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刘兆礼 《地理科学》1999,19(3):250-253
主要针对遥感影像屏幕数字化效率较低问题,提出了显著地物矢量跟踪方法:包括显著地物的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显著地物信息的人机交互提取、显著地物的矢量跟踪等步骤,并利用辽宁省东部新宾县TM遥感影像对此方法进行了应用与验证。  相似文献   
22.
煤矿水害严重制约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针对我国煤矿开采面临的典型顶板、底板和老空水害问题,现阶段矿井水害防治主要开展水害危险性评价、涌水量预测、水害监测预警及水害探查与治理等工作,智能化程度不高。为了解决煤矿企业现场水害防治不同阶段研究与决策的智能化需求,通过将煤矿水害防治与“大数据”“数字化矿山”“互联网+”“云服务平台”等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融合,设计开发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矿井水害防控远程服务云平台,实现水文地质信息管理、水害风险分析评价、水害防治方案设计、水害监测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水灾事故辅助决策以及随时随地多部门多端协同,构建形成“互联网+水害防治智慧服务”新模式。矿井水害防控远程服务云平台实现了煤矿水害防治方案的科学、快速、精准制定,提高了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工作管理水平,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23.
小波分析方法在形变数字化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4,他引:23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识别、消除数字化资料的干扰,提取不同频率信息的方法。结合实例,讨论了小波分析方法在识别与分离不同频率信息、提取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小波变换是形变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针对国内矿山普遍缺乏三维地测信息系统软件的情况,根据矿山地测工作的一般流程,开发了地测信息管理系统、地质编录数字化软件及矿山三维图形处理系统,建立了矿山地测信息数据库,编写了相关软件的接口程序,实现了系统的一体化综合集成。该系统可通过接口的智能处理,将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导入三维图形处理软件,并生成基础图件,从而实现地矿工程的三维建模。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矿山地测数据处理及地测图件绘制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25.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土冻胀试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开展土冻胀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土冻胀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学者多采用建立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的方法,但是在试验中却不能对模型预测的冷生构造、冰分凝、水分迁移等实时过程进行验证。通过建立包括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图像预处理系统以及图像数字化系统为一体的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土冻胀试验系统,对青藏粉土的冻胀发展过程和冰分凝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试样冻胀后已冻区纵剖面的冷生构造可以分为微薄层状构造区、薄层状构造区以及最暖端厚层状构造区三个部分,其中薄层状构造区下部的冰透镜体的分凝作用是冻胀的主要贡献部分,最暖端厚层状构造区中冰透镜体的分凝作用导致了试样未冻区的固结,试样中冰透镜体的分凝过程与试样的冻胀过程和试后含水率的结果能够相互验证。建立的试验系统可以对土冻胀过程中包括冷生构造发育、冻胀变形、冰分凝等过程进行实时采集和定量分析,为冻胀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了试验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张家口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构成、连接、数据的流程等。台网中心的投入运行,使前兆信息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高采样率带来的地球物理、化学场的高频变化信息,为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和开发新的地学科研思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7.
新疆土地详查历经八年,至今未完。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叶城县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分散等特点,进行了微机制图的探讨。本文着重介绍了(1)微机制图的软硬件工作环境;(2)图形编辑和编码技巧;(3)图形量化方法,建立图形库;(4)属性数据输入、更新、修改;(5)错误信息检查,建立点线面的相互关系;(6)面积计算与机助制图。  相似文献   
28.
有关1∶25万航磁系列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磁系列图编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历年航磁测量成果重新整理、拼接,形成航磁基础图件,经过化极处理后,制作上延、剩余、导数等图件供用户使用。笔者就编图工作的几个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有关1:25万航磁系列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东 《物探与化探》2007,31(5):459-464
航磁系列图编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历年航磁测量成果重新整理、拼接,形成航磁基础图件,经过化极处理后,制作上延、剩余、导数等图件供用户使用.笔者就编图工作的几个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骆文英  张保钢 《北京测绘》2010,(3):79-80,90
回顾了模拟测绘和数字化测绘时期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检验的流程、内容、手段、标准,论述了信息化测绘及信息化测绘时期质量检验的特点,并对三个时期的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检验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