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915篇
海洋学   305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ummary  Left in place pillars of abandoned mines are subject to weathering (e.g action of water, bacteria) that degrades thei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eventually leads to collapse. A simple weathering model is proposed, that is governed by two parameters: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of weathered front and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ith time. Both plane strain and axisymmetric analyses are performed and closed form solutions of the variation with tim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lar are given.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tests conducted on gypsum and anhydrite specimens attacked by water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in order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a third parameter must be introduced. New closed form solutions are given and the data are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time to failure of abandoned gypsum mines in Northern Italy. Authors’ address: Dr. Riccardo Castellanza, Research Assistant, Department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il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itecnico), Piazza Leonardo da Vinci 32, 20133 Milan, Italy  相似文献   
12.
一株胶质芽胞杆菌对磷矿石风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书  连宾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8,28(1):77-83
以一株质芽孢杆菌为例研究实验条件下微生物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以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方式研究培养基中胶质芽孢杆菌对磷矿粉的风化作用,即在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研究该菌对磷矿石粉的直接风化作用;同时,将装有100目磷矿石粉的透析袋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再接入该菌,研究其对磷矿石粉的间接风化作用.按不同时间取培养液上清液,过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滤液中Ca2 、Mg2 、Na 、Mn2 、Al3 、Fe3 和K 等浓度,比色法测定水溶性P(Pws)和水溶性Si (Siws) 的含量;滤膜上的固体物称重并消解后,同上方法测定Ca2 、Mg2 、Na 、Mn2 、Al3 、Fe3 和K 等浓度以及Pws和Siws含量.此外,细菌风化作用后的矿物残渣用电子探针作表面微观形态分析和XRD矿物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胶质芽孢杆菌对磷矿石粉风化的直接作用强度大于间接作用;对不同矿物的风化强度不同,对粘土矿物的风化作用较明显.提出细菌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源自细菌生长导致的机械破坏作用、胞外分泌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以及多种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火山玻璃风化层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1000年和4000年前两次大喷发产生的火山玻璃风化层特征.TEM分析显示,4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3.7 mm,1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为1.0 mm.EDX分析显示,两次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化学组成与火山玻璃相比富Al、Fe,而si减少.火山玻璃风化层富Al发生在Al的浓度较高的中到弱酸溶液中(pH=5~6),火山玻璃表面形成含有少量的非晶质的Al、Si、Fe物质,这些非品质的次生物质是火山玻璃风化早期阶段形成的.天池火山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的差异可能与火山喷发年代和喷发后的环境有关,研究天池火山不同期次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etraploidinducedbyphysicalandchemicalmethodsinJinjiangoyster(Crassostrearivularis)¥RongShoubai,ShiShumei,McQirong,LiuShaeqio...  相似文献   
15.
海洋沉积物中石英单矿物的化学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海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作为陆源物质的标志性矿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的信息载体,已成为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研究的重要替代指标.提供了改进了的化学分离海洋沉积物中石英单矿物的方法流程.在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可有效去掉全样中的生物组分、粘土矿物和长石等,取得海洋沉积物全样的总陆源矿物、石英+长石、石英的相对和绝对含量,通过计算可获得各种组分的通量,通过粒度分析可获得粒度数据.同一样品的17次重复实验表明,含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36%;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检查所分离出的石英纯度可达98%以上;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化学试剂对石英的溶蚀作用不明显,不影响粒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属络合物通式模型,在IBM-PC计算机上计算了不同pH(7.5~9.5)、碱度(2.3~2.5mmol dm~(-3))和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1.0×10~(-4)~1.0mg dm~(-3))条件下,海水培养液中铜的主要化学存在形式分配的百分数。还给出了计算机程序框图和主要化学存在形式含量的百分数随pH、碱度和铜浓度变化图。  相似文献   
17.
Radiocarbon and total carbonate data were obtained near the 1973 GEOSECS stations in the North Pacific along 30°N and along 175°E between 1993 and 1994. In these stations, we estimated radiocarbon originating from atomic bomb tests using tritium, trichlorofluoromethane and silicate contents. The average penetration depth of bomb radiocarbon during the two decades has deepened from 900 m to 1300 m. Bomb radiocarbon inventories above the average value for the whole North Pacific were found widely in the western subtropical region around 30°N both in the 1970s and 1990s, and its area in the 1990s was broader than that in the 1970s. In most of the North Pacific, while the bomb radiocarbon has decreased above 25.4, the bomb radiocarbon flux below 25.4 was over 1 × 1012 atom m-2yr-1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around 30°N. In the tropical area south of 20°N, the bomb radiocarbon inventory below 25.4 increased from zero to over 10 × 1012 atom m-2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se distributions suggest that the bomb radiocarbon removed from the surface is currently accumulated with bomb 14C flux of over 1 × 1012 atom m-2yr-1 below 25.4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mainly by advection from the higher latitude, and that part of the accumulated bomb 14C gradually spread southward with about 30 year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 ,初步探讨了扇贝肝胰腺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该组织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 ,并含有重要生理活性的 EPA和 DHA,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这些结果为扇贝加工后下脚料的利用 ,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1989年8月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的水化学要素(pH、盐度、DO、COD、浊度)、营养盐(NO_2-N、NO_3-N、NH_4-N、PO_4-P、SiO_3-Si)和重金属(Cu、Zn、Pb、Cd)等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了水质、底质的环境状况及潮流的影响。从环境地球化学观点探讨了该疏浚物倾倒区选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