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585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锆石微区喇曼光谱研究及成因标型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学昭  李惠民 《地质科学》1998,33(4):455-462
通过对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的微区喇曼光谱研究,揭示出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在喇曼光谱峰强度上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岩浆成因锆石由晶体核部至边缘喇曼峰强度逐渐减弱,而变质成因锆石则相反或不变化。这是由于它们形成时晶体中的U、Th分带趋势不同造成,具有重要的成因标型意。  相似文献   
572.
573.
以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为主要手段,对南海调查区表层底质沉积物中黏土和碎屑矿物组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其组合特征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碎屑成分主要由生物壳(钙质和硅质)、轻矿物(石英、长石为主)和含量低但种类多的重矿物组成。一般认为物质来源是调查区沿岸风化岩石遭受进一步剥蚀后细小组分通过水动力搬运沉积而成的。钙质和硅质生物壳分布受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的控制。  相似文献   
574.
贵州北部务川 —正安 —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沉积型铝土矿层 ,在不同区域其下伏底板地层分别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及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 ,因此对铝土矿层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疑。对韩家店组薄层砂岩夹层及大竹园组铝土矿层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 ,两者的锆石年龄谱呈现出一致性 ,且该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陆块基底地层具有明显亲缘性。以上结果证明 ,韩家店组碎屑岩的红土化风化产物为铝土矿层的成矿母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从铝土矿层与黄龙组灰岩的假整合接触关系及钻孔中出现的黄龙组灰岩次生岩溶角砾现象可知 ,黄龙组灰岩同样为该矿层提供了物源。因此 ,大竹园组铝土矿层具有多重物源 ,韩家店组碎屑岩可能为主要物源 ,而黄龙组灰岩在古喀斯特化过程中不仅为红土物质提供了重要的储存空间 ,也为成矿母质的积累提供了部分物源。  相似文献   
575.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属锡林浩特地块南缘。本文对出露于克什克腾旗北东约5 km的一套变质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其年龄结果主要分为4个区间:258~298 Ma(峰值为285 Ma)、377~474 Ma(峰值为430 Ma)、1261~1727 Ma、1853~2513 Ma,此外还含有321 Ma和937 Ma的锆石各一颗。锆石CL图像显示:258~298 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响应兴蒙造山带的晚古生代岩浆活动;377~474 Ma的锆石中既有岩浆锆石又有变质锆石,表明其源区既有奥陶纪-泥盆纪岩浆岩,又有古生代的变质岩;1261~1727 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少数为变质锆石,暗示中元古代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也为该组提供物源;1853~2513 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反映了华北板块基底的年龄信息。该变质粉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258 Ma,限定了其沉积时代的下限为晚二叠世,应属于林西组。年龄峰值既对应华北板块的重要构造热事件,又有与兴蒙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表明林西组具有南北两个物源区,同时也暗示在其形成时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已经拼合。  相似文献   
576.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是了解板块碰撞、造山带抬升剥露以及盆地沉积等地质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沉积区内碎屑颗粒通常是多来源的,含有不同的年龄组分,如何获得真实的年龄组分分布样式,进而准确地提取出地质年龄信息是碎屑颗粒年龄分析的关键。由于受到数学原理、组距选择和样品分析测试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地质年龄频率分布图和概率密度曲线难以得到真实的年龄分布样式。本文引入一种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统计方法--核密度估计法。该方法以同位素年龄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密度和测试误差自适应变换带宽函数,减少了测试误差和样本数量的干扰,有效地提高了年龄分解精度。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同位素年龄样本数量少的研究新区以及测试误差大的碎屑颗粒年代学数据分析。本文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数据库和松辽盆地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年龄分布样式不但与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构造沉积记录等地质事实相吻合,还进一步准确约束了区域构造事件的年代界限。因此核密度估计法是一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地质年龄分布样式分析的先进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577.
浙江江山北部处于紧邻江山-绍兴断裂带的扬子地块边缘;寒武系杨柳岗组陆源碎屑岩夹层中的碎屑锆石 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年龄范围为515~3340 Ma,主峰年龄828 Ma,其次为727 Ma及916 Ma;与邻区的对比结果 显示,研究区碎屑锆石年谱与华夏地块闽西北-赣中东部以及扬子地块赣东北-皖南地区可对比,尤其与前者最为相近, 而与华夏地块闽西南-赣南地区差异显著。杨柳岗组及其上覆华严寺组同沉积褶皱以及下伏大陈岭组单向斜层理特征表 明,沉积基底向北西倾斜,沉积物搬运方向由南东向北西。综合这两方面推测:在杨柳岗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具有向北西 倾斜的沉积基底,向东南方向应与剥蚀区相连,陆源碎屑物应源自其东南方向的华夏地块东部;剥蚀区可能位于现今包括 江绍构造带在内的浙江中部,向北西方向主要提供前寒武系陈蔡群和相当于河上镇群以及少量双溪坞群或者三者剥蚀物再 沉积地层的剥蚀物质。  相似文献   
578.
滇东南屏边地区的基底组成一直是个谜。该区域的构造属性对约束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西段界线非常重要。本文 对出露于该地区的震旦-寒武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二个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二个 地层中的碎屑物质组成相似,都是以新元古代(700~937 Ma)碎屑物质为主,构成了~815 Ma的主峰。岩石中都含有少量 古-中元古代碎屑物质。屏边群沉积岩样品六个最年轻谐和锆石年龄变化于696~761 Ma,指示屏边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 与震旦系相当。屏边地区基底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为一明显富集新元古代年龄的单峰模式,不同于华夏地块和印 支地块的年龄谱,而与扬子地块南缘及扬子西缘的沉积岩相似。Hf同位素特征也显示了与扬子地块(尤其是西缘)的亲缘 关系。结合其他证据,本文认为滇东南屏边地区属于扬子地块,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分界线的西延部分应该在研究区以南 或东南,而不可能是研究区以北的师宗-弥勒-罗甸断裂。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还指示屏边群这套浅变质碎屑岩沉积于弧 后盆地,暗示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新元古代俯冲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752 Ma之后。  相似文献   
579.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the Andaman Islands, abundant detrital chromian spinels frequently occur in black sands at the confluence of streams meeting the Andaman Sea. The mineral chemistry of these detrital chromian spinels has been used in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Andaman ophiolite. The chromian spinels show wide variation in composi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Cr# [= Cr/(Cr + A1) atomic ratio] (0.13–0.91), Mg# [= Mg/(Mg + Fe2+) atomic ratio] (0.23–0.76), and TiO2 (<0.05–3.9 wt%). The YFe3+[= 100Fe3+/(Cr + A1 + Fe3+) atomic ratio] is remarkably low (usually <10 except for south Andaman). The rang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hromian spinels are different in each locality. The spinel compositions show very depleted signatures over the entire island, which suggests that all massifs in the Andaman ophiolite were affected under island‐arc conditions. Although the degree of depletion vari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sland, a directional change in composition of the detrital chromian spinels from south to north is evident. Towards the north the detrital chromian spinels point to less‐depleted source rocks in contrast to relatively more depleted towards the south. The possibilities to explain this directional change are critically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volution of Andaman ophiolite.  相似文献   
580.
通过对青岛田横岛北岸THD柱状样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和碎屑矿物系统分析,揭示了其形成与滨岸潮滩相沉积环境有关。该柱状样主要由细砂和粉砂质砂组成,可大致分为3层,上下2层主要为细砂和粉砂质砂,中间层是中、细砂。整个柱样表现出分选程度差、风化程度低、不稳定矿物含量高的特点,表明沉积物分选改造不明显,反映出物源为原地或近源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