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08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13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在6、7、8度区,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分别可以建七、六、五层。由于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10-20层(与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本文按1/4比例制作了10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模型,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构造措施,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在7度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抗震作用是明显的。试验利用砌块的非注芯孔灌注铁砂来模拟墙体出平面动力效应。在本模型的构造措施下,平出面反应不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新型砌块水土保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江河湖库众多,同时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流失面积及速度已逐年增加。每年水库除险加固和河流治理等投资数百亿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在近几年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的堤防建设护岸工程中,联锁式砼砌块水土保持系统已逐渐成为我国水土保持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全新解决方案,被广泛采用。该系统既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长久地防止坡面冲刷和保持坡体稳定,又能代替成本较高的常规护面,具有较广的推广应用前景。联锁式砼砌块水土保持系统是由多个独立的砼砌块相互啮合组合在一起的联锁矩阵,联锁式砼砌块铺面在各种动、静水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铺设于渗水土工布上。能有效保护土体不受水流冲刷和浸泡破坏。该系统在欧美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被工程实践证明了的性能卓越、经济实用、美观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河道和灌渠衬砌、沿海防潮堤、水库大坝边坡加固、铁路、高速公路边坡等防护和城市绿化工程。  相似文献   
23.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地基中广泛发育土洞、溶洞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基条件极其复杂。为保证构筑物的安全,在土、溶洞处理工程中采用了高压注砂浆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的总结,归纳了质量控制要点,并概述了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采用高压注砂浆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工艺,即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即程造价,又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上覆岩层组合运动的力学解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弹性薄板理论和复合材料力学的层合板理论,讨论了在覆岩运动中起决定作用的组合关键层的应力,为计算组合关键层的整体强度提供了途径;并且从控制开采沉陷工程实际入手,将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理论运用于组合关键层的失稳最大荷载计算,解析得出了充分采动情况下关键层塑性极限荷载的表达式,从另一个角度得到了一种判别关键层位置的新方法,为实施离层带注浆减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Introduction Greeting the coming of the 21st century, Professor HU Yu-xian and other Chinese scholars briefed the tren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 China and aboard (HU, 1999; HU, ZHOU, 1999).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ing from the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damage action of the large velocity impulse in ground motion in near field in seis-mic design, numerous earthquake example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weaknesses in aspects of earthquake p…  相似文献   
26.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lattice model for collapse analysis of RC bridg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by using the extende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EDEM). In the model, a concrete element consists of lumped masses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by springs, and a reinforcement bar is represented by a discrete model or an integrated model. The proposed lattice model is simple but its parameters are reasonably defined. It has fewer element nodes and connecting springs, which will be of benefit by shortening the CPU time. The processe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stiffness of concrete and steel springs,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fracture criteria for springs are described. A re‐contact spring model is also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re‐contact of the concrete after fracture of springs; and a general grid searching method is used to decrease the CPU time for judging re‐contact after fracture. The lattice model is assess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s an application, a damaged single‐column pier subjected to the Kobe Earthquake in 1995 is analysed by EDEM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predicts well qualitatively the collapse process of RC bridg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7.
以大别造山带南部菖蒲地区为解剖区,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分析,建立了包括浅变质岩层、超高压变质岩片在内的构造地层序列—岩片组合。对其组成特征、界面性质、形成时代、变形序列等,进行了较系统阐明,并对叠加褶皱型式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粗粒料流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粗粒料是土石坝的主要填料,高土石坝的流变已成为坝工专家和工程师广为关注的问题,其流变特性是研究的基础。分析了粗粒料流变研究的现状,介绍了长江科学院新取得的进展,并对粗粒料流变研究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异型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受力特点的基础上,从结构布置、内力组合与调整、轴压比限值和其他构造措施等方面,针对抗震计算和概念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出注重抗震计算分析、加强抗震概念设计等结论,分析过程和有关结论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0.
对1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进行抗剪加固试验,研究在受剪区粘贴高强复合纤维的加固效果和设计方法。主要分析了纤维粘贴量、包裹方法和剪跨比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对试验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加固设计中复合纤维设计应变的合理取值和计算公式,阐述了具体加固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