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33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41.
河南嵩县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区域内金矿床分布众多,发育地层以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为主,岩石变质较深,构造变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伴生了大量典型的小斑岩体,如石英斑岩。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石英斑岩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化学分析研究认为:①石英斑岩相对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体更偏酸性,TiO2、P2O5、MnO平均含量相对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偏低;岩石富碱富钾质,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分离结晶作用进行的比较彻底,岩体形成时的氧逸度较高;据CIPW计算石英斑岩标准矿物主要矿物为石英、钠长石、钙长石、正长石,副矿物为透辉石、刚玉、紫苏辉石、钛铁矿、磁铁矿、磷辉石等,刚玉含量普遍相对较高;②石英斑岩Au含量相对于区域内太华群和熊耳群地层,以及区内五丈山、花山、合峪三大花岗岩体Au含量大大富集;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强烈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弱不相容元素富集相对较弱;③雷门沟石英斑岩与区域内花山岩体各稀土元素含量及稀土元素各类特征参数非常接近,其它地区石英斑岩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不是很明显,除店房矿区的石英斑岩具有较明显的Eu正异常外,其它地区基本无Eu和Ce异常。  相似文献   
142.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43.
西藏尼玛盆地油页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青藏高原在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发育了一系列时代与类型不同的含油气盆地,但由于古生代以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特提斯洋的开启-闭合-造山作用的影响,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造山和高原隆升作用的影响,含油气盆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加之恶劣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成为中国目前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4.
刘莉  张悦  马超  王建华 《华北地质》2010,33(1):71-75
在总结大量矿物分选的实践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用混合重液法分离石英斑晶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及用折光率法间接测量混合重液的技术。发现了用折光率值为1.577~1.579的系列混合重液分离石英斑晶效果最好,分离纯度达到95%~98%,解决了从浅成火山岩中分选单晶石英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石英的分离效率、纯度和回收率,从过去石英的富集率20%提高到95%~98%,从人工挑选的几克增至几百克,可从挑选的40~80目扩大到120目。  相似文献   
145.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6.
为了厘定内蒙古白乃庙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矿区主要含金石英脉中热液蚀变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锆石热液蚀变特征明显,具有清晰的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幔均为岩浆锆石或变质锆石,热液蚀变增生边呈自形—半自形结构,Th/U值集中于0.2~0.5之间,测年数据为421.4~447.6Ma,认为金矿形成时代为志留纪。从区域成矿规律分析,初步认为白乃庙金矿床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向华北地块强烈俯冲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7.
钾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急缺矿产; 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萤石、晶质石墨、金刚石等矿产是国内外公认的战略性新兴矿产。根据国家建设的需求,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了“大宗急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工程”。该工程以查明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取得找矿突破为目标,以矿调为手段,以“五位一体”为部署原则,进行了全国重点地区大型资源基地和重要矿集区相关矿种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创新研究,同时开展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批找矿成果,丰富了成矿理论,创新了找矿方法,支撑了赣南、闽西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带动了川西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概要介绍了在钾盐找矿、华南“三稀”金属矿产调查、川西大型锂矿资源基地建设、新疆奇台超大型晶质石墨矿找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介绍了在华南、华北、中西部等主要成矿带“三稀”矿产、晶质石墨、萤石等关键矿种成矿规律研究、成矿模式构建、资源潜力评价、重点靶区优选、技术方法组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介绍了在公益性基础性调查研究中所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钾盐“二层楼”成矿模式和锂矿“五层楼+地下室层脉组合”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型得以完善,新发现靶区40处,矿产地14处,大型资源基地2处,新增KCl资源量3.5亿t,伟晶岩型锂资源量31.75万t,铍资源量1.6万t,石墨资源量7 378万t,脉石英56万t,萤石1 159万t,金刚石资源量2.29万克拉,新增重稀土资源量12万t,含磷锂铝石岩体型锂资源量38万t。该工程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This study presents an evaluation of Brazilian quartz deposits of Corinto and Olhos D'água, in Minas Gerais State, as potential high purity raw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lica glass. Both deposits are part of the Serra de Santa Helena formation, which holds other quartz deposits. Several quartz samples from these mines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ir chemical purity, by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race elements by ICP-MS after acid digestion.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s after flame-fusion into silica glas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ir bubble generation and UV transparenc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lica glass with chemistry suitable for crucible applications can be obtained from materials of both mines, and even optical grade silica glass can be manufactured using transparent ore from one of the mines. In addition, this work explores the trace elements composition of each mine, as well as their fluid inclusions, and characterizes the mines as being of hydrothermal origin. Small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quartz that could affect the techn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ores are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mines and provide interesting insights regarding the exploration of other quartz resources within the same geologica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9.
广西苍梧社垌矿床是大瑶山隆起南侧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重点对其中的石英脉型矿床进行了研究,依据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将成矿过程划分为I石英-黄铁矿阶段、II石英-白钨矿-辉钼矿阶段、II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IV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其中II和III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均一温度逐渐下降(第一阶段550℃→370℃,第二阶段370℃→330℃,第三阶段330℃→210℃,第四阶段190℃→150℃),流体密度逐渐上升(0.61g/cm3→0.72g/cm3→0.82g/cm3→0.94g/cm3),盐度先升后降(第一阶段5.86%~8.55%NaCleqv,第二阶段4.49%~43%NaCleqv,第三阶段0.53%~46.37%NaCleqv,第四阶段0%~12.85%NaCleqv)。激光拉曼成分分析显示,社垌石英脉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H2O-NaCl体系,但是该体系的流体成分在成矿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第I阶段以氧化环境为主,(II、III、)IV阶段则为还原环境。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水,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矿质发生沉淀。此外金属硫化物的δ34S组成(-3.8‰~+1.7‰)平均为-0.46‰,接近于零值,也表明为岩浆来源。引起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混合导致的温度下降等环境条件的改变。总体而言,社垌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钨钼等多金属成矿与区内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0.
榴辉岩相峰期流体活动:来自东昆仑榴辉岩石英脉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贾丽辉  孟繁聪  冯惠彬 《岩石学报》2014,30(8):2339-2350
本文通过对东昆仑温泉地区榴辉岩中石英脉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为榴辉岩相峰期变质阶段的流体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石英脉中的锆石晶型较好,具有振荡环带或弱分带,排除了从寄主榴辉岩中捕获锆石的可能性。石英脉和寄主榴辉岩中锆石U-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50±2Ma和451±2Ma,说明石英脉中锆石的形成年龄与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一致。两种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说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熔体为内部来源,推测可能为榴辉岩中石英发生溶解以及绿辉石和石榴石分子结构中羟基的出溶作用形成。锆石较低的U、Th含量以及Th/U比值说明石英脉更可能是流体活动形成而非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