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852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岩溶塌陷试验、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岩溶塌陷是我国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广泛分布在我国广西、贵州、湖南、江西、云南等 2 3个省 (区 )。据初步调查 ,全国有 30 0多个市县共发生过岩溶塌陷 14 0 0例以上 ,塌陷坑总数超过 4× 10 4个 ,有效减轻其影响已成为广大岩溶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作者近年来完成的项目成果为基础 ,介绍了岩溶塌陷模型试验测试技术、基于GIS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技术 ,最后 ,对岩溶塌陷研究的趋势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2.
介绍安庆铜矿矿山的生产及水文地质概况,指出矿山生产中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问题,提出总体治理方案和实施措施,对治水工程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3.
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通过4个薄钢板剪力墙和1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了薄钢板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薄钢板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薄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是可行的。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设置薄钢板可有效地增加刚度,承载力和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24.
25.
深圳市地质灾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是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市区东部与西部以花岗岩为主,中部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部分地区分布有砂岩、泥岩及变质的板岩、粉砂岩,深圳大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构造形迹。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部。在花岗岩地区主要变形为岩质高边坡崩塌、落石、坍塌等坡面变形;在变质岩、砂岩、泥岩地区发生多处滑坡。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深圳大断裂两侧为地质灾害多发区。防治边坡变形的工程措施即桩排、连续墙、基础为桩,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框架护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置多级平台减载及琉干排水措施。深圳采用的治理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经过多年的使用达到预期效果,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完成的工程很少考虑工程措施与城市的景观协调。90年代后期已经考虑了工程完成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因此采用防护措施以锚杆框架、预应力锚索框架工程为主,框架间植草,既有利于边坡稳定又有利于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26.
阜新矿区地面塌陷灾害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研究地面塌陷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时,一般只侧重于其对建筑物、铁路的影响,而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的探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阜新矿区来说,地面塌陷对该区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更是空白,前期的工作仅仅侧重于地面塌陷的调查,如果就地面塌陷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做一决的概括和分析,无疑会给今后治理由地面塌陷带来的灾害提供借鉴作用。本文结合大量实测、实算数据,应用土地复理论与方法对地面塌陷引起的土地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湿度、土壤质量水平等四个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灾害的治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金风口片区地表的调查,分析了地面降沉、塌陷的原因;研究了塌陷对水源的影响;总结了水源干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的办法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8.
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均为典型的浅成—半浅成角砾岩筒构造,角砾岩及控矿类型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点。邦达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发育角砾岩筒上段的塌陷角砾岩,角砾岩筒剥蚀深度较浅,控制典型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金铜矿床,且其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发育角砾岩筒下段的爆发角砾岩和中段的流化角砾岩,分别控制斑岩型金矿化和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角砾岩筒剥蚀深度较大,对矿床的保存和找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29.
南京市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在水下,环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的环境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如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巷道突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0.
The ANICE (Atmospheric Nitrogen Inputs into the Coastal Ecosystem) project addressed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nitrogen to the North Sea, with emphasis on coastal effects. ANICE focused on quantifying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to the North Sea and the governing process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ults from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efforts is presented. They serve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the atmosphere as a source of biologically essential chemical species to the marine biota. Data from the Weybourne Atmospheric Observatory (UK)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hort episodes with very high atmospher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ne such episode resulted in an average deposition of 0.8 mmol N m−2 day−1,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5.3 mmol C m−2 day−1. This value is compared to long-term effects determined from model results. The total calculate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the North Sea in 1999 is 948 kg N km−1, i.e. 0.19 mmol N m−2 day−1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1.2 mmol C m−2 day−1. Detailed results for August 1999 show strong gradients across the North Sea due to adjacent areas where emissions of NOx and NH3 are among the highest in Europe. The averag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Sea in August 1999 could potentially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on of 2.0 mmol C m−2 day−1, i.e. 5.5%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in this area of the North Sea. For the entire study area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to the primary production per m2 is about two-third of this value. Most of the deposition occurs during short periods with high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This atmospheric nitrogen is almost entirely anthropogenic in origin and thus represents a human-induced perturbation of th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