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988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区域地球化学填图成果表明,在中国西南川-滇-黔交界地区存在一个与产出规模巨大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相吻合的Pt,Pd地球化学巨省。作为地幔热柱成因的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丰度虽略有偏高,但玄武岩中铂族元素很难形成可以利用的铂族矿物,故该异常是“非找矿异常”。在该区内寻找铂族元素矿床应在基性岩-超基性岩体出露较多的中岩区南段,注意沿循已知的矿床、矿化或较小型基性岩侵入体,将矿区(或岩体)的整体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与典型的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相比较,进而研究、预测本矿区或本岩体的铂族元素成矿的可能性及远景规模等,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而在岩浆型矿床的周边地质体内注意寻找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42.
陕北新庄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一般河道砂体的正粒序性决定了其下部物性条件优于上部,但新庄地区长2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物性特征截然相反,而是中上部物性条件好,下部物性条件普遍差。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实、胶结、次生加大等作用。指出河道边滩砂体中上部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43.
罗汉寺岩群地质特征、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寺岩群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主缝合带商丹构造带内,区域上呈构造岩片夹持于商丹构造带内,东西断续延长达百公里。文中从岩石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罗汉寺岩群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进而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4.
五极纵轴测深法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江某地下溶洞探测工程为例,介绍了五极纵轴测深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实地钻孔验证说明,五极纵轴测深法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应用中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5.
面波群速度计算中容易出现长周期部分时间域分辨率低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时间域的分辨率很重要。本文将引入等误差滤波的方法就改进群速度计算中滤波效果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等误差滤波能明显提高群速度长周期部分的分辨率,对准确地测定长周期部分的群速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7.
Short period surface waves, recorded during a seismic refractionsurvey in the Sannio region (Southern Italy), have been modeled to infera shallow velocity model for the area. Based on the decrease of resolutionwith depth, due to the bias on group velocity estimates arising frominterference of the Rayleigh waves with higher modes, we carried out aprocedure of fitting, with synthetic seismograms, of selected filtered traceswith a gaussian filter, having a width at half height equal to 1 Hz and acentral frequency lying in the range [1,4] Hz. We estimated the likelihoodbetween synthetic and observed seismograms by measuring their semblance.In this way we were able to infer a more refined local velocity modelcharacterized by a high Vp and Vs vertical gradient in the sedimentarycover. Two ad hoc resolution studies, based on group velocity andamplitude data respectively, indicate that the local velocity model is a goodvelocity model also for the entire studied area.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of available data when using amplitude information allows us to make amore selective choice in the model parameter space (Vp and Vs of eachlayer) and to solve for the Vp/Vs ratio. The inferred Vp velocity in thehalf-space is equal to 2.8 km/s. This value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that inferred by other authors (3 km/s) by modeling P-wave travel timevs. distance. The best-fit model furnish low Vp/Vs for the sedimentarycover so indicating a high degree of the sediment's compaction in thestudied area. The inferred shallow high-velocity gradient indicates thatthe shallow sedimentary layer in the area could trap and focus the energytraveling into it.  相似文献   
48.
针对常规洞室研究成果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缺陷,综合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把洞室的原始影像通过一系列数字处理,生成了数字正射影像展示图,加强了对洞室的自动化研究。  相似文献   
49.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效应系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土类、桩长、桩距、桩数等对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承台外区土阻力随承台宽与桩长之比 (B/L)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不大;随桩距S增大而增大;受桩数n的影响不大。(2)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随B/L增大几乎无变化;随S增大而增大;不随n变化而变化。(3)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与土类有关。  相似文献   
50.
桩基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简要地介绍了桩基现场模型试验、桩基渗水力模型试验、桩基室内普通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及其模拟桩基特性的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桩基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及其模拟桩基特性时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