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罕见独立铊矿床。和县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床的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微晶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断裂和褶皱。矿床主要由一个矿体组成,矿体总体上为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与地层走向大体一致。矿床中铊高度富集,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矿床的围岩主要蚀变类型有萤石化、重晶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即海底热水沉积成矿期和低温热液改造成矿期。奥陶纪海底热水形成含铊黄铁矿建造,早白垩纪低温成矿流体对黄铁矿建造进行叠加改造,并使铊进一步活化富集。香泉铊矿床的发现和研究表明,分散元素铊不仅可以富集形成伴生型多元素矿床,还可以形成单一元素的独立铊矿床。  相似文献   
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黄铁矿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常平  王松君等 《岩矿测试》2002,21(4):304-30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了黄铁矿中Cd,Co,Cu,Mn,Pb,Zn和Ni。用干扰系数校正法消除黄铁矿中铁对上述元素的干扰,采用HCl-HNO3体系溶解矿样,不需化学分离,直接测定。方法已应用于国家标准物质GBW07267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8)为1.5%-7.3%。  相似文献   
53.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雁翎关组由科马提岩、角闪质岩石、变粒岩和含铁石英岩等组成 ,其原岩为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的表壳岩建造 ,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 ,是华北地台上一个典型的绿岩带。鲁西花岗岩绿岩带中分布有大小黄铁矿脉数十条之多 ,呈层状、透镜状或脉状沿片麻理方向展布 ,硫品位 3 .79%~ 3 1.6% ,伴生有用组分Fe、Ni、Ag等。通过对绿岩、矿体和矿石特征、S、Fe分布及变质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证实绿岩中含有丰富的S、Fe、Ni等造矿元素 ,认为绿岩既是赋矿岩石亦是矿源层 ,矿床属变质热液叠加的变质火山沉积型硫铁矿床。  相似文献   
54.
加拿大西部块状硫化物矿石普遍地发生过硫化物的压溶和增生。增生作用根据增生体的成分可以分为同质增生和异质增生,根据动力环境可以分为静态增生和动态增生。三晶嵌接结构可以是静态增生的产物。压溶和增生是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岩和变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脉石矿物的压溶可使原生矿石就地加富,硫化物的压溶可使成矿物质发生再活化。增生可促进矿质沉淀。富含硫化物的地层之所以能成为地球化学障而有利于后期热液叠加和层控矿床的形成,硫化物晶芽的增生是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驾鹿金矿田有关石英脉主要金属矿物地质产状、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对比性研究了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类金矿床中产状、粒级、晶形、破碎程度不同的各世代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组合、比值特征及演化和不同世代撤离铅矿、地表褐铁矿、软锰矿的含金性,建立了两类金矿的找矿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6.
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及热电性和晶体形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胡楚雁 《现代地质》2001,15(2):238-241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热电性、晶体形态等标形特征与其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及介质条件密切相关。该标型特征在判别不同矿化类型、揭露金矿床空间的变化规律、评价矿体和预测深部矿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 ,黄铁矿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具有易于采样、易于分析、经济有效、方便实用的特点 ,是金矿找矿矿物学研究及应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Abstract: Pyrite rich in Zn, up to 3.1 wt%, was found in the TAG active mound of the TAG hydrothermal field, the slow-spreading Mid-Atlantic Ridge at 26°08'N and 44°49'W. The Zn-rich pyrit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optical homogeneity,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Zn in the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both at a magnification of about 500,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e and Zn contents of the pyrite and a rather small unit cell edge (a0 = 5.4117 ± 0.0008Å), strongly indicating that the detected Zn is present in the pyrite in solid solution. Such Zn concentrations are observed exclusively in dendritic pyrite, suggesting that the Znrich pyrite grew from hydrothermal fluids of a high 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 due to quenching on the seafloor.  相似文献   
58.
李宪洲 《矿物岩石》1992,12(3):80-84
本文依据21件黄铁矿样品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讨论了Au,Ag,Fe,Co,Ni,S,As,Sb,Cu,Te,Sn,Se等13个元素在黄铁矿中的含量和S/Fe,As/Sb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对矿体上的黄铁矿单晶体进行的能谱扫描电镜成分分析,Fe,S,As等成分在黄铁矿内部呈环带状分布,由晶体中心向边缘,它们的含量呈脉动式变化,反映成矿热液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59.
对湖南上堡、郴县及胶东地区5个黄铁矿样品和5个黄铜矿样品进行的穆斯堡尔谱及电子探针(波谱仪)的分析得出:含Fe~(2+)的黄铁矿中Fe的纯离子浓度I_(La)/I_(Ka)值为0.65±0.05,含Fe~(3+)的黄铜矿中Fe的纯离子浓度,I_(La)/I_(ka)值为0.40士0.05.可见,随Fe价态的升高,比值I_(La)/I_(ka)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60.
王树华 《矿物学报》1992,12(3):219-221,T001
笔者在1986年研究辽宁清原大荒沟黄铁矿矿床中银、镉的赋存状态时,发现一种极少见的银与汞的互化物——汞银矿。本文就目前所获得的成果,介绍一下它的地质产状、伴生矿物及汞银矿的物理、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