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5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1908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275篇
地球物理   776篇
地质学   3935篇
海洋学   656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One dimensional solutions for the classic critical upward seepage gradient/quick condition and the time rate of consolidation problems are obtained using coupled routines for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FVM)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The two phase flow in a system composed of fluid and solid is simulated with the fluid phase modeled by solving the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 using the FVM and the solid phase is modeled using the DEM. A framework is described for the coupling of two open source computer codes: YADE-OpenDEM for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OpenFOAM for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 particle–fluid interaction is quantified using a semi-empirical relationship proposed by Ergun [12]. The two classical verification problems are used to explore issues encountered when using coupled flow DEM codes, namely, the appropriate time step size for both the fluid and mechanical solution processes, the choice of the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the number of solid particles per finite fluid volume.  相似文献   
992.
孙凯  周肃  赵志丹  张琳琳  刘栋 《岩石学报》2011,27(12):3718-3726
出露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尼木县的变质岩主要由石榴黑云片麻岩和黑云斜长角闪角岩组成.研究表明岩石变质程度达到角闪角岩相-辉石角岩相;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生长环带,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黑云母大多为铁质黑云母和铁叶云母,长石多为更长石和中长石,少量为正长石.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及压力计计算获得石榴黑云片麻岩和黑云斜长角闪角岩的变质温度分别为619 ~661℃,695 ~ 702℃,压力范围分别为1.86~1.94kbar和3.69~4.56kbar.野外和室内研究认为岩石原岩为冈底斯带南缘叶巴组火山岩及其上部沉积岩,岩石经历了高温低压的接触变质作用.结合已有冈底斯带陆缘岩浆活动特征,对变质岩的形成环境和过程进行了反演.  相似文献   
993.
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无盖重高压固结灌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刚 《探矿工程》2011,38(5):74-77
水工隧洞高压固结灌浆的目的是加固隧洞围岩、封闭隧洞周边岩体裂隙,提高隧洞围岩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围岩抗渗能力和长期渗透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引水隧洞在未进行混凝土衬砌的条件下实施高压防渗固结灌浆施工的试验及其成果,为该类洞段灌浆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马国民  吕恩春 《探矿工程》2011,38(10):80-82
近年来,欠平衡钻井(UBD)和控制压力钻井(MPD)因能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有效降低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减少非生产时间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内外也对两项技术制定了相关标准。从石油行业标准I、ADC标准、API标准入手,着重讨论欠平衡钻井和控制压力钻井的标准现状,探讨建立控制压力标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5.
河南桐柏吴城碱矿采卤生产井堵漏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地区采卤井钻井速度,多年来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在SP08井现场进行水泥注浆堵漏试验,得出该地层漏失特性为遇水可溶的裂缝性漏失。根据这个特性,结合室内试验,从堵漏材料选择、工艺两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该地区堵漏技术,制定出以高失水材料为主,配合桥堵材料综合技术措施及承压工艺方法。为今后该矿区快速、高效堵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6.
钻孔桩桩底压浆技术是向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和围岩土体内压入一定量水泥浆,使桩底沉渣和桩底一定范围土体孔隙内充满水泥浆液,经物理、化学作用使其强度大幅提高,从而实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提高。结合高铁钻孔桩桩底压浆施工实践,介绍了2种压浆工艺过程,阐明了提高压浆工效、保证注浆质量关键技术措施实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7.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钻探或处理事故时,常有需要增加钻压的情况。而所选钻机其所能产生的轴向压力是一定的。因此,在钻机选定后如何增加钻压的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时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的专家们利用水力动力学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钻压水动力增效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值得借鉴。介绍了这种钻压水动力增效装置(ГУОН)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性能指标,并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8.
张培丰 《探矿工程》2011,38(10):1-5
井壁稳定问题包括井壁坍塌和地层破裂2种基本类型,科学超深井钻探的目的层是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和高地层压力的深部岩层,井壁稳定问题更加突出。以12000 m科学超深井为例,从地层温度入手,分析钻井液循环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和环空压力当量密度的变化,以及温梯应力、温差应力对井壁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无盖重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伟  李德勇 《探矿工程》2011,38(8):56-58,63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由于基础层混凝土仓面面积大,温控要求严格、间歇期短,固结灌浆施工与坝体混凝土温控存在较大矛盾,主要采取无盖重固结灌浆加有盖重补强固结灌浆及引管的方式进行。主要就无盖重固结灌浆主要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单井资料统计和沉积相研究,对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进行宏观评价,认为盖层岩性以浅海—半深海相泥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北部隆起带与中央坳陷带,侧向连续性好。其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以及含砂量等宏观参数显示,优质泥岩呈现沿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特征。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岩石样本排替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三亚组一段砂岩和梅山组泥岩的排替压力差,并进行微观评价,认为单井上排替压力差呈凸起高、凹陷低的特点。选取岩性、沉积环境、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含砂量以及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差作为参数,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和权重,对泥岩盖层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梅山组泥岩盖层综合品质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北部坳陷低、中部隆起和中央坳陷高的特点,对三亚组发育于北部隆起带周缘的滨海相砂体和发育于中央坳陷带附近的浊积砂体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