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7篇
  免费   3097篇
  国内免费   4155篇
测绘学   708篇
大气科学   1614篇
地球物理   3457篇
地质学   11109篇
海洋学   1042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989篇
自然地理   62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535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82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788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92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543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7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51.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the mineral identification in ore microscopy. The reference file of the system consists of optical,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bout 130 ore minerals. The properties are name, chemical formula, color, bireflectance, anisotropism, internal reflection, reflectance at wavelengths of 470, 546, 589, and 650 nm, and polishing hardness and 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 All the properties except reflectance and 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 are qualitative or semi-qualitative. Most of the properties are given as characters relative to the more common minerals. This implies that most of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es adv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 subject mineral and coexisting minerals. For this reason, the system asks a user at first to input already identified mineral names. Thi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mineral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s used in petrographic microscop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ossible minerals, the system presents a series of questions to a user, and the user selects any of the prepared answers according to his observation. The user can also choose any desired question independently of the sequence. The user is expected to be able to recognize some common minerals, such as pyrite, chalcopyrite, galena, and hematite,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952.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变化指标在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冯德益  虞雪君 《地震》1994,(1):12-22
本文研究了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主要是波形和频谱的变化,并从中提取出可望在短期(半年以内)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预报指标。这些指标包括:P波初始部分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初始段平均半周期,S,P波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等。同时还研究了短周期地脉动的波形线性度及频谱特征量(峰值频率等)在大震前出现的短期(半年以内)和临震(9天以内)的  相似文献   
953.
对大同—阳高地震及其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文 《地震》1994,(3):78-84
本文总结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及震情监视过程中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取得的预报结果。在1988年度的山西省地震趋势专题研究报告中,选取华地区1966-1987年Ms≥6.0、1975-1987年5.0≤Ms<6.0以及1989年10月26日前的大同-阳高地震序列,建立了预报未来地震发震时刻的模型,并对几种衡量模型精度的指标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对大同-阳高Ms6.1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震后势判断均取得了  相似文献   
954.
冯德益  汪德馨 《地震》1994,(4):23-29
本文把神经网络方法引进地震预报研究当中。使用地震频次,最大震级,平均震级,等价地震次数等多项地震活动性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未来时段内的最大地震震级作为其输出,可以对某一固定地区的最大地震震级作出中近期预报。选用的神经网络模型为含两个中间层的前向模型,并采用BP算法。所得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使震级预报的内检符合率达到100%,在本文的例子中,外推预报准确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955.
规则球粒堆积体的孔隙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仁炳 《地球科学》1994,19(4):503-503
以椭球堆积体为模型,求出圆球、扁球、长球、椭球4种堆积体的理论孔隙度极值相同,并导出了政府孔隙度的通式。认为理论孔隙度的大小仅与规则球粒的排列方式有关,当某一规则球粒堆积体受压而使该规则球粒变形为另一种规则球粒时,只要排列方式不变,其理论孔隙度也不变。  相似文献   
956.
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及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奠定了银山矿床矿化的基本格局,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其上,形成了银山大型或特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大量事实表明,两种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同期性,构造动力热液成矿稍早些。在空间和成因上两者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957.
海洋可以被分成若干特征各异的、运动着的海水团,各种海洋现象就源于海水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分隔不同海水团的前锋面上的混合作用是促使成矿组分发生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在海水团前锋混合带上,成矿组分在沉积物中产生同生富集,结果生成沉积矿床或矿源层。这是一种在时间上广泛发生但又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崭新机制。  相似文献   
958.
570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59.
960.
阿希地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4个岩性段均由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各岩性段火山岩的金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着显著差异,与金矿成矿关系不尽相同。其中的酸性凝灰岩段金元素平均值110.6×10-9,最高值18000×10-9,浓集克拉克值28,标准离差228,变异系数2.06。该岩性段是阿希地区各种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