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1166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4 毫秒
991.
拉伸盆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盆地类型一直受到重视,定量动力学模拟是一种迅速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盆地分析的方法,笔者主要介绍了:(1)拉伸盆地的沉降机制。(2)拉伸盆地的定量动力学模型。(3)拉伸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的实现方法。(4)拉伸盆地定量动力学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人们对这一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城市地面沉降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上海,天津、宁波、北京、苏锡常地区、西安、太原、阜阳等城市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及其治理过程的介绍和初步归纳,并根据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提出:加强规划和指导、以“法”治沉,以及加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治理对策,从而达到减缓我国主要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和减轻其危害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迄今,矿山开采沉陷领域的研究者们在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共服务于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膛目的成就,但是在复杂构造条件下采煤引起的特殊地表移动现象研究方面尚无明显进展。本文运用现代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现代变形力学理论,对一个复杂的摺皱断裂十分发育的条件下采取露天和井下联合开采方式所引起的特殊地表移动现象及其规律作了分析,取得了预测规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依据最新资料对骊山地区太华群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并且从变形、变质等方面,应用板块构造、韧性剪切断裂等理论对骊山构造演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6.
Nearly 55% of Chinese GNP is out of and 70% of large-middle cities are located in the coastal regions, where there are vast plains and river-mouth deltas, covering 14% of the total land area and 40% of the nation抯 population. Since the 1980s, the coastal…  相似文献   
997.
朱小宁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1):48-49,54
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对窑街三矿矿井危害最大的是位于煤二层上部的第四系砾石层潜水,其次是烧变岩孔隙水与地表塌陷区积水,经多年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认为砾石层与地表水大通河水力联系密切,如采用帷幕注浆,打放水孔或泄水巷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切断大通河与砾石层的水力联系,是根治砾石层最有效的方法,故要在充分研究大通河补给范围的情况下有目的地修筑拦河提与地下挡水墙,烧变岩孔隙水已利用打泄水巷,放水孔的方式排完,目前主要是严防地表水重新灌入,对塌陷区复垦,修筑防洪渠是防止大气降水进入塌陷区及防止地表水溃入矿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台湾地面沉降及其监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台湾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平原,沉降面积达1165km^2,约占平原区的1/10,目前以彰化、屏东等地较为严重,最大累积沉降量达3.2m,最大沉降速率为17.6cm/a。台湾地面沉降主要因开采地下水引起。目前采用GPS、一孔多标感应分层监测等技术实施地面沉降监测,通过用水规划制定与监督导实施地面沉降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999.
沐川县黄丹滑坡的变形方式及主导因素有几种不同观点,由于产生了种种防治方案。笔者通过对变形特征的深入分析及最新监测资料研究,提出了该滑坡变形是以垂向沉降变形为主,从而找到了根治变形的综合防治方案,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黄河下游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黄河是一条有着特殊水文、水动力、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河流。因此,它盛产特殊的沉积现象---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便是其中之一。冰成滑塌与塌陷构造在黄河下游非常发育,它们主要发育在边、心滩上,有时天然堤上也有发育。它们的发育深刻地影响和改造了边、心滩的沉积景观。冰成滑塌构造是一种在沉积物从冰冻状态转向冰成状态发育的一种特殊构造,其运动学特点是以滑,即以水平运动为主,冰成滑塌构造多呈鳞片状或皱褶状。鳞片状者直径多在数十厘米;“鳞片”厚度多在十厘米左右,多由数个到十余个鳞片组成。其底界是冰冻界面;皱褶状者规模甚小,每一皱褶的宽度一般宽在一厘米以内,长十到二、三十厘 米,厚二、三厘米。多由数十个微型滑塌组合成一褶皱片。在天然堤内缘有一种特殊的冰成滑塌,它们使天然堤边缘呈阶步状或沟渠状,非常引人注目。冰成塌陷构造也是一种由冰层融化所形成的特殊构造,其运动学特点是“塌”,即以垂直运动为主。冰成塌陷构造多呈多角形坑洞状。直径多在数十厘米到一、二米,大者可达十余米,深度多在十余厘米。一般成群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