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893篇
地质学   812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4 毫秒
991.
粉土液化的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小型振动台试验定性研究了K0固结状态下场地粉土的液化问题,验证了孔隙水压力增长模型的适用性。从运动微分方程推导了试验的近似相似律,并利用该相似律对试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introdu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to the environmen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being a cause of several diseases in humans, wildlife, and plants. The damaging character of suspected contaminants is usually assessed via a “reject/retain” design with no explicit link between levels of exposure and intensities of the potential adverse health effects even though this connection may b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regulations that limit exposure to hazardous substances. Here, we propose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as a way around this typical flaw. We develop a Bayesian model using proximity to the source of an alleged contaminant as a surrogate for exposure. Subsequently, we carry out an experimental study based on simulated data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implementation with real world data. We also discuss a possible way of extending the model to accommodate poten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ocal disease.  相似文献   
993.
双相介质中地震波衰减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gh-frequency seismic attenuation is conventionally attributed to anelastic absorption. In this paper, I present three studies on high-frequency seismic attenuation and propose that the physical mechanism results from the interference of elastic microscopic multiple scattering waves. First, I propose a new theory on wave propagation in a two-phase medium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the basic unit for wave propagation is a nano- mass point. As a result of the elasticity variations of pore fluid and rock framework, micro multiple scattering waves would emerge at the wavelength of the seismic waves passing through the two-phase medium and their interference and overlap would generate high- frequency seismic attenuation. Second, I present a study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seismic transmitted waves by modeling thin-layers with thicknesses no larger than pore diame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frequency seismic waves attenuate slightly in a near-surface water zone but decay significantly in a near-surface gas zone. Third, I analyze the seismic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near-surface water and gas zones using dual-well shots in the Songliao Basin,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high-frequency seismic waves attenuate slightly in water zones but in gas zones the 160-1600 Hz propagating waves decay significantly. The seismic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field observations coincide with the modeling results.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se studies theoretically support seismic attenuati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994.
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宣以琼 《岩土力学》2008,29(2):512-516
以榆阳煤矿为研究基地,进行了地下水动力学参数、覆岩力学组合结构特征与基岩风化带的阻隔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层底部为强含水层;主采煤层上覆覆岩泥岩强度高于砂岩;砂岩孔隙率高,含水率大,抗压、抗拉强度比值高;泥岩和砂岩的黏土矿物含量低、具有典型的脆性易裂、抗扰动能力差和再生隔水能力弱等新的破坏移动特性,并通过多因素拟合,确立了薄基岩浅埋煤层覆岩采动破坏“两带”高度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长壁工作面开采防止突水溃砂的调控技术,成功应用于榆阳煤矿并实现绿色保水开采,为陕北榆神大煤田薄基岩浅埋煤层进一步推广高效开采技术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保水开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垃圾土一维压缩修正公式及有机物降解验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继东  施建勇  胡亚东 《岩土力学》2008,29(7):1797-1801
针对垃圾填埋场沉降计算问题,考虑垃圾土中有机物降解及对降解过程中重度变化,在张振营压缩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垃圾土一维压缩计算的修正公式;通过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了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以相同配比的垃圾土进行了垃圾土柱的沉降和计算参数试验,对推导的垃圾土一维压缩计算修正公式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修正的计算公式能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可以用Richards生物生长规律来模拟,修正的计算公式能够合理地计算出垃圾土沉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地球介质的衰减特性可以从地震波中的频谱信息中获取,并且能够提供地球内部结构非均匀性的重要信息.与大量的速度结构研究相比,对衰减结构的研究却较少,且大多仅对日本群岛局部地区做研究.本文运用ML振幅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整个日本群岛上地壳的品质因子Q0值(1 Hz时的Q值).计算中共利用了日本Hi-net台网971个台站记录到的5559个地震事件,超过60000 条Sg波最大振幅-频率数据,并且满足震中距小于2°、震源深度小于10 km.计算结果表明,低Q0值区域主要存在于日本群岛的中央火山带,与日本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分布非常一致;同时,位于从神户到京都东北地区、以及四国岛东部等地的非火山区,断层密集,对应的Q0值也很低;另外,西太平洋俯冲海沟与日本群岛东海岸之间的区域也是低Q0值区,这说明高温、岩石强烈破碎、深厚的沉积物是造成地震波强烈衰减的主要原因.高Q0值主要分布在中央火山带前缘与日本东海岸之间.  相似文献   
997.
李彦恒  史保平  张健 《地震学报》2008,30(3):292-301
介绍了一种成熟的已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估计不确定性的方法——copula函数方法, 并推广了n重的Frankrsquo;s copulas; 在实际应用中, 本文采用了俞言祥和美国西部由Boore等人给出的两个衰减模型, 针对其中存在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构造出概率意义上联合的copula分布函数, 并将其应用于实例分析. 结果表明, 对比于传统逻辑树中所用的线性结合方法, copula将两者带来的概率分布写成一个联合概率分布, 能够很好地考虑双方不尽相同的意见. 另外, 由于copula函数可采用各种各样的边际分布函数来获得联合概率分布, 且在金融风险投资评估已有大量的应用, 因此在现代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将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政策规范和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有数据产生与汇交、数据保管与使用、数据共享评估与监督、数据共享保障四个领域,针对性四个领域出台不同的政策规范和建立不同的法律制度,规范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福建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资料进行等效处理、近远场补点、数据加权处理,改进衰减模型和统计方法,加强了对大震近、远场的控制,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对比分析了Ra和Rb取值、补点和加权对烈度衰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关断电流的存在直接影响仪器的探测能力和数据资料的解释.为了分析和校正这种影响,文中给出了关断时间的计算方法,根据多匝回线源产生的瞬变场理论解析式,计算了线性和半正弦关断电流影响下瞬变场表达式,计算半正弦关断电流产生的瞬变场时将正弦函数进行泰勒展开;分析了关断时间在2μs~100 μs之间两种关断模式产生的瞬变响应.结果显示;同一关断时间下线性关断电流和半正弦关断电流对瞬变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并且随观测时间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弱.同时,关断时间越长,关断效应对瞬变场的影响越向瞬变"晚期"延伸;半正弦关断电流对瞬变场的影响大于线性关断电流.当关断时间为100 μs时,关断电流产生的瞬变场曲线约在0.5 ms之后与理论曲线重合.研究结果为数据处理和仪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