已有断层的重新活动所致。其次,结合石油地质资料及盆地边缘地区出露的一些未成熟小型断层的地质与构造特征观察分析,发现这些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而且是地下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四川盆地几个典型沉积岩样本进行了三轴压缩破坏实验。采用多通道宽动态高速声发射观测技术与三维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后的几何特征和摩擦系数的变化。最后,通过融合各方面研究结果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模型,探讨了较大地震发生条件,为提升注水诱发地震评估能力和建立安全注水操作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该结果有助于理解为何四川盆地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如此剧烈。主要的前三叠系沉积岩(包括白云岩、页岩及白云质灰岩)均具有较高的破坏强度和脆性变形破坏特征,使四川盆地油气储藏系统有条件保持较高的应力水平和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地震性断层破坏。一般,一条尺度达到几km的断层便足以产生M5级别的中强地震。这些条件使得该区具有发生破坏性注水诱发地震的可能。有必要在对注水孔周围的破裂及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及力学性质特征有基本了解的条件下,通过注水数值模拟和监测注水诱发地震的时空演化,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实现诱发地震的统计评估和预测,指导注水操作而达到减少灾害性地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3.
为满足地震监测需要,在中国西部格尔木地区拟建立小孔径地震台阵,并建立临时地震台阵。新建临时台阵记录到青海地震月报目录中大部分地震,及目录中未有地震序列60多个。可见,格尔木地震台阵的建立将改善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从而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84.
常规电测井一般通过测量供电电极的电流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围岩的视电阻率并划分地层界面,而忽略了对电流参数的利用。本文基于欧姆定律,通过供电电极电流的变化定性分析其周围岩矿石电阻的变化,进而用电流强度变化曲线识别地层属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供电电极电流大小取决于电极的接触电阻,而视电阻率大小取决两个测量电极之间或供电与测量电极之间介质的电阻率总和,因此,电流比视电阻率对地层的灵敏度要高一些。绘制电流强度测井曲线可以准确划分地层层位,确定地层厚度,且不增加成本。  相似文献   
985.
The degree of gas hydrate saturation at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 Site C0002 in the Kumano Basin, Nankai Trough, was estimated from logging‐while‐drilling logs and core samples obtained during IODP Expeditions 314 and 315. Sediment porosity data necessary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atur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both core samples and density logs. Two forms of the Archie equation (‘quick‐look’ and ‘standard’) were used to calculate gas hydrate saturation from two types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log data (ring resistivity and bit resistivity), and a three‐phase Biot‐type equat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gas hydrate saturation from P‐wave velocity log data. The gas hydrate saturation baseline calculated from both resistivity logs ranges from 0% to 35%, and that calculated from the P‐wave velocity log ranges from 0% to 30%. High levels of gas hydrate saturation (>60%) are present as spikes in the ring resistivity log and correspond to the presence of gas hydrate concentrations within sandy layers. At several depths, saturation values obtained from P‐wave velocity data are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bit resistivity data; this discrepancy i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free gas at these depth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gas from deep levels in the Kumano Basin has migrated up‐dip towards the southern and seaward edge of the basin near Site C0002. The high saturation values and presence of free gas at site C0002 suggest that a large gas flux is flowing to the southern and seaward edge of the basin from a deeper and/or more landward part of the Kumano Basin, with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Kumano Basin (the location of site C0002) being the main area of fluid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986.
王志伟  乔春生  宋超业 《岩土力学》2014,35(8):2342-2352
针对现有方法在上软下硬岩质地层中浅埋大跨隧道松动压力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围岩的松动破坏机制、风化层厚度和岩体中节理分布状态对隧道松动区形状和范围的影响规律及敏感性。结果表明:影响松动区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风化层厚度、隧道埋深、贯通倾斜节理的倾角和间距、风化层水平节理间距;松动区可分为拱形和塌穿形两种类型,其边界曲线分别可用抛物线和乘幂函数近似表示。针对塌穿形松动区,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地表松动宽度和拱顶松动土条水平长度的计算公式。按照应力传递原理,在松动区内以梯形微分岩土条为对象,通过分层积分,推导出可反映节理产状和风化层厚度影响的浅埋大跨隧道围岩松动压力计算公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计算的松动压力值最小。  相似文献   
987.
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深部的成盐聚钾层段,主要依靠测井解译和钻井取芯验证。连续沉积的碳酸盐岩台地具有旋 回性,记录着海相碳酸盐岩随古海平面旋回变化的信息。因此,利用测井数据模拟台地高频沉积旋回叠加样式,反演古海 平面旋回,寻找海退地层序列的低水位沉积体系,进而快速锁定成盐聚钾层段的方法值得探索。文中以四川盆地川中广安 地区三叠系为例,以等间距连续测量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为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有效识别了三叠纪沉积时期的高频 沉积旋回,并根据高频沉积旋回的累积厚度偏差变化,反演了古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判断广安地区嘉陵江组 5 段至雷口坡 组 1 段第 1 亚段沉积期,相对海平面长期处于较低水位,是最有利的成盐聚钾期,这与基于钻井岩芯划分的富钾层段极为吻 合,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碳酸盐岩台地含钾层段。  相似文献   
988.
尕林格矿区第四系覆盖层较厚,约200 m.矿床以铁为主,共(伴)生有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和三分量磁测井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地面磁测和三分量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来指导钻探施工,协助地质布孔,寻找井旁盲矿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井中三分量磁测起到了地面磁测所起不到的作用和效果.井中三分量已经成为寻找磁铁矿和磁性体共、伴生多金属矿的必不可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89.
在地形条件复杂、干扰波发育的地区,检波器组合接收可以大大提高资料的信噪比。这种组合就是用多个检波器同时接收地震波作为一个地震道的输入,它主要是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传播方向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根据检波器组合响应的基本原理,将传统的水平面上检波器组合理论推广到起伏地表条件下,主要讨论了起伏地表检波器面积组合的响应情况,并对比了检波器组合滤波后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响应。通过分析可知,在地表倾斜的地区,随着倾斜程度的增大,沿上倾方向传来的干扰波压制程度增大,沿下倾方向传来干扰波压制程度减小。用反演方法对检波器组内距进行了优化,在已知检波器组合方向特性的情况下,得到与之匹配的组内距。数值计算表明,检波器组合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有效波的响应明显高于干扰波的响应,信噪比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0.
正弦波交替音对黑鲷音响驯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响驯化作为一种控制鱼群行为的技术,在海洋牧场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室内控温和投饵条件下,用300 Hz和400 Hz正弦波交替音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音响驯化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对交替音的驯化效果经历了适应期、变化期和维稳期3个阶段;黑鲷的反应时间逐日缩短并逐渐接近对照组,第1~4天黑鲷的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5天开始对刺激产生正反馈,第10天低于对照组并出现实验期最小反应时间;聚集率则逐日增加并从第5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第7天后聚集率稳定在100%;驯化后的黑鲷在饥饿状态下对音响刺激的兴奋度比饱食后相对更高。由此可见,300 Hz和400 Hz正弦波交替音对黑鲷的反应和聚集具有明显的效果,交替音可作为黑鲷音响驯化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投饵可以在控制鱼类行为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