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901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成藏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哈得4油田是近年来在满加尔凹陷北部发现的第一个海相油田,一直被认为是喜山期形成的油藏。然而,根据包裹体测温、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以及油气水界面追溯等多种方法对其成藏年代重新研究表明,该油田主力油藏石碳系CⅢ油藏主杰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C5薄砂层油藏则可能为喜山期由CⅢ油藏垂向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102.
剪切带倾角尺度律与局部化启动跳跃稳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王学滨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2,23(4):446-449
研究了剪切带倾角是如何依赖于岩样高度以及剪切带的不稳定性。建立了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模型,得到了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解析解,且与实验结果比较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倾角随着试件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值。笔者还对剪应变局部化启动、跳跃和稳定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了实验所观测到的剪切带跳跃现象和砂岩岩样应变局部化较煤样滞后的原因。剪应变局部化是否发生跳跃,关键取决于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是否存在拐点。对于没有拐点的情形,宏观剪切带图案不跳跃。局部化是导致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松辽盆地深部反射地震探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方法研究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问题所取得的基本成果,说明了在松辽盆地内所进行的两次深反射地震探查,包括位置、科学目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和基本结果,利用延长排列所得到的约42km长共炮点资料,求出松辽盆地地壳平均速度约为6.197km/s。通过初步解释,认为在上部地壳存在多组低角度断裂、中下部地壳构造具有更为复杂的震相、Moho震相比较清晰,多处出现与Moho震相斜交的震相。  相似文献   
104.
亚洲中东部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边缘驱动作用主要通过岩石圈下层的网络状塑性流动实现其向板内的远程传递 ,并控制上层的构造变形。相应地造成构造应力场的的多层分布格局 ,主要包括下层 (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多震层 (属于上部地壳 )和浅层 (浅表地壳 )应力场。这些层中最大压应力方向可分别采用塑性流动网络共轭角平分线、震源机制解和井孔应力测量等方法加以确定。根据对亚洲中—东部下层与多震层应力场的对比表明 ,大部分地区二者的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表明了下层对上层的控制 ,这对了解板内应力场的一般趋势与格架提供了基础。靠近驱动边界的局部地段 ,由于上部地壳直接的传递作用 ,往往导致上、下层应力方向的显著偏差 ,有可能成为进一步了解深浅层联系和差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储层岩石表面接触角的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储层岩石表面粗糙,非均质性及高的能量,使我们难以用接触角来量度它的润湿性质,由于储层岩石孔隙结构不符合毛管束模型,使得Laplace公式仅在表现接触角趋于2度或180度时可用于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岩石的孔径分布,好在由于储层岩石表面粗糙使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一极端情况。  相似文献   
106.
朱旗展  万浩章 《江西地质》2001,15(4):241-246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以丰城三溪峡-东乡石马岭推覆构造分野。该推覆构造发育在萍乡-广丰深断裂与遂川-德兴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具有可行-逆冲推覆性质。原地系统为扬子地层分区中元古界牛头岭组、高桥组和将军岭组,外来系统是华南地层分区新元古界源里组,分别相当于蓟县系修水组和青白口系上施组同期沉积。根据推覆变形形式、构造岩特征和变形程度,可将推覆体划分为包括糜棱岩亚带、糜棱岩化亚带在内的变形主带和劈理化带。韧性剪切变形与推覆变形同期产生,但影响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07.
Therelationshipsbetwenearthquakesandpositionsofthesunandmoon(Ⅱ)——Some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theaftershocksequencesofstronge...  相似文献   
108.
通过详查评价,提高了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程度。在继续肯定矿床的成矿严格受张堰花浆长岩体与金群的接触带控制的同时,对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即外接带金山群的分层,构造其各类岩性组成在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厘定。  相似文献   
109.
鄂东南地区岩体接触构造体系类型及其控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增凤 《地球科学》1992,17(4):381-390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AutoCAD填充图案ANSI37的巧用,来完成任意图幅、任意转角的高精度坐标方格网的绘制,同时完成网格线的标注,内图廓、外图廓及图签的绘制,为机助制图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快速绘制坐标方格网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