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2篇
  免费   2618篇
  国内免费   3301篇
测绘学   924篇
大气科学   963篇
地球物理   1916篇
地质学   9275篇
海洋学   115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20篇
自然地理   214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586篇
  2017年   599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698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887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662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1.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92.
东北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型式正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东北区作为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以其分布的广泛性、类型的多样性、资源的独特性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地位.该区应该从本身的资源特点出发,以保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93.
从国际司法判例和国际海洋法看中日海洋区域的划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洋划界争端应在有关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中、日两国的海洋介应该按照国际法的规定,找到适合两国情况的比较公平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
95.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第四纪沉积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6个钻孔和461km浅层地震剖机测量获得的测年、微古、孢粉、藻类、古地磁以及岩持征和地震反射界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第四系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对各时期的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地揭示。  相似文献   
96.
中国陆架海绿石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简要概括了中国大陆架海绿石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环境。海绿石的富集区与氧化环境,粗粒沉积和残留沉积区相一致。该研究为恢复古沉积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1993/1994年南极夏季对中国南极长城湾及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四种营养盐浓度及其分布状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NH4-N、NO3-N、NO2-N及PO4-P的大致浓度分别是2.13、7.07、0.74和1.12μg·dm-3。一般来说,湾内高于湾外氮盐于12月份常出现高值。四种形态的无机盐类之最高、最低浓度出现的时间和站位不尽一致。∑N/P递减次序大致是12月,2月,1月。水温变化与NH4-N、PO4-P浓度和∑N/P的变化常较一致,而与NO2-N则常不一,一些站位上营养盐浓度偏低可能与浮游植物摄取有关。结果显示了调研海区的浅水内湾特征。浮游植物所需营养充分。该湾仍维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98.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士兵  高珊  刘铭 《台湾海峡》2005,24(1):15-2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出现的比较早,而且范围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天气尺度的环境场、具有代表性的单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寻求大风出现的原因.还深入利用MM5模式对台风的气压场、风场、流场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对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流场分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9.
根据海洋调查历史资料 ,对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主要结果如下 :(1 )首次利用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 ,佐证冬季该冷水块的存在。 (2 )鉴于该冷水的重要性 ,建议对它给予称谓 ,暂定名为“彭花棉”冷水块。 (3 )该冷水块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的结果 ,是黑潮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典型实例之一。 (4)该冷水块具有低温、高盐、高密、低氧、高磷、高硅和高氮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0.
在洋浦近岸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计算预选排污口附近海水质点运动轨迹及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最后,从环保角度出发,推荐了洋浦地区各开发区的排污口位置,为洋浦近岸海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的制定及其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