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1652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邓新  杨坤光  刘彦良 《贵州地质》2010,27(3):161-167
遵义断裂带是贵州省境内南北向最大的断层之一,对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及两侧沉积相研究表明,该断裂是形成于燕山期的盖层断裂,并非同沉积断裂。其活动演化与周缘构造单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性,控制着断裂两侧燕山期褶皱、断裂的展布形迹。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和ESR定年的研究表明,断裂的变形以浅部的脆性为主,主要经历了三期活动:主燕山期(J3-K1)的主期变形,表现为强烈的高角度自东向西逆冲兼左行剪切,断裂基本定型;燕山晚期(K2-E),表现为正断层兼右行平移,控制K2-E红盆沉积,石英脉ESR定年约束该期活动在59~65Ma;喜山期(古近纪至今),表现为自西向东逆冲。断裂现今构造形迹为多期构造叠加的结果,它在整个活动历史中均表现为脆性,对黔中隆起后期构造格局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天然淡水冰断裂韧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按照断裂力学方法进行静冰压力分析的需要,对淡水冰的断裂韧度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三点弯曲试件采用天然原型冰制作,试验温度为-2℃和-8℃,应变率为6.25×10-5s-1、6.25×10-6s-1和6.25×10-7s-1,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这是很少涉及的试验参数条件.结果显示:S1型柱状晶粒冰的断裂韧度随着应变率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KIC=86.2~226.0kPa·m1/2,比通常在较低温度和较高速率条件下的测量值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分形理论在贝尔凹陷基岩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断裂与裂缝多为统一的应力场下破裂程度和相对位移量不同的破裂构造,都具有自相似性,满足分形理论。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顶面断裂发育的平面分形特征和布达特群取心井段上裂缝的分形特征,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断裂的分形特征尝试性地去预测有利的裂缝发育带,以期为裂缝的预测提供新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断裂信息维越高,裂缝信息维也越高,裂缝越发育。裂缝信息维大于1.4的区域是布达特群裂缝发育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994.
以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特征的广东潮安四望坪铜矿床,在其三位一体(岩浆岩、断裂/层间滑动破碎带、围岩)的控矿组合中,以流纹斑岩、晶屑凝灰岩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为最佳。本文从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岩浆岩、断裂、围岩圈闭条件与矿体规模、富集程度的关系。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火山期后热液矿床的控矿模型,为粤东火山岩地区继续寻找该类矿床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地热资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贵州遵义—金沙地热富集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以往贵州的地热成井率总体不高,改变这种状况是地热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地热井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项重要措施.测井资料的解译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把测井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提高解译结果的准确度.通过遵义北郊某地热测井的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996.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method for continuum modelling of the dynamic bit–rock interaction process in percussive drilling. The method includes a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recent viscoplastic consistency model, the isotropic damage concept and a parabolic compression ca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rill bit and rock is modelled using contact mechanics by treating the bit as a rigid body. As the bit–rock interaction in percussive drilling is a transient event, the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explicit dynamics FEM. The rock strength heterogeneity is characterized at the mesoscopic level statistically using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The bit–rock interaction is simulated under axisymmetric conditions using cylindrical and hemispherical buttons. The choice of the quite complex constitutive model accounting, e.g. for plastic compaction, viscoplastic shear and tensile failure along with induced damage and rate dependency is just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Moreover, the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cases are compared in plane strain simulations. Finally, some results clarifying the discrepancy of opinion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side (lateral) crack formation are obtain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7.
Rigid particle models taking directl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meso‐structure have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for fracture studies of quasi‐brittle material such as concrete. The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ized contact model for rigid particle simulations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contact discretization is a model parameter. The contact model performance for different discretizations is evaluated for uniaxial tensile tests, for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nd for a notched beam in mode I.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一带在晚三叠世之前横跨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二者大致以八棵树—大孤家断裂(即清河断裂)为界,南部为龙岗复合陆块,北部为其陆缘活动带,两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龙岗复合陆块经历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及发民阶段和元古宙盖层形成及发展阶段,北部陆缘活动带经历元古宙—早三叠世古亚洲构造域发展阶段,晚三叠世开...  相似文献   
999.
塔中Ⅰ号断裂带北段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分形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鞠玮  侯贵廷  潘文庆  韩剑  琚岩 《地学前缘》2011,18(3):317-323
断裂如何控制其附近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是碳酸盐岩地区构造裂缝定量研究的重要方面,对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例,重点研究逆冲断裂控制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对其控制的构造裂缝面密度和分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工号断裂控制的构造裂缝的裂缝面密度与距断裂的距离呈指数关系,其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00.
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露头、铸体薄片、岩性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观察和分析发现,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储层内缝洞发育,并且裂缝在一间房和鹰山组的储层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地层流体的存储空间,又是连通孔洞缝的主要通道。裂缝的发育也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所以,精细研究裂缝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并定量地计算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于识别奥陶系储层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