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地热生产井碳酸钙结垢定量评价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其中井筒中的两相流研究是评价的基础.本文首先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CO2-H2O体系井筒两相相变稳定流动模型,提出了稳健的求解方法,并验证了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然后,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典型井开展了静止和放喷状态下的井筒中的温度和压力测试,并结合放喷试验,采用开发的模型成功评价了高温地热生产井筒两相流动过程.结果显示:气相和液相之间的速度差对井筒中温度和压力的分布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考虑气相和液体之间的速度差,会使模型计算结果远远偏离测量值.在开采速率19.10 kg/s的条件下,计算的井口温度和压力分别约为128℃和2.6 bar;井口的气相质量分数在6%~7%之间,对应的井口气相饱和度约为0.84;从闪蒸点往上大概20~30 m气相和液相中CO2质量分数变化较为剧烈,也是碳酸钙结垢严重井段.  相似文献   
2.
自然形成的滑坡坝很容易发生溃坝。通过对某滑坡坝溃坝情况计算表明:即使在溃坝情况下,也不会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拟建某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也不会诱发别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滑面应力状态评价滑坡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上游某大型滑坡为例,研究了有限元法在评价滑坡稳定性中的应用。具体操作过程是:建立滑坡的有限元模型,求出滑面上的应力状态,计算滑面上总的抗滑力与总的滑动力之比,最后评价滑坡的稳定性。通过对黄河上游某大型滑坡比较研究发现,采用有限元法比传递系数法得出的稳定性系数高0.07,这种差异属允许差异范围。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该滑坡在天然与地震两种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14和1.1,可以认为滑坡在两种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该方法原理正确、操作简单、结果可信度高,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植物特征与某滑坡坝形成时间和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植物生长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一定的生长情况,反映了其生活环境。在环境、生物、地质等学科,通过对植物种属、生长形态等分析,可以表明其生活环境的某些特征。在地质上,马刀树的存在是滑坡存在一个典型证据,生存时间较长的树,是其生活地区的活化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论证地质体的稳定性,在自然风景区和国家保护区,这种方法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本文通过对某一保护区的滑坡坝顶部生长的树木分析,确定其形成时间,这同其它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计算分析表明滑坡坝在形成后处于稳定状态,它同植物生长特征符合。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对其它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某大型水电站为例,阐明了AutoCAD三维实体模型在地下洞室块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首先采用AutoCAD软件建立地下洞室群与周边断裂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沿洞室拱顶和边墙的剖切,即可获得各断裂在洞室拱顶及边墙的确定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能滑动块体的检索,进行了确定性块体稳定性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盆地为例,通过分析沉积岩储藏系统中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典型沉积岩断层形成前后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探讨沉积岩层中小断层在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中的作用及较大地震发生条件。首先,通过分析已有的有关四川盆地深部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情况的资料得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诱发地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已有断层或破裂的控制,有感地震尤其是可导致一定灾害的中强地震往往都是已有断层的重新活动所致。其次,结合石油地质资料及盆地边缘地区出露的一些未成熟小型断层的地质与构造特征观察分析,发现这些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而且是地下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进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四川盆地几个典型沉积岩样本进行了三轴压缩破坏实验。采用多通道宽动态高速声发射观测技术与三维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后的几何特征和摩擦系数的变化。最后,通过融合各方面研究结果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模型,探讨了较大地震发生条件,为提升注水诱发地震评估能力和建立安全注水操作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该结果有助于理解为何四川盆地油气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如此剧烈。主要的前三叠系沉积岩(包括白云岩、页岩及白云质灰岩)均具有较高的破坏强度和脆性变形破坏特征,使四川盆地油气储藏系统有条件保持较高的应力水平和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地震性断层破坏。一般,一条尺度达到几km的断层便足以产生M5级别的中强地震。这些条件使得该区具有发生破坏性注水诱发地震的可能。有必要在对注水孔周围的破裂及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及力学性质特征有基本了解的条件下,通过注水数值模拟和监测注水诱发地震的时空演化,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实现诱发地震的统计评估和预测,指导注水操作而达到减少灾害性地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渗透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研究,作者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底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Modflow程序)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透稳定性问题,在极限湖水位下,坝体的渗漏量变化不大(由2775m^3/d增加为3138m^3/d)。说明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堰塞湖已形成了很好的防渗铺盖,当水位高于溢洪道时,湖水主要通过溢洪道向外排泄。研究结果为下游某大型水电站的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城解州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形成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城解州地区近年来出现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水质分析对比, 认为是洪积倾斜平原中上部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 水力坡度变缓, 在这种条件下, 又在咸淡水过渡带附近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低于硝池水位, 引起咸水入侵, 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研究认为必须控制开采量和抽水地段才能防止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深部地热开采、地下储气库建设、页岩气开发、二次驱油/驱气等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与地下流体注入有关的诱发地震活动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利用声发射实验观测油气田典型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变形破坏过程与声发射活动特征,对研究注水诱发地震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盆地现场采集的震旦系白云岩及页岩,采用实验室声发射技术观测研究岩石三轴压缩变形破坏过程中地震波速度等物性参数及声发射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震旦系白云岩及页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均有一定的声发射活动.根据声发射定位结果,声发射主要集中在破坏前后的较短时间内,页岩的层理面为结构弱面,控制最终破坏面的形态及声发射特征.根据应力-应变结果,白云岩在压缩的后期阶段有一定的扩容现象,但页岩在整个压缩阶段均没有明显扩容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较古老的白云岩及页岩具有脆性破坏特征,地下流体注入容易诱发微震活动,形成裂缝,有利于页岩气压裂开采.微震活动有利于监测裂缝的发生发展,但同时在页岩气开发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合理的储盖层管理,避免灾害性诱发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温地热井井筒结垢是地热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其中涉及到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本文首先联合井筒两相流动、水-气-结垢物水文地球化学和井壁粘附模型,建立了井筒碳酸钙结垢定量评价的耦合模型.针对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典型井开展了井口取样和分析,结果显示井筒结垢物为碳酸钙,地热流体中碳酸盐矿物过饱和,非凝结气体主要成分是CO2.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及实测流体数据,定量评价了井筒碳酸钙的结垢位置和速率,并给出了其在井筒中的结垢形状.CO2分压对碳酸钙的析出有控制性的作用,最大结垢厚度位置发生在闪蒸面以上10~20 m位置,持续1年的开采最大结垢厚度在考虑井筒粘附动力学时为14~25 mm,假设完全粘附条件下为200 mm.流体中CO2含量越高,结垢厚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