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3篇
  免费   830篇
  国内免费   2093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396篇
地球物理   910篇
地质学   3935篇
海洋学   669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幼苗鳞被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在躯干部胸鳍基后至肛门直上方的侧线处。黑鲷只具一个鳞被起始中心。最早出现鳞片的个体为体长9.5—14.1mm,平均11.51±0.85mm,全长11.2—16.5mm,平均13.65±1.01mm,孵后日龄23—35d。鳞被发育完全时的最小个体为体长12.1—18.5mm,平均14.57±1.55mm,全长14.8—23.5mm,平均17.99±2.17mm,孵后日龄27—42d。  相似文献   
52.
苏北盐城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盐城凹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上、下2个复合含油气系统。上复合含油气系统,即Pz、K2p、K2t(生)-K2t、E1f1(储)一E1f1 E1f2(盖),古生界、中生界浦口组和泰州组为烃源岩层,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为储集层,阜宁组一段顶部至二段暗色泥岩为区域盖层,油气沿深大断裂运移,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古近纪晚期至新近纪早期,有利勘探区在深大断裂附近的中、新生界发育地区;下复合含油气系统,即Pz、K2p(生)-Pz、K2p(储)-K2p3 K2p4(盖),油气通过断层或不整合运移,油气大量生成的关键时刻为古近纪早期,该系统中气藏分布在古生界被中生界覆盖地区。  相似文献   
53.
54.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5.
Acid–base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triethanolamine (TEA)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s with a glass electrode, at 25 °C. Ionic strength was kept constant with only one electrolyte (using one of these salts: NaCl, KCl, MgCl2 or CaCl2), with binary mixtures of MgCl2 and CaCl2, and finally, in a solution with a composition approximately similar to that of natural seawater without sulfate. Equilibrium constants have been expressed in function of ionic strength by means of Pitzer equations and interaction parameters proposed in this theory have been obtain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cid–base behaviour of TEA depends greatly on the salt used: basicity of TEA is decreased by CaCl2, while it is increased by the other electrolytes used in this work.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由于桩-网复合地基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难以采用解析法求得其应力和位移。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某桩-网法路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结果。计算结果显示,桩间土沉降线为悬链线,与现场位移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桩身弯矩和桩土应力反映了桩-网复合地基的一些受力机理。分析认为,桩间土沉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土体本身压缩及桩侧弯引起的。  相似文献   
60.
为定量解释海水中液-固界面的台阶型动力学曲线及其台阶的消长变化规律,在我们已提出的“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控制的复合模型”和“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基础上,吸取Crank的若干数学处理方法,进而提出适合于非稳态体系的“液膜扩散-递进扩散-界面分级交换反应联合控制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